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寧德時代(504.00 -3.79%,診股)站穩萬億市值,比亞迪(321.99 -1.41%,診股)躍進A股市值前二十,A股市值龍頭的變遷勾勒出當下經濟結構轉型的新輪廓。
截至今年7月末,A股前二十大市值龍頭廣泛分布在10個行業中,除了傳統的銀行和石油石化行業外,通信、公用事業、電力設備、汽車等行業均有個股上榜。其中貴州茅臺(1885.00 +0.27%,診股)以2.38萬億位居首位,工商銀行(4.32 -0.69%,診股)、寧德時代、建設銀行(5.43 -1.09%,診股)3公司市值均超過萬億元,分列2至4位。
對比2010年末,彼時A股前二十大市值公司中,金融和能源相關個股強勢壟斷了榜單:11家為銀行,3家為非銀金融,石油石化行業和煤炭行業均有2家,總數高達18家。
參照發達國家資本市場的發展歷程,地區經濟結構的轉型脈絡都會在資本市場上有所體現??偨Y近年來A股市值龍頭的變遷,基石資本董事長張維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將其概括為“時代發展、科技革命”,他表示,上市公司的“含科量”成為資本投資的重要考量因素。
“新科技龍頭”
沖擊浪潮
過去3年里,A股市場的“C位”諸多競爭者中,新能源產業的表現異常搶眼。以寧德時代、比亞迪為首的相關上市公司是當中的佼佼者。
受益于全球電動化轉型發展大趨勢,近年來寧德時代成為資本市場的“香餑餑”。公司股價自2020年以來,累計漲幅超過3.9倍。寧德時代也成為創業板首家總市值突破萬億元的公司,公司總市值一度超過工商銀行,逼近貴州茅臺。
同屬新能源領域的比亞迪表現同樣出彩。得益于全球新能源汽車的蓬勃發展,比亞迪股價自2020年以來漲幅超過5.8倍,市值一度突破萬億元,在全球車企市值榜上的對手僅剩下特斯拉、豐田。
在“寧德們”的沖擊下,被金融和能源長期“霸占”的A股總市值排行榜也出現了諸多的新面孔。除了寧德時代、比亞迪以外,隆基綠能(56.86 -4.58%,診股)、邁瑞醫療(290.20 +0.76%,診股)、美的集團(52.25 -2.52%,診股)、??低?30.87 +1.18%,診股)等一批“新經濟”公司也曾階段性地踏入A股前二十大市值公司榜單。
對于A股市值龍頭榜單的新變化,基石資本董事長張維認為,科技企業邁向高市值,遵循了科技推動人類經濟社會發展這一主線。“無論是A股的電動車龍頭企業比亞迪、電池龍頭企業寧德時代,還是美國電動車龍頭特斯拉、人工智能芯片企業英偉達、云計算龍頭亞馬遜等,這些企業正在引領人類生活方式的改變,顛覆現有產業結構,邁入發展新臺階,都反映了過去四次工業革命一直貫穿的科技進步這一主線。”
近年來,國產替代自主可控、科技獨立成為資本重要的投資主題,一系列的政策鼓勵資本投向這些領域,加上科創板推出、創業板注冊制改革、北交所設立等,都帶給科技企業更多的資本活水,不少科技企業在這友好的政策和資本環境下加大研發、引進人才、改善公司治理等,受到市場追捧。
天風證券(2.86 -0.69%,診股)首席策略分析師劉晨明認為,其內里是國內經濟結構轉型在資本市場的具體呈現。他認為,過去3年,依托企業聚焦科技發展、產業政策推動、資本市場助力,造就了這些公司市值的快速提升。
A股市值龍頭
變更特點
以2010年年末、2015年年末、2020年年末、2021年年末和2021年7月末5個時間節點來觀察,伴隨著“新面孔”的加入,A股市值龍頭行業的分布也更加多元,榜單的變化更加頻繁了。
今年7月末,A股前二十大市值龍頭廣泛分布在10個行業中,其中,銀行依然是最大的貢獻者,6家公司上榜;食品飲料行業中的貴州茅臺、五糧液(174.59 -0.61%,診股),石油石化行業中的中國石油(5.08 -0.78%,診股)、中國石化(4.06 -0.49%,診股),屬于A股前二十大市值公司的???。剩余的公司還分布在非銀金融、電力設備、公用事業、煤炭、汽車、商貿零售、通信等7個行業。
2010年年末和2015年年末,銀行對A股前二十大市值龍頭的貢獻均在一半或以上。此外,20只龍頭股的行業分布也相對集中。其中,2010年A股前二十大市值龍頭分布在6個行業;2015年則分布在8個行業。
行業分布更加多元的同時,A股前二十大市值龍頭榜單的變化也更加頻繁了。需要說明的是,A股市值前十的榜單變化并不大,變化主要聚集在11至20名的個股。
截至2022年7月,貴州茅臺以2.38萬億元穩居A股上市公司市值榜首;回溯至2000年12月,當時的市值龍頭中國石油市值約為2萬億元。從中國石油到貴州茅臺,兩者市值相差19%。若從第20名“守門員”來看,2022年7月A股市值第20位為中國中免(200.05 -3.01%,診股),市值為4098.2億元,對比2010年同為第20名的民生銀行(3.61 +0.84%,診股)(1367.4億元),兩者相差近2倍。
入圍門檻的大幅提升,也意味著競爭者增加。以今年7月總市值排名來看,剔除前二十名后,總市值超過3000億元的還有美的集團、海天味業(81.00 -0.98%,診股)、興業銀行(17.17 -1.21%,診股)等10家公司;東方財富(21.00 -1.13%,診股)、中信證券(18.75 -0.27%,診股)、藥明康德(92.64 +0.67%,診股)等21家公司市值大于2000億元,小于3000億元。
資本聚焦
企業“含科量”
A股市值龍頭的變更也隱含資本對于產業的冷暖趨勢。
華南一券商資深投行人士解楓(化名)對記者分析,近年來,資本偏向于追逐確定性板塊中的龍頭企業,這也正好呼應A股市場上強者恒強的局面。他稱,“當年機構投資者的話語權越來越重,而機構投資者的投資理念、風控、管理策略和操作方式都比較相似,一旦確定某個板塊是強勢板塊,就會出現‘跟隨效應’,龍頭企業可能出現快速上漲行情。”
而在張維看來,A股目前龍頭市值變化趨勢與美股有類似之處。
“納斯達克通過制度設計吸引高科技企業上市,科技企業獲得融資后加快了發展的步伐,讓投資者的信心增強,從而增加對納斯達克上市企業及初創企業的投資,因此谷歌、亞馬遜、特斯拉等科技企業的雪球就越滾越大,成為了全球領先的科技龍頭公司。”張維以納斯達克為例說明。
張維做了一個統計,從2009年至2022年7月26日,以科技行業為代表的納斯達克指數上漲約6倍,而以傳統行業為代表的道瓊斯指數上漲約1.9倍。從兩個指數成分構成來看,納斯達克指數新興產業權重高,前三大行業為信息技術、可選消費、醫療保健,對應權重分別約為56%、18%、9%,三大行業權重合計占比超過80%。道瓊斯指數含有多個傳統金融、傳統消費公司,金融、日常消費權重占比超過納斯達克。張維表示,從這一角度看,比亞迪、寧德時代這種在市場競爭中崛起的科技制造企業成為新萬億巨頭,是否預示著A股也會走出與美股相似的發展路徑?
“其實美國市場一直都是以先進產業為主導,只是每個時代的先進產業不一樣。比如19世紀是鐵路、航運、礦產,后面變成可口可樂、百勝集團,再后面是IBM、微軟、甲骨文,到如今的互聯網公司,都是在不同時代市場化之下發展起來的先進產業和企業。”解楓表示,我國的科技產業是先有應用,再補齊上下游,近些年來才開始逐漸強調科技自主,解決“卡脖子”的技術難題,加上政策的明確導向和扶持,科技制造企業才得以迅速發展并受到市場資金的關注。
國家經濟結構成功轉型,對產業變遷趨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參考70年代美國市場和90年代泡沫破滅之后的日本市場可以發現,在他們的經濟結構轉型過程中,股票市場上年化回報率最高的是科技、醫藥和消費公司。而隨著中國持續深入的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也應該會出現這樣的趨勢,這類公司很可能就會成為市場上的大市值企業。”劉晨明表示。
作為VC/PE機構的代表,張維表示,“房地產、金融等傳統行業將不再是風險資本追逐的對象,而以硬科技為代表的科技行業,消費升級為代表的新消費行業,以基因測序、創新藥為代表的生物醫藥行業才是我們投資的重點,背后的驅動因素就是時代發展、科技革命。”
近日,投中研究院發布了2022年上半年VC/PE報告,報告顯示,2022年上半年中國VC/PE市場熱門行業仍然主要聚集于IT及信息化、制造業、醫療健康等,細分領域下不難發現“硬科技”、“生物醫藥”以及“碳中和”所直接影響的能源行業和間接關聯的高端制造在VC/PE投資市場受關注度高速提升,多家頭部機構紛紛布局。其中,共計1645家投資主體參與半導體芯片、生物醫藥、高端制造等熱門賽道融資,其中包含229家“Top250”機構參與在內,14%的頭部機構在熱門領域中出手次數均在三成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