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潮州特斯拉Model Y突然加速失控,狂奔2.6公里后,連續撞上4車,致2死3傷。
(資料圖片)
最新的消息是:第三方數據鑒定機構工作人員已經抵達潮州,而今天就做數據檢測。同時,車主親屬不認同數據檢測機構,并且要求共享包括車輛黑匣子(EDR)和后臺數據。
此時,雙方的分歧已經從原有的事故原因上,轉移到車輛數據上。本質上說,特斯拉是車企,是運動員,而車主也是運動員,因此,在車輛數據面前是平等的。
說的更直白一些:在車輛數據面前,不能光由特斯拉指定第三方檢測機構,而應由調查部門、車主及特斯拉協商確定檢測機構。所有車輛數據,至少要對三方公開共享,而不是車主不得而知。
事故調查中,數據平權必須堅持,由此產生的車輛數據,必須屬于用戶,而不是車企特斯拉。
01 雙方分歧從事故原因轉移到數據分歧
廣東潮州特斯拉Model Y失控事件,再重復一下此前雙方的分歧。
車主的說法是:他曾多次猛踩剎車,無效;他按下P檔(停車檔位),車輛依舊高速行駛。
特斯拉方面的說法則是:后臺數據顯示,車輛電門被長期深度踩下,全程沒有踩剎車,駕駛員四次短暫按下P檔又快速松開。
目前,綜合所有信息,特斯拉車主是去年11月在廈門特斯拉交付中心提車,車主一位朋友定車后,其用朋友名義夠車,提車時車輛時嶄新的。
日常使用方面,車主在門店里安裝了第三方充電樁,并非特斯拉原廠產品。司機平時沒有使用輔助駕駛,因為當地道路限制。
在駕駛模式上,車主平時采用的“加速模式”和“轉向模式”都是“舒適”模式,停止模式采用的是“緩行”。舒適模式動能回收不如單踏板模式明顯,跟油車效果相當。
車主親屬搜集到的視頻顯示,事發過程中,剎車燈至少亮了2秒鐘,行駛了50米以上。
正當所有人將目光聚焦在車輛數據的調取和鑒定時,新的分歧又來了。
車主親屬介紹,事發后約一個小時后,特斯拉工作人員到現場,指導交警拖車,防止引起電池燃燒或者爆炸,造成二次傷害。交警清理現場時拿走行駛記錄用的U盤。
出事當天,特斯拉的工作人員稱,跟技術部溝通后,會以書面的形式向車主共享數據,但至今未給。特斯拉方面已將數據交給交警部門。交警說,車主可以直接向找特斯拉所要數據。
車輛使用中,車主親屬稱,今年10月,該車剎車曾有異響,檢查維修后,特斯拉工作人員稱已經沒有問題。
車主家屬還說,他們現場要求特斯拉提供車輛的后臺數據,特斯拉方面沒有表態,因此,他們不認同此次鑒定。
車主親屬稱,他們沒有參與此次事故車輛的數據讀取和鑒定,而交警告知,車主親屬如果不認可結果可申訴。
02 車主數據要能夠共享被監管
車輛行駛后臺數據和黑匣子(EDR)數據,本應該分歧雙方共享。在有爭議的情況下,由雙方認可的第三方鑒定機構讀取鑒定。這本應成為共識。
去年5月,特斯拉官宣正開發車主數據平臺,數據向用戶共享。
當時,特斯拉內部人士透露,這個數據平臺,當年年內上線。這個平臺可讓用戶自由查看車輛后臺數據,目的是供所有車主查詢。
如今,智能汽車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數據,為何采集數據和采集哪些數據,很多車主都心生疑慮。
根據中國《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和電動汽車相關國家標準,允許企業監測的數據限制在車輛運行安全、故障、充電、能耗等方面的信息。
車輛行駛產生的海量數據源,可以為行業提供準確豐富的參考數據與指導意見,對智能汽車產業的發展有益。對企業而言,車輛數據的采集能更好地幫助其完善產品與服務,甚至是預防潛在的風險。
中汽協研究和探討后,推出了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汽車大數據平臺解決方案,并發布了“數據可信存證區塊鏈平臺”,意在利用區塊鏈技術加強數據監測過程中的安全性,為企業提供數據可信存證服務,讓消費者享受更好的信息服務。
根據國家要求,所有的在華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都要建立自己的產品運行安全狀態監測平臺,以便對自己產品的運行狀態進行監測。
特斯拉方面曾稱,特斯拉的車輛數據,要接受國家和地方政府的監管。
此外,特斯拉的車輛數據是車輛網關讀取車內各部件信號,并以加密形式存儲。存儲后的數據無法直接讀取、修改、刪除。
同時,車里的黑匣子(EDR)數據是在車輛本地存儲的,且定格的。EDR數據的讀取通常需要專用設備與車輛進行物理連接,這能夠保證EDR數據不被修改。
監管部門、執法部門以及企業都享有對車輛數據使用的權利,消費者依法享有對自己車輛行駛數據的知情權。
通過翻閱特斯拉用戶手冊內容,詳細說明了數據監測和使用。
智能汽車事故怎樣鑒定才靠譜?行車數據是隱私嗎?該放在誰手里?
行業內的共識是,涉及車輛用戶自身安全和公共安全,數據應由監管部門負責。監管部門可根據數據類型,修訂補充法規及標準,建立智能網聯汽車的數據監管體系。
03 用戶與車企要實現數據平權
數據分歧早已產生,至今懸而未決。
2021年上海車展,車主張女士維權后,時至今日,該案沒有最終宣判。
車主和特斯拉爭論的焦點在于:特斯拉是否應該提供完整的行車數據。
張女士要求提供完整數據,但特斯拉拒絕并解釋稱,后臺會有部分數據,但車輛完整數據在黑匣子(EDR)里,只要送檢,所有數據就能拿出來。
另外,張女士指出,特斯拉指定的鑒定機構,且告知國內只有這家可以檢測,且該機構與特斯拉有業務往來。所以,她認為這不公平,沒有采用避嫌原則。
面對僵局,國內有沒有能夠獲得雙方認可的第三方機構?
專家指出,目前,國內權威第三方鑒定機構,一是司法鑒定中心,另一個是國家級汽車檢測中心。面對智能電動汽車新事物,這些機構做出專業鑒定存在難度。
另外,行駛數據等車輛數據,都經過加密處理,第三方機構讀取需要車企協助,這也讓車主產生不信任。
黑匣子(EDR)記錄了車輛碰撞前、碰撞時、碰撞后汽車的運行關鍵數據,會不會被篡改?
根據國標要求,EDR數據應記錄在非易失性存儲器中,數據應能被提取,且應防止數據被篡改或刪除。要篡改EDR數據,難度太大,需要編程方面配合。
另外,篡改的風險太大,因為一旦修改,還要讓數據合情合理,那將是海量工作量,且容易被發現。如果哪家車企鋌而走險,將面臨滅頂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