![]()
10月31日,哈爾濱思哲睿智能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思哲睿”)科創板IPO獲上交所受理,雖然這家專注于手術機器人業務的醫療器械企業向進一步與資本市場接軌邁進,但銀柿財經發現公司的估值卻有點“迷”。
尚未商業化,持續虧損
思哲睿專注于手術機器人研發、生產和銷售,研發構建了腔鏡手術機器人、經尿道柔性手術機器人、經口腔手術機器人等豐富的手術機器人產品矩陣,適用于泌尿外科、婦科、普外科、胸外科、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骨科等科室。
但目前思哲睿仍然主要處于研發及商業化準備階段,核心產品尚未實現商業化生產與銷售,公司確認的收入均為偶發性的其他業務收入,不過2022年6月核心產品康多機器人SR1000已獲得第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用于泌尿外科上尿路腹腔鏡手術操作。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思哲睿的營業收入分別為527.52萬元、66.31萬元、103.89萬元、3.28萬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247.85萬元、-3228.89萬元、-6663.26萬元、-1.27億元。
半年翻三倍,估值有點“迷”
雖然沒有產品商業化,并且在招股書中表示尚未盈利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存在未來一定期間無法盈利或無法進行利潤分配的風險,但這些并不能影響思哲睿估值的跳躍。
從招股書來看,思哲睿是在2021年7月至2022年1月的半年時間里估值大幅提升。2020年12月,思哲睿進行報告期內第一次股權轉讓,啟元開泰以2000萬元受讓18.87萬元出資額,轉讓單價約為105.99元/注冊資本,由此計算當時思哲睿估值約合20億元。2021年2月的第三次股權轉讓,轉讓單價約為158.96元/注冊資本,對應估值約合30億元。到了2021年7月第四次股權轉讓單價為158.95元/注冊資本,也就是說在2021年2月至7月的5個月間,思哲睿的估值幾乎沒有發生變化。而2022年1月,思哲睿進行了報告期內第二次增資,深創投和瑞恒紅土認繳單價均為423.9元/注冊資本,思哲睿估值一躍增至81億元,較2021年7月翻了2.7倍,也正是這一波的估值提升使得思哲睿符合了科創板第五套上市標準中“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 40 億元”的要求,并且在2022年2月的第三次增資后公司估值進一步提升至83.6億元。
如果說2022年6月核心產品康多機器人SR1000已獲得第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可能對思哲睿估值半年翻3倍有推動作用,但隨著核心產品進一步向商業化邁進,以及公司科創板IPO獲受理,思哲睿市值卻可能不增反降。
招股書顯示,思哲睿本次擬募資20.29億元投入手術機器人研發等項目,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5000萬股,占發行后總股本比例不低于25%。那么,以20.29億元對于總股本的25%來算,則思哲睿的發行市值為81.16億元,這個數值比公司在2022年2月就已經達到的83.6億元估值反而有所“縮水”。
剛剛才“野蠻生長”的估值反而在公司發展更進一步、沖擊IPO時可能下滑,那么思哲睿到底是不是在玩數字游戲就值得深究。
關鍵詞: 思哲睿科創板IPO受理 手術機器人研發 口腔手術機器人 商業化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