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有媒體稱小鵬汽車已將自研電池提上議程,由前寶馬高級電池工程師仲亮負責。據報道,目前小鵬的電池研發團隊有500人左右,小鵬與上游材料供應鏈已有不少溝通,其自研電池初步落地期限在5年左右。
(圖片來自小鵬)
(相關資料圖)
11月28日,小鵬汽車方面對此回應稱,人事變動屬實,但是自研電池是“沒有的事”。小雷了解到,小鵬汽車最近成立了一家廣州鵬博汽車科技公司,注冊資本高達50億元,經營范圍包含電池制造、電池零配件生產以及電機制造等。對于這家公司,小鵬方面表示與自制電池沒有關聯。
雖然小鵬的種種跡象表明,這家公司確實有自主研發、生產車用動力電池的想法,但還是要以官方的說法為準,不過我們也可以針對這件事展開討論。小雷預計小鵬汽車其實有自研汽車電池的打算,但官方否認,意味著自研電池還沒到對外公開的時機,又或者真的和自制電池無關。
(圖片來自小鵬)
如果不是自研電池,那么就有另一種可能性。小鵬汽車是國內電動汽車品牌中,三電系統做得最優秀的公司之一,挖來前寶馬工程師,以及成立全新的公司,估計都是為了更好地進行電池技術的研發工作,為后續的新款汽車做技術鋪墊。
近幾年,國內車企紛紛宣布自研電池,廣汽、長城、吉利等廠商早已公布了長遠的自制電池規劃,長城汽車孵化的蜂巢電池也即將上市了,而比亞迪已經用實際行動證明,實現車用動力電池自給自足,順便還能外賣的優勢所在。
目前寧德時代是全球最大的動力電池供應商,全球汽車動力汽車電池裝機量,這家公司就占了4成左右,大部分車企的新能源汽車,搭載的都是寧德時代的電池組。換句話說,寧德時代就相當于新能源車企的“命脈”,這也意味著車企在動力電池方面容易處于被動地位,一旦供應短缺或者是集體漲價,車企也沒有什么話事權。
(圖片來自小鵬)
為了避免上游供應鏈“卡脖子”,車企們才紛紛自研電池。不過,自研電池注定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光是驗證測試都要花好幾年的時間,而且電池技術一直在更新迭代,哪怕車企實現電池自研并量產,還需要市場的驗證。
不論如何,車企自研電池將會是一個趨勢,小雷估計小鵬汽車在今后的某一個時間節點,也會搞出自己研制的電池,降低對上游供應商的依賴,畢竟現在汽車電池這么貴,再被供應鏈“綁架”,那就更被動了。
(封面圖來自小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