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ndcore聲闊算是近兩年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耳機品牌了,畢竟如今市面上主流的TWS耳機基本都是那些手機廠商推出的。倒也不是說這些手機廠商拿出的TWS耳機不好,但確實有些過于綁定品牌了,基本買這些耳機的人都是用著同一品牌的手機,不利于整個耳機市場的發展。
而聲闊作為新生選手,在短短幾年時間內就引起了國內業界的關注,證明它們的產品確實有著獨特的優勢。小雷之前也體驗過聲闊 Liberty Air 2 Pro真無線降噪耳機,5種不同的降噪模式大大提升了其使用場景多樣化,也正是這款耳機的面世讓更多的消費者認識到聲闊這個牌子。
(相關資料圖)
如今已是2023年,小雷于今日拿到了全面升級迭代后的Soundcore Liberty 4 聲闊降噪艙2代(后續統一稱為降噪艙2),從官方介紹來看,聲闊降噪艙2代的改進,主要集中在創新入耳式健康監測、多場景空間音頻、新一代專利ACAA 3.0同軸雙單元聲學架構、以及降噪優化這四個方面。
OK話不多說,我們馬上就來一同體驗一下這款兩年才迭代升級的產品到底能在哪些方面給我帶來驚喜呢?
熟悉的外觀,不一樣的體驗
如果你之前使用過聲闊降噪艙1代,那你肯定對這個別出心裁的充電盒設計印象頗深,它沒有一味地去模仿蘋果的造型,使其在整個TWS耳機市場中都有極高的辨識度。能夠保證外觀設計美觀有質感的同時兼顧極強的辨識度,聲闊幾乎是市面上唯一一家。
充電倉外部使用的是類膚材質,不但能帶來更好的手感而且也能提升它的耐化性,不像其他采用光面設計的耳機,稍有不慎充電倉就會“光榮掛彩”。采用磁力吸附的非線性開啟曲線更是讓它成為手感極佳的解壓工具,沒事的時候拿在手中把玩也別有一番風味。
講完充電倉后,我們再來看看降噪艙2代的本體。讓我有些意外的是,降噪艙2的耳機本體居然還有呼吸燈功能,在開蓋未連接的情況下,它就會有規律地發出藍白光,雖然我不知道這樣設計的意義是什么,但起碼看起來確實挺有科技感的。
而在功能方面,聲闊降噪艙2作為旗艦TWS產品,像什么一鍵閃連、多設備同時連接、超低延遲、配合充電倉28小時超長續航、快充15分鐘使用三小時、通話降噪等基本配置就不用我過多介紹了。
我更想給大家介紹的是它的各種貼心細節,例如支持不同力度的觸控按壓,你可以從輕、中、重三種觸控反饋中選擇一個最適合自己的方案;再比如它的操控方式也進行了改變,市面上大多數TWS耳機都要通過觸摸或是敲擊耳機柄某個區域來調節音量、切換降噪模式等,但結合我個人的體驗來看,這種操作方式的誤觸率其實很高,所以聲闊降噪艙2從觸控方案更換成了更加實用的按捏方案,在實用性上大大提升。
差點忘了,聲闊降噪艙2還創新性地加入了入耳式健康監測,通過耳塞內置的健康監測傳感器和陀螺儀來記錄并分析你的心率、壓力、運動記錄、頸部姿勢健康監測等。
說實話我之前對那些宣傳自己能監測身體狀況的TWS耳機不屑一顧,因為耳機本身內部空間就捉襟見肘,再塞入這么多傳感器難免有些本末倒置,畢竟耳機的本質工作就是給用戶提供更好的音質。但在使用一段時間后,我才發現自己錯的徹徹底底。
就拿頸部姿勢健康監測功能為例,它能夠實時監測到你的頸椎狀態,你可以在APP中直觀地看到自己的姿勢是否健康,當你長時間處于一個不健康的姿勢時,耳機還會播放相應提示音提醒你該舒展一下頸椎了。
這個功能對于注重運動和健康的人群來說,它是有意義的,而對于所有人來說這無疑是具備新鮮感的。換句話說,聲闊降噪艙2與市面上那些將健康作為主要賣點的產品不同,它是在音質、佩戴等方面做到足夠出色的同時“贈送”你一個實用的健康功能,兩者的出發點是完全不同的。
降噪艙的降噪依舊名不虛傳
接下來我們一同來體驗聲闊降噪艙2最重要的賣點——音質和降噪表現。說實話上一代聲闊降噪艙已經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好印象,不但在音質方面達到了中等偏上的水平,而且多種降噪模式能滿足用戶多場景的使用需求。而當時市面上的降噪耳機基本只有正常、通透以及降噪三個模式可選,算不上人性化。
而聲闊降噪艙2則是在一代降噪艙的基礎上進行了優化升級,在聲闊官方的APP中我們能夠看到一個叫做HearID的功能,它可以配合主動降噪功能,為用戶測出專屬降噪曲線并定制相應降噪方案,從而減輕耳機降噪功能所帶來的負壓感。
同時它還可以根據外界噪音的變化,自動切換降噪強度(高中低三檔),無需手動切換,降噪更智能更便捷,對比降噪艙1代的雙饋主動降噪,降噪艙2代的個性化動態降噪更智能更舒適,也更符合當下消費者多變的使用場景。
針對使用場景,我也進行了詳細測試,在平均分貝在50左右的辦公室場景,開啟聲闊降噪艙2代的降噪功能后能直接可以降低周圍的中頻噪聲與人聲,從聽覺上給你一個200平米的獨立辦公室。而且不同于真的給你一個空曠辦公室,室內降噪不會將小聲音「放大」,也沒有惱人的回聲。可以說戴上聲闊降噪艙2代并開啟降噪功能后,周圍不易察覺的噪聲與降噪耳機常見的負壓感統統消失,剩下的只有一片安寧。
再比如更加吵鬧的通勤場景,它能直截了當地把地鐵的轟隆聲、馬路上疾馳的汽車引擎聲全部去除干凈。值得夸獎的是,聲闊降噪艙2代不會把所有的環境音都屏蔽在外,例如汽車的鳴笛聲、畢竟在通勤時安全才是重中之重。
說到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如今不少廠商的一個側重點了,市面上很多廠商為了宣傳自己的產品,死磕降噪方面,然而不少讀者應該清楚,較高的降噪會帶來極大的耳壓,別說長時間佩戴了,即使是短時間使用,也會因負壓問題變得有些頭暈與惡心。
但聲闊降噪艙2不會這樣,多種降噪模式與多級降噪調整讓我可以輕松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降噪設置,配合聲闊降噪艙豐富的耳塞選擇,即使在不播放內容的情況下長時間佩戴,也不易對耳朵造成壓力,哪怕全天都掛在耳朵上也不會有什么不適。(當然并不建議這樣做)
總的來說,我對聲闊降噪艙2的表現還是非常滿意的,與AirPods Pro 2相比,聲闊降噪艙不僅降噪能力更加突出,多樣化的降噪模式也為它帶來了更廣闊的使用場景,而且在風噪、耳壓等方面還有著不小的優勢。豐富的配件與高度自定義的特性更是為聲闊降噪艙2加了不少分數。
音質表現,千人千耳都能滿足
而到了音質環節,聲闊降噪艙2的表現也讓我有些詫異,先拿小雷比較喜歡的《November Rain》為例,前期的人聲部分十分飽滿有立體感,中期的表現雖說算不上特別出彩,但也能十分清晰地分辨出背景樂中的貝斯和大提琴,面對極為復雜的后期,聲闊降噪艙2的表現依舊不錯,聽起來十分暢快。而且這還是沒有開啟任何調音選項的情況下,配合聲闊官方的APP你還能選擇自己喜愛的音效來享受音樂。
又比如趙雷的《我記得》,一邊是極為低沉的人聲,另一邊則是清晰的口琴聲,人聲不會帶跑口琴極具穿透力的音色,背景樂器也不會讓人聲顯得過于粗糙,反而是相輔相成互相映襯,讓原本就偏向平靜的民謠風格變得更加動人。這種表現在我之前試聽過的TWS耳機中可謂是少之又少,聲闊能做到如此地步屬實是下了不少功夫。更重要的是這款耳機對低音的強調并不會以犧牲中高音為代價,人聲和樂器聽起來清晰易辨,這點十分難得。
像小雷日常主要聽流行樂和民謠,比較建議使用原聲音效,當然如果你不清楚自己最適合的音效是什么,也可以通過APP中的HearID Sound功能得出一個不錯的結果。當然用戶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自定義EQ以達到理想的音頻效果。
在這里我還想說一下無線耳機常見的耳機連接問題。小雷日常使用的AirPods Pro 2,就經常會在地鐵站或者商場這種人多的場景都會出現斷連的現象。在這段時間體驗聲闊降噪艙2時,確實沒有出現過這種情況,對無線耳機來說,連接問題是非常影響實際體驗的,誰也不喜歡聽歌聽到一半時戛然而止,聲闊能在這方面下功夫,實在是難能可貴。
總結:
優點:
1、降噪極為人性化,能夠根據不同場景提供不同的降噪表現;
2、音質相比上一代有一耳朵的提升;
缺點:
1、官方APP的穩定性不太行。
總的來說,我對聲闊降噪艙2的表現還是非常滿意的,這從我最近一段時間都幾乎沒有戴過原來的AirPods Pro 2就能看出。與AirPods Pro 2相比,聲闊降噪艙2不僅降噪能力更加突出,多樣化的降噪模式也為它帶來了更廣闊的使用場景,在風噪、耳壓等方面還有著不小的優勢。豐富的配件與高度自定義的特性更是為它增加了不少分數。
當然,無論產品品牌、配置或者款式如何,價格往往是影響用戶購買新耳機的決定性因素。考慮到它999元的價格,無論從聲音、降噪抑或是整體使用體驗的角度看,我都認為它是千元檔中相當有競爭力的一款產品,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經超越了某些大廠產品。想要以合理的價格獲得有效降噪、出色音質、持久續航?或許聲闊降噪艙2就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