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在第28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來臨之際,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北京市總工會聯合中國婦幼健康研究會宮頸癌防控研究專委會、北京婦幼保健院,通過網絡平臺舉辦“共同關注宮頸癌、乳腺癌綜合防控,一起向未來”線上科普宣傳公益活動。來自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工會組織、婦幼保健機構、兩癌篩查診斷機構工作人員及用人單位女職工共同參與,聚焦兩癌防控熱點問題,傳遞科普知識。
兩癌防控專家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魏麗惠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喬友林教授、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病首席專家王臨虹主任、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王華慶研究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段學寧教授、北京婦幼保健院北京婦產醫院吳青青副院長、韓歷麗主任與相關工作人員共同發出倡議:接種HPV疫苗,定期篩查,規范治療,消除宮頸癌我們在行動!活動還就宮頸癌、乳腺癌防控核心知識、篩查診斷機構名單、女職工特殊疾病互助保障等開展宣傳。專家圍繞HPV疫苗接種、宮頸癌篩查、乳腺癌預防等內容進行科普授課。
《2020北京腫瘤登記年報》數據顯示,北京市女性惡性腫瘤發病率中,乳腺癌為第1位,宮頸癌為第10位,且發病有年輕化趨勢。循證醫學證據表明,以政府為主導、有組織、有規律地對適齡婦女進行篩查,對發現的癌前病變或早期浸潤癌進行規范化早診早治,是防治兩癌的有效手段。近年來北京市政府主導、部門合作,規范服務、擴大范圍,不斷創新、完善機制,彰顯政府對女性健康的重視。
一是篩查機構廣覆蓋。北京市采取雙向選擇方式確定100余家篩查診斷機構,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及二級醫療機構為主體開展初篩,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承擔可疑病例后續診斷。在此基礎上,每區設2-3家醫療機構,全年為轄區內婦女提供兩癌篩查和診斷服務。2021年市衛生健康委與市總工會聯合,將用人單位開展女職工兩癌篩查納入工作范圍,100余家健康體檢機構承擔相應工作。
二是技術服務高保障。建立兩癌篩查培訓考核基地,開展區級骨干培養,建立免費進修制度,培養宮頸細胞學、乳腺超聲等9個專業2000余名專業技術及管理人員。組織編寫兩癌篩查技術手冊,規范篩查流程。建立全市篩查、診斷機構兩癌篩查醫務人員數據庫。
三是督導質控嚴規范。制定兩癌篩查質量控制方案,組織專家開展全程質控,質控范圍覆蓋全部篩查機構。針對宮頸細胞學及HPV檢測等篩查關鍵環節,開展事前質量評估工作,促進篩查工作不斷改進。
四是優化服務重惠民。依據國際最新篩查方案,進一步優化篩查方法和流程,為北京市戶籍35-64歲婦女,采用液基細胞學和高危型HPV檢測的方法篩查子宮頸癌,采用乳腺超聲結合乳腺X線進行乳腺癌篩查,進一步提高疾病檢出率。將適齡婦女兩癌篩查和長效節育戶籍已婚育齡群眾免費健康體檢工作整合,擴大受益人群,統一檢查內容,提高篩查標準。
五是不斷完善建機制。2008年北京市啟動婦女兩癌免費篩查試點工作,2009年全市推廣,同年國家啟動農村婦女兩癌檢查項目工作。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在全覆蓋基礎上,2011年北京市建立適齡婦女兩癌免費篩查長效機制,2018年優化整合兩癌篩查和長效體檢工作,有效保障婦女健康權益,提高健康水平。截至目前,北京市共篩查300余萬人次,檢出兩癌及癌前病變8000余例,形成特色鮮明的兩癌篩查服務與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