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鯉城區、豐澤區部分封控社區;提供商品:生活物資保障套餐;購買及配送方式:微信搜索禮遇泉州小程序下單,統一配送;信息來源:泉州市電子商務協會……”這是“泉州民間抗疫互助文檔”里的一個內容條目。
3月下旬,受疫情影響,福建泉州按下“慢行鍵”。在武漢大學上學的泉州學子楊葉霖和熱心志愿者林婷婷想到通過制作一份共享文檔,幫助家鄉的居民收集線上購買生活物資的渠道。“我的初衷是希望把零散的信息聚合起來。”楊葉霖說。
經過泉州市民的共同編輯和完善,這份騰訊文檔有了17個子表,涵蓋志愿者招募、民間可支援物資、物資配送、就醫等方面。在“民間可支援物資”子表中,有的市民留言自己有面包車,可以運輸物資;有的市民留言種植了蔬菜,因防疫無法銷售,希望商超和社區居委會前來收購。正是有了這份騰訊文檔,物資供需雙方實現了信息聯通、需求對接,很多市民因此得到幫助。
隨著移動社交平臺興起,可供多人協作編輯的共享文檔快速發展。為響應疫情防控需求,很多平臺對共享文檔進行了功能升級。例如,騰訊文檔上線疫情防控免費專題模板,供用戶高效進行信息收集、統計;針對中老年群體,騰訊在微信小程序上開通一鍵語音求助和防疫物資文檔求助功能,志愿者可將老人的物資需求上傳到騰訊文檔,相關力量隨后介入給予幫助。訊飛文檔送出8000萬份免費會員,用戶領取會員后可以實現上百人同時在線編輯文檔、表格。
如今,共享文檔已成為人們開展社區團購時征集信息的重要工具。一些熱心居民整理出《零基礎“團長”上手指南》等在線共享文檔,供愿意參與社區團購、擔任“團長”的居民使用。
業內人士認為,共享文檔具有多重交互、參與門檻低等特點,呈現出很大的市場潛力。依靠全民協作的力量,共享文檔還有助于數字化背景下的社會治理創新。
冷鏈自提柜:破解運力不足難題
“平時一般下午4點就配送完了,這幾天比較忙,得到晚上七八點才能結束。”在江蘇省蘇州市高新區一個住宅小區的冷鏈自提柜前,配送員郭雷雷消完毒后,將一袋袋裝著蔬菜、水果、肉類、米面糧油等生活物資的貨物放進柜子里。郭雷雷負責蘇州高新區16個小區站點的配送工作,受疫情影響,這幾天的送單量增加了近1倍。
郭雷雷所在的公司采用“線上預訂+全程冷鏈集約化配送+社區冷柜自提”的無接觸配送模式運營,在蘇州、無錫共鋪設3000余個站點。一個個冷鏈自提柜,既減少了因菜品腐爛變質帶來的損耗,又降低了配送成本,解決了運力不足帶來的配送難題。
防疫期間,隨著無接觸配送日益受到消費者青睞,智能冷鏈自提貨柜應運而生。2020年初,永輝超市在杭州社區投入生鮮智能柜,設置保溫、冷凍等多個溫區;2021年,新城悅服務公司采用冷柜自提方式打造生鮮社區團購,覆蓋江蘇常州、蘇州等地80余個社區,每天訂單量過萬。
為完善產銷冷鏈運輸設施網絡,交通運輸部等5部門近日聯合發布《關于加快推進冷鏈物流運輸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鼓勵生鮮電商、寄遞物流企業加大城市冷鏈前置倉等“最后一公里”設施建設力度,在社區、商業樓宇等設置智能冷鏈自提柜等,提升便民服務水平。
艾媒咨詢分析師王青霖認為,逐步增多的智能冷鏈自提柜可以進一步提升無接觸配送比例,緩解配送人員由于疫情原因無法上樓等問題。“企業通過建設冷鏈自提柜和冷鏈前置倉,有助于當疫情出現反復時正常運營,給管控區域更大的緩沖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