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兩天的張小泉似熱鍋上的螞蟻,備受煎熬。7月19日,#張小泉銷售費用是研發投入5倍#、#張小泉總經理道歉#等詞條登上微博熱搜,這也是張小泉“拍蒜刀斷”事件后身陷輿論漩渦中的第五天。在不斷下場解釋回應中,關于張小泉的輿論風波越來越大。
深陷輿論風波
隨著“拍蒜刀斷”事件的不斷發酵,張小泉所處的輿論漩渦不斷擴大,且有愈演愈烈之勢。
7月19日,#張小泉銷售費用是研發投入5倍#、#張小泉總經理道歉#等詞條再次登上微博熱搜,這已經是張小泉連續多日掛在微博熱搜榜單上了。
站在風口浪尖上的張小泉,熱搜不斷,究其根源,則要從7月14日一消費者用張小泉菜刀拍蒜菜刀斷裂事件說起。
針對當時拍蒜刀斷的情況,張小泉客服人員回應稱“不建議用張小泉菜刀拍蒜”,菜刀不能拍蒜,一度引發網友爭議。
隨著爭議不斷擴大,7月15日,張小泉官方下場發布情況說明,站在專業角度為消費者解釋了為何會出現菜刀拍蒜斷裂的情況。與此同時,張小泉表示道歉,也提醒消費者不是所有的刀具都適合用來拍蒜。
不過,對于這一波被看作是“說教”的情況說明,網友并不買賬,這也使得張小泉“拍蒜刀斷”事件的輿論漩渦不斷擴大。
隨后在7月18日,張小泉總經理在一則視頻采訪中疑似對網友的不買賬進行了回應:“所有的米其林廚師都不是中國人這種切菜方法……我們把刀前面的頭斜過來,那不是設計感,那是消費者教育……”
由此視頻引發的#張小泉總經理稱中國人切菜方法不對#詞條在當日迅速登上熱搜。不少網友表示:“這是一種傲慢的說教,企業只是不想負責任。”“菜刀是不配拍蒜嗎?”“斷的不是菜刀,是脊梁。”該詞條當日閱讀量達1.4億人次,討論量達6443人次。
面對輿論的發酵,在7月18日晚,張小泉總經理不得不親自下場進行道歉。“此視頻是很久之前的采訪視頻,且并非視頻的全部,現傳視頻中并未根據當時的情境和語境進行描述,從而導致大家對此產生極大的誤解……我為自身的不當言論對消費者理解造成的錯誤引導,表示誠摯的歉意。”
在網友不斷質疑中以及張小泉不斷回應道歉中,這場輿論風波越擴越大,張小泉也一度站在輿論的風口浪尖。有不少網友表示:“不會再購買任何產品了。”“張小泉道歉也洗不白了。”
在深圳市思其晟公司CEO伍岱麒看來,輿論的發酵,側面反映出了張小泉缺乏較好的危機公關方案。相關采訪回應,通過不斷發酵形成了對國人感情的傷害,一定程度上引發了消費者的反感。對于專業刀具品牌來說,可能產品分類較細,有專刀專用的情況。如果企業能第一時間對消費者給予安撫、退換的話,可能不會引發這么大的負面輿論影響。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場輿論風波,其根源或許并不單單是一把不能拍蒜的菜刀,更多的源于張小泉作為百年國產品牌,沒有做到真正尊重傳統菜刀文化以及飲食習慣。
輕研發重營銷
面對不斷的質疑,張小泉企圖用專業知識去平息,但在不斷發聲中,也逐漸將自己的問題暴露在消費者面前。
近兩年,張小泉為了擺脫百年老字號陳舊的形象進行轉型發展。譬如張小泉的產品更傾向于精細化發展。北京商報記者了解發現,張小泉將旗下家用刀具分為了廚師專用菜刀、水果刀、切肉刀、斬骨刀等不同場景使用的刀具,同時也在每個產品詳情頁標注了使用禁忌、專刀專用的提示。
張小泉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倡導專刀專用,建議消費者不要用鋒利度較高的刀具來進行拍擊作業。
在戰略定位專家、上海九德定位咨詢公司創始人徐雄俊看來,張小泉對于西方專刀專用的追求以及產品精細化轉型有點矯枉過正。作為國產老品牌,張小泉要做的是基于中國消費者飲食習慣和用刀習慣進行產品研發及創新,而不是不切實際地一味追求高端借鑒西方制刀體系。
據了解,張小泉作為國內刀剪企業中唯一的一家A股上市企業,有著現代企業管理所必須的完善的全程質量控制體系,通過了國際國內多項嚴苛的體系認證。
同時,張小泉官方也表示,將持續研發投入,力爭在刀具產品方面,不僅以鋒利見長,更能充分考慮中國消費者的實際,真正做到“更懂中國廚房”。
雖然張小泉不斷強調研發的持續性投入,但從財報數據來看,張小泉的重點似乎更多地放在了營銷層面。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張小泉銷售費用達1.17億元,是研發投入的5倍。此外,2022年第一季度,張小泉銷售費用達到3431.68萬元,為同期凈利潤的2.75倍,同比增長74.37%。
關鍵詞: 拍蒜刀斷 張小泉刀具 張小泉銷售費用是研發投入5倍 張小泉菜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