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疫苗接種保障免費,0-100歲都可領。”李然打開微信中的“保險服務”頁面,被這樣一個彈窗所吸引。彼時,初為人母的李然剛剛結束哺乳期,計劃接種新冠病毒疫苗。經歷過寶寶接種麻腮風疫苗發燒后,李然對新冠疫苗險格外敏感。
在李然沒有接種新冠疫苗的2021年,在互聯網常常可見新冠疫苗險免費領的頁面。隨著疫苗接種人數的增多、覆蓋面的擴大,類似的信息逐漸減少。
疫苗,作為人類戰勝傳染疾病的一件利器,迄今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疫苗經濟而又有效,但因個體差異等原因,極少數人接種疫苗后會出現紅、腫、癢、低燒、出疹子等異常反應甚至更為嚴重后果。
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開啟了人類歷史上最為聲勢浩大的一場免疫接種。以風險管理為生的保險行業,在其中嗅到了商機。
價格參差不齊
點開微保贈險頁面,李然發現,這是由大地財險承保的預防接種意外保險,被保險人在指定醫療機構接種指定疫苗,發生預防接種不良反應或偶合癥,最高可獲2萬元新冠疫苗接種意外保險金,保障有效期自領取之日一年內有效。
盡管保障額度不高,李然還是心動了,畢竟是免費的“午餐”,但當其輸入個人信息準備投保時,發現告知中明確指定醫療機構,李然想起社區宣傳小區周圍體育場就有接種網點,但不一定符合保險條款中指定醫療機構的要求,于是自己在網上搜索相關產品。
幾番對比下來,李然最終選擇了一款保費12元,最高保障10萬元的新冠疫苗安心保,承保公司為眾安財險。保障同樣分不良反應(含偶合)醫療、身故殘疾、接種失效補貼等責任,“每個月就1塊錢,沒用到不心疼,真有什么不良反應也有點保障。”李然解釋道。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像李然一樣有如此強烈的風險保障意識。“沒有關注過這個產品,已經打了兩針,除了第二針有點胳膊疼沒有什么不適,應該沒什么問題。”在采訪中,有人如是回答記者的提問。
據2022年6月2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披露,截至6月27日,全國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疫苗34億40.1萬劑次,接種總人數達到12億9404.5萬人。
隨著接種人次的不斷增長,險企也看到了機會。
不少財險公司都曾推出覆蓋新冠疫苗責任的保險產品(也有部分產品已經下架)。在不同公司官網與經紀平臺上,據經濟觀察報不完全統計的近五十款新冠疫苗或帶有相關責任的產品,這些產品保障期限多為1年,除去免費贈送外,保費價格在幾元到近三百元不等,保障范圍包括疫苗意外身故傷殘、疫苗接種異常反應和偶合癥醫療、疫苗失效醫療等責任,最高保障額度在5萬到80萬之間,大部分最高保障額度在10萬-50萬元區間(包括)內。
例如,李然最初所接觸的大地護身福新冠疫苗接種意外險,保費33元,預防接種意外身故、傷殘保額分別為50萬元,預防接種失效(接種后感染新冠肺炎)津貼2萬元,預防接種意外醫療(社保目錄外)10萬元。新冠住院津貼200元/天。而平安財產險在大童保險經紀平臺銷售的預防接種意外傷殘保險金額為50萬的產品售價則自10元起算;平安健康險一款保疫苗接種醫療意外保險金為10萬元的平安疫苗保,保費為40.89元。
還有部分公司的意外險拓展了新冠疫苗接種責任,如中國人保在小雨傘經紀平臺銷售的大護甲成人意外險系列產品,華泰財險則將其與新冠隔離險的保險責任放在一起推出,也有部分產品針對所有疫苗接種推出了綜合型疫苗接種保障產品,特別是針對進行接種的兒童群體,例如陽光財險的“疫苗無憂”兒童款產品。
另外,經濟觀察報在統計中發現,不少相關產品出現了停售的情況,例如中國太保、人保財險、安盛天平財險、國壽財險、富德生命人壽、同方全球人壽、中宏保險等企業都曾推出類似產品,但如今在其官網均以難尋蹤跡。
搜索新冠疫苗保障免費領取等關鍵字樣,除微保平臺,還有許多免費獲取保障的鏈接,但這些產品的共同特點是要么額度低,要么保障時間短。“因為疫情仍在繼續,人們對其關注度很高,不少公司就將其做成獲客的工具來進行贈險,雖然保險公司付出了一定的成本,但也激發了保險需求、獲取了客戶名單和信息,可以進行深入挖掘。”一位保險從業人士表示,一來數據不全,二來理賠條件嚴苛,因此保險公司較為樂觀。
政府、企業或為購買主力
從老家來到北京幫李然帶孩子的婆婆因為年滿60周歲,注射新冠疫苗不但得到了社區的激勵禮品,還收獲了一份政府投保的新冠疫苗預防接種意外醫療險。
公開信息顯示,自2022年4月16日起,通州區為所有接種新冠疫苗的60周歲以上老人提供預防接種保險。李然的婆婆因為滿足條件,得到了這份保障。
媒體報道顯示,去年開始,人保財險北京分公司在大興區提供了新冠疫苗預防接種醫療意外保險服務,大興區承保數據顯示,預防接種保險的風險可控,發生賠付概率不高,按照保險公司正常意外險收費,一年個人繳納保費應在80-100元之間,但由于預防接種保險僅限于新冠疫苗引起的一般反應、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綜合賠付情況,保費下調為只收取10元。
與通州區同步的是,北京各區縣均以街道為采購對象為轄區內符合條件的接種對象免費提供疫苗預防意外醫療保障,根據北京銀保監局5月底披露數據,相關財險公司已為北京市5.8萬名60歲以上老年人提供新冠疫苗預防接種醫療意外險保障247億元。
據了解,北京市的預防接種醫療意外保險為60歲及以上老年人、3至11歲未成年人及其他年齡段所有適宜接種人員提供意外保障,包括接種過程中或接種后的藥品不良反應;潛伏期疾病導致的接種后巧合發病;疫苗固有的正常反應;接種不規范造成接種者身體功能損害以及疫苗質量不合格,上述情形導致的接種人員身故責任均在保障范圍內。
60歲及以上人群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癥、死亡高風險人群,疫苗對60歲及以上人群會產生一定的保護作用,為此,各地積極鼓勵60歲以上老人接種新冠疫苗建立免疫屏障。經濟觀察報發現,廣東、海南、黑龍江、山東、內蒙古等多地地方政府為60歲以上老人投保新冠疫苗預防接種醫療意外保險。
疫苗是指病原體經過人工減毒或滅活形成的一種用以刺激機體產生保護性免疫力的生物制劑。廣泛接種疫苗可預防和控制疾病的傳播流行,盡管疫苗本身基本不會引起疾病,但在疫苗的接種過程中存在諸多風險,加之個體差異等原因,極少數人會出現不良反應,一般來說,除正常的不良反應外,疫苗接種還存在異常反應、接種事故、疫苗質量等風險。
依據《疫苗管理法》,預防接種異常反應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實施規范接種過程中或者實施規范接種后造成受種者機體組織器官、功能損害,相關各方均無過錯的藥品不良反應,也是市場上大部分保險產品的主要保障責任。受種者在接種時正處于某種疾病的潛伏期或者前驅期,接種后偶合發病不屬于《疫苗管理法》所指的預防接種異常反應范圍,但不少保險公司將其列入了保障范圍內。
根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新冠病毒疫苗預防接種異常反應補償保險示范條款(試行版)》,新冠病毒疫苗上市許可持有人或獲得新冠病毒疫苗緊急使用同意的疫苗生產企業,均可作為本保險合同的投保人、被保險人,疫苗生產企業亦需要購買疫苗預防接種醫療意外險。
三個問題引關心
在采訪過程中,李然有一個疑惑,緣何同樣是對疫苗接種提供保障的保險產品,產品價格和責任會有這么大的差別,甚至有的公司免費贈送?疫苗安全問題保險能保障多少?
數據是保險定價的重要依據,中國疾控中心于2021年5月28日發布了首份有關新冠疫苗接種不良反應監測情況的報告。中國自2020年12月15日啟動大規模人群接種新冠疫苗以來,截至2021年4月30日,報告接種新冠疫苗2.65億劑次,不良反應報告發生率為11.86/10萬劑次,其中,嚴重異常反應發生率為0.07/10萬劑次,發生概率在極其罕見(低于萬分之一)的范圍內。這是不是意味著有些保險產品定價過高呢?另外,參考國外數據和其他疫苗不良反應數據是否符合新冠疫苗全年齡段接種的情況呢?從目前保險產品銷售情況來看,大部分18-65歲人群需要正常購買,但風險高發的60歲以上老人卻通過地方政府免費獲得,這對于保險公司來說,是不是意味著逆選擇風險?
同新冠隔離險一樣,新冠疫苗險均是在后疫情時代保險企業參與其中風險管理的產物,但新冠隔離險目前遇到了理賠難的尷尬情況,新冠疫苗險在理賠上是否會因為相關材料認定難而難以理賠?
《疫苗管理法》規定疫苗上市前必須投保疫苗責任強制保險;另外,對于疫苗接種后的異常反應,建立了“預防接種異常反應補償制度”。2020年10月,國家藥監局會同國家衛健委、銀保監會發布了《疫苗責任強制保險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疫苗責任強制保險,是以疫苗上市許可持有人因疫苗質量問題(即疫苗不符合國家藥品標準或者藥品注冊標準,影響安全、有效及質量可控的)造成受種者損害依法應負的賠償責任為保險標的(不包括異常反應、偶合發病、受種者違反接種禁忌、因心理因素發生的心因性反應等情況),可以有效轉移相關企業的風險,同時為疫苗接種者提供經濟保障。上述征求意見稿發布后,尚待進一步動作。具體實施情況如何,或許是李然等接種者心中期待的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