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在一段時間內,特雷弗·米爾頓是一個足以和馬斯克相提并論的名字。兩者都創辦了電動車公司,都熱衷于販賣時髦的科技概念,都具備某種夸夸其談的騙子潛質。只不過,馬斯克已經是世界首富,而米爾頓,成為了事實上的詐騙犯。
米爾頓目前身背3項刑事欺詐罪,面臨最高25年的監禁。情況并不太妙,曼哈頓的聯邦檢察官奧黛麗·斯特勞斯(Audrey Strauss)認為他幾乎在業務的每個方面都撒了謊,但米爾頓否認了所有指控。
2015年,米爾頓在自家地下室創立了電動卡車公司Nikola。這個名字顯然受到了特斯拉啟發,他們都共同致敬了同一位科學家——交流電系統的發明者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在Nikola 2020年以33億美元上市時,這家公司還沒賣出任何一輛卡車。此后,它的市值甚至一度超過了福特這樣的行業巨頭。
直到一份做空報告出現,揭穿了Nikola徹頭徹尾的騙局。
2萬字,狙擊340億
某種程度上,Nikola是因為馬斯克而誕生的。2020年,特斯拉的市值超過4000億美元,是通用汽車、福特、奔馳和菲亞特這些百年老店市值的總和。在電動車的浪潮中,傳統的燃油車的故事瞬間變得不再性感。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師甚至建議通用汽車剝離電動車業務,以避免通用的品牌傷害電動車業務的價值。
只要有人承諾一個足夠誘人的未來,就總會有人買單,類似“只要一滴血就能檢測200項人體指標”的荒誕故事也總會不斷上演。更何況,已經有人在電動車這個賽道成為了世界首富。承受華爾街壓力的通用汽車很快就和Nikola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生產一種名為“Badger”的電動皮卡,并計劃收購Nikola價值20億美元(11%)的股份。
這讓媒體和品牌粉絲都熱衷于將米爾頓和馬斯克相提并論。畢竟,通用汽車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公司之一,已經經營了100多年。雖然此時Nikola只能提供原型機、渲染圖和一大堆的空頭支票,但批量生產一輛電動車的漫長周期和隨之而來的光明前景,值得投資人的一些耐心。特斯拉從成立到第一輛量產車交付,也花了足足9年時間,馬斯克本人也一度被認為是一個夸夸其談的騙子。這些要素,給了米爾頓可乘之機。
當CNBC的主持人問及通用汽車的CEO瑪麗·貝拉(Mary Barra)“將從這筆交易中獲得什么技術”時,她什么都說不出來。但如果關于Nikola的一切都是一場騙局的話,那瑪麗·貝拉的表現就解釋得通了。在通用宣布和Nikola合作僅僅兩天之后,研究公司Hindenburrg就發布了一份2萬字的爆炸性的做空報告,指控米爾頓一再對投資人撒謊,并且Nikola也不存在自己的專利技術。
麻煩接踵而至。2020年9月12日,米爾頓遭到4項欺詐指控。他隨即辭去了執行董事長一職,并刪除了自己的Twitter賬戶。緊接著,他的表弟和一名十幾歲的Nikola前雇員指控他性侵犯。到10月,Nikola的股價已經暴跌50%,證券交易委員會、Postermaster General和司法部相繼開始調查Nikola。11月底,通用汽車放棄了入股計劃。
不止一個人察覺到了Nikola的貓膩。在做空報告公布前的3個月,彭博社記者愛德華·勒德洛(Edward Ludlow)就發表了一篇文章,揭露Nikola One并不能自主運行。
Nikola One是Nikola在2016年公布的氫電混合卡車。盡管米爾頓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Nikola One是一輛功能齊全的卡車,但這款車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交付。
在Nikola One公布前幾個月,一名用戶問Nikola:“這輛卡車是設計展示還是一個功能原型?”。該公司回應:“這是一臺功能完備的卡車”|圖片來源:Hindenburg米爾頓在Twitter上猛烈回擊了這名記者,并發誓要提起訴訟。但事實證明,彭博社是正確的。在2016年8月下旬,也就是發布會前3個月,Nikola One的全部組成部分就只是車輪和懸掛系統,包括車軸、渦輪機、天然氣燃料系統和車身在內的其他部件都沒有到貨。根據Hindenburg的消息來源,工人們甚至要跑到五金店去買零件。
這臺原型車最終在上臺前幾天“組裝”完成。在一份泄漏的電子郵件中,米爾頓叮囑工人們“要盡可能讓裸露的線路看起來盡可能地漂亮”。
Nikola還為這臺原型車貼上了“H2”(氫氣)和“零排放”的貼紙。這很詭異,因為Nikola本來是一臺天然氣動力的卡車,但僅僅在發布會前4個月,Nikola突然宣布要轉向氫電混合動力。盡管米爾頓在不久前的公開采訪中還在夸耀自己的天然氣技術:“我們的技術在燃油效率、 MPG和排放方面領先其他 、OEM 10-15年。”Nikola輕易就放棄了自己領先10-15年的“技術”。
事實證明,造一臺氫電混合動力的卡車應該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功能齊全”的Nikola One甚至沒有辦法為自己供電。米爾頓在發布會上把大量時間都花在了講解Nikola One的屏幕上——這也是這臺車唯一可以運行的地方。
但是一位消息人士透露,有一根電纜從舞臺下方連接到了Nikola One上,為屏幕提供了它必須的電力。
發布會結束后,Nikola的開發工作就被終止了,因為它已經完成了它的使命:吸引更多合作伙伴、籌措更多資金。2017年1月,Nikola完成了首輪融資的部分資金籌措。
做空報告中另一項對Nikola的指控則顯得更加荒唐。在長久沒有新進度公布后,Nikola在2018年發布了一則Nikola One在公路上運行的視頻,試圖打消外界的質疑。這個視頻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僅在Facebook上就有23萬次觀看。
這又是一個精心策劃的騙局。Nikola精心挑選了一段長3.22千米、坡度僅為3%的道路。在刻意設計的鏡頭下,Nikola One看起來是在自主運行的,但實際上只不過是順著坡往下滑。換句話說,和地球上所有自由落體的物品一樣,Nikola One的動力是重力。
Nikola隨后發布了一篇冗長的聲明,但始終沒有正面回應外界的質疑,反而大談Nikola Two的開發。“Nikola從來沒有說過它的卡車是靠自己的動力驅動的。”Nikola的聲明中寫道。
慣犯
假如Nikola不是一個騙局的話,米爾頓可以算得上是某種美國夢的代表。他出生在猶他州南部的一個小鎮,高中輟學,大學輟學,當了一個上門推銷的銷售員,最終成為了一家市值340億美元的電動車公司CEO。
米爾頓曾在Instagram上表示:“我甚至沒有(大學畢業) ,因為我想付錢讓別人幫我做作業。這才是真正的CEO應該做的。”他大概是對CEO的職責有什么誤解。
米爾頓在2004年創辦了第一家公司,銷售家庭安全系統。這家公司后來被他以3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賣家后來曾告訴CNN,米爾頓虛報了財務狀況。Hinderburg還采訪到了一位當時持有這家公司50%股份的股東。米爾頓用某種方式讓他相信了公司的出售價格要比實際低得多——他最終只收到了10萬美元。
做空報告公布前的那個夏天,Hindernburg曾聯合麥克·施勞特(Mike Shrout)向美國證監會舉報了Nikola。施勞特是米爾頓的前商業伙伴,以及米爾頓精湛騙術的受害者。兩人共同創立了dHybird,一家將柴油卡車改裝成混合動力卡車的公司。那也是米爾頓第一次和新能源卡車沾邊。
據施勞特所說,當時他在一家健身房偶遇了米爾頓。此前他發明了一種將柴油發動機改裝成混合動力的方法。“我越想越覺得這不是一次偶然的邂逅。”施勞特后來對彭博社回憶。
在這段合作關系中,施勞特負責提供技術,米爾頓負責市場營銷,兩人平分所有股份。這期間米爾頓拿走了施勞特的技術圖紙,單獨申請了專利。問題在于以米爾頓的知識水平,并沒有辦法獨立填寫專利申請。施勞特最終為米爾頓提供了一份技術評估,成為了自己發明的聯合發明人。
公司成立后,米爾頓很快找上了一家運輸公司Swift,向他們推銷dHybird的轉換技術。米爾頓承諾,如果Swift在他們的車隊中使用dHybird的技術,每英里可以節省61%的成本。這讓Swift的高管團隊感到震驚,雙方最終簽署了一份價值200萬美元的投資協議。協議要求dHyird改裝并測試10輛卡車,并在此之后改裝800輛卡車。
這筆交易并不愉快,Swift在2012年發起了對dHyird的訴訟:dHybird只交付了5輛卡車;卡車性能并沒有達到最初的承諾;200萬美元也被dHybird挪用。
但是沒有關系,投資金額已經到賬,法庭上的拉鋸戰也可以持續很長時間。米爾頓開始聯系新的投資者,而與Swift的合同成了他繼續行騙的資本。在一份發給Ryder System CEO的郵件中,米爾頓將1600萬美元的合同夸張成了2.5億美元,并宣稱為Swift節約了38%的燃料費用,而實際僅為24%。
在這個過程中,施勞特始終沒有收到自己的股份。
之后米爾頓輾轉開了幾家公司。2015年,他終于捕捉到了成為他人生轉折點的那個名字——Nikola。
眼下的Nikola并沒有完蛋,雖然公司的股價已經從最高的65.9美元跌至了3美元。新的CEO邁克爾?羅謝勒(Michael Lohscheller)曾經在通用汽車和大眾工作過。這家公司還擁有約900名員工,并且還在招募新的員工。
在9月12日的庭審前,米爾頓出售了大約3.17億美元的股票。米爾頓在庭審的大部分時間內都表現得很高興,直到聽到判決結果過,仍然不可置信地搖了搖頭。法院允許他繳納1億美元的保釋金以獲得暫時的自由,直到2023年1月宣判最終結構。
“特雷弗 · 米爾頓是個騙子,”美國助理檢察官喬丹 · 埃斯蒂斯(Jordan Estes)周四在總結政府案件時說,“他為了得到投資者的錢而對他們撒謊,就這么簡單。”
關鍵詞: 尼科·特斯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