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七次締約方大會(COP27)11月6日至18日在埃及海濱城市沙姆沙伊赫舉辦。由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主辦、能源基金會和晶澳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COP27中國角“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現環境、氣候、經濟效益多贏”主題邊會上,中國氣候變化談判代表團團長、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說,基于環境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高度同根同源同過程的特征,中國把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總抓手,堅定不移走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道路,在減污中降碳、在降碳中減污,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現環境效益、氣候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多贏。
趙英民在“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現環境、氣候、經濟效益多贏”主題邊會上致辭
趙英民指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戰略,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發展道路。為落實“雙碳”目標,在國家層面成立了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機構,統籌協調“雙碳”工作頂層設計,發布《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和《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制定出臺包括能源、工業、交通運輸等重點領域,煤炭、石油天然氣、鋼鐵等重點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以及科技、財政、綠色金融、減污降碳、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支撐保障方案,構建起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
趙英民表示,協同推進減污降碳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有力抓手,是實現美麗中國建設和“雙碳”目標的必然選擇,也是提高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的重要舉措。未來,中國將加快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步伐,加快形成有利于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積極參與全球氣候治理進程,與國際社會一道,凝聚共識、團結合作,共同推動實現減污降碳擴綠增長協同增效的政策與行動,攜手為構建清潔美麗世界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
“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是全世界共同面對的課題,中國愿與各方一道,加強減污降碳協同增效領域的合作交流,形成更多可行的技術方案和創新發展模式。”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主任田成川說,由生態環境部、國家發改委等七部委聯合印發的《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對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出系統部署。根據方案要求,未來改善生態環境質量重點要靠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來實現。需優化技術路徑,統籌水、氣、土、固廢、溫室氣體等領域減排要求,優化治理目標、治理工藝和技術路線,優先采用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把減污降碳協同度作為重要評價指標,在末端治理的技術選擇上更多考慮協同控碳效果,增強污染防治與碳排放治理的協調性等。
在會上,生態環境部綜合司副司長劉鋒、能源基金會首席執行官兼中國區總裁鄒驥、晶澳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靳保芳作主旨發言;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院長賀克斌教授,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能源研究所所長王仲穎,杭州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林亮,中國石化燕山石化公司總經理曲宏亮等分享了典型領域行業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方面的經驗;浙江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王以淼、保定市市長閆繼紅、青島西海岸新區副區長周誠、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綜合處處長梁文玥等分享了區域和城市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方面的經驗。
在COP27上,減污降碳、“雙碳”等主題也得到了各方呼應。隆基綠能黨委書記、副總裁李文學面向全球發布《2022隆基氣候行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這也是隆基自去年參加聯合國氣候大會以來發布的第二份白皮書。“在氣候變化帶來的危機面前,以可再生能源替代傳統能源,是綠色低碳轉型的關鍵步驟。綠色能源的科技創新,可以幫助人類以越來越低的成本實現碳中和。”李文學說。
《白皮書》顯示,在過去的一年,隆基建立了覆蓋公司全價值鏈的溫室氣體排放核算體系,加快構建可持續發展與ESG管理體系,2021年使用了30.96億千瓦時(kWh)的綠色電力,比例超過40.19%,相當于避免了168萬噸二氧化碳排放,其中通過節能降耗帶來的減排量超過16萬噸。在滿足全球快速增加的光伏產能需求的同時,2021年單位營收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較2020年降低了20.8%,為實現產能增長與碳排放逐步脫鉤奠定基礎。
(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