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時間較早、沿用時間最久、規模最大的一條人工運河,同時也是我國江河水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京杭大運河黃河以北段受水源限制,上世紀70年代以后斷航、多處斷流。黃河以南段,隨著調水與通航工程的逐步實施,已成為我國重要水上運輸通道。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通水以來,補充了黃河以南段京杭大運河航運水量,改善了通航條件。
近年來,水利部和大運河沿線8省份有序推進保護和治理工作,相關地區依托河長制湖長制平臺,深入推進河湖“清四亂”,實施河道整治、堤防加固和沿運洼地治理,加強水工程調度,著力保障大運河沿線防洪安全;加強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治理,加大雨水、洪水、再生水利用,統籌外調水,積極推進大運河沿線地區水資源配置工作;開展水文化建設規劃編制,挖掘大運河文化的當代價值和時代特色,講好大運河故事。
接下來,水利部將統籌做好本地水、客水、再生水等多水源籌集和優化配置,逐水源算清水量賬、路徑賬、過程賬,提高調度精準性,抓好動態跟蹤監測。此外,有關地區和部門繼續堅持以大運河不同河段的功能定位為導向,以完善防洪排澇保障功能、促進岸線保護和服務提升、加強水生態保護與修復、推進航運綠色發展、完善河道水系管護機制為主要任務,著力恢復和提升大運河防洪排澇、輸水供水、內河航運、生態景觀、文化傳承等功能,努力把千年運河打造成“流動的河、安全的河、美麗的河、智慧的河”,讓大運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運河”。
針對北京地區的河湖生態環境,今年水利部將以永定河、溫榆河—北運河、潮白河、拒馬河、泃河等五大水系為重點,“一河一策”制定方案,鞏固拓展已有成效,以流域為單元,集中力量,優化調度,持續用力。抓好地下水置換、壓采、回補,下大功夫加強地下水基礎研究、監測評估、地表—地下水轉換規律分析研究工作,細化實化精準化治理措施,切實推進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