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世界頂級科學期刊撤回華人科學家團隊發表、曾被視為諾獎級發現的“天使粒子”研究論文,引發行業熱議。
鈦媒體App 11月21日消息,《科學》(Science)雜志于11月17日第6621期發布了一篇“編輯撤稿”聲明,宣布撤回2017年7月21日發表該雜志、引用超400次的“量子反常霍爾絕緣體-超導體結構中的手性馬約拉納費米子模式”重要論文。
【資料圖】
據悉,本論文通訊作者包括美籍華裔物理學家、斯坦福大學終身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張首晟,以及何慶林、寇煦豐、王康隆四位華人物理學者。
這是繼2021年3月《自然》撤回一篇該領域研究論文后,馬約拉納費米子研究又一次遭遇國際頂刊撤稿。
《科學》雜志編輯部在撤稿聲明中表示:“該論文刊發后,未能重現研究結果的讀者要求作者提供原始數據文件。隨后,原始數據來源受到質疑;而且,對原始數據和已公布數據的分析,揭示了嚴重的違規行為和差異。這些問題導致《科學》雜志的編輯對論文結論失去了信心,因此我們進行編輯撤稿。”
但與此前論文遭遇的評價不同,本篇20名作者中有14名都不同意撤稿。據中科院主管的《中國科學報》報道,作者之一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王康隆回應稱,撤稿聲明中的相關說法“毫無根據”。
《科學》雜志的撤稿聲明全文
實際上,根據量子力學的定義,物質由費米子和玻色子兩種基本粒子組成。
其中,費米子是構成物質的原材料(如輕子中的電子、組成質子和中子的夸克、中微子)之一,以準粒子激發的形式存在于拓撲超導量子體中。而此次被卷入輿論浪潮中的“天使粒子”,便是手性馬約拉納費米子(Majorana fermion),于1937年意大利物理學家埃托雷·馬約拉納(Ettore Majorana)提出,被認為是一種假想費米子。
但當時,科學家無法被證實假想費米子是否為事實。據經濟日報,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研究所講席教授丁洪曾表示,馬約拉納費米子的存在一旦被證實,這將是繼發現“上帝粒子”之后,又一個諾貝爾獎級的重大發現。
2017年,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張首晟、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王康隆等四位華人學者在《科學》雜志上發表論文,共同在超導-量子反常霍爾平臺中發現了具有半個量子電導的邊緣電流,與理論預言的手性馬約拉納粒子十分吻合。成為在霍爾效應平臺系統中第一個具有確鑿證據的馬約拉納測量結果,引發科技界關注。
張首晟還為手性馬約拉納費米子取了一個通俗名字——“天使粒子”,他本人也被認為是“很可能拿到諾獎的華人”。
不過,張首晟于2018年12月意外去世,而關于“天使粒子”存在的質疑聲也越來越大。2020年1月,維爾茨堡大學Laurens Molenkamp教授課題組發表在《科學》雜志上的論文提到,通過“天使粒子”原始數據文件信息,測試了30多個樣品,最終結果均與“天使粒子”論文中給出的這種關鍵現象完全不同,質疑原論文的測試結果不太可能用手性馬約拉納費米子理論的物理模型進行解釋。
兩位拓撲量子計算領域專家、匹茲堡大學的Sergey Frolov和德國于利希研究中心的Vincent Mourik直言:“這些數據是編造的。發現這一點的人做得非常出色。他們發現了這么多問題和人工制品,真是太棒了。 ”
隨后,科學期刊出版社重新評估相關論文。2021年3月,科學期刊英國《自然》(Nature)雜志將一篇在納米線發現馬約拉納費米子的“量化馬約拉納電導”論文撤回,團隊承認了之前對原論文中的電荷跳躍相關數據進行了“不必要的修正”;2022年4月,另一篇Nature“天使粒子”相關論文主動被撤,作者理由是“不適當刪改數據”。“在自查時原始數據時,我們發現了最終發布版本中有些數據被不適當地進行了刪改或裁剪,因此我們收回這篇文章。”
最終在11月18日,正式傳來了“天使粒子”論文被撤稿的消息。《科學》雜志認為,經過仔細和詳盡的審議,作者們沒有對被要求提供的原始數據中不合規范之處做出科學合理的解釋。
最近兩年,華人作者、國內科學家之間出現論文頻繁被撤稿事件。
鈦媒體App今年4月報道,百位國內AI大牛參與、刊登在論文預印網站Arxiv的《關于“大模型”的路線圖》綜述報告存在抄襲行為,隨后團隊主動撤回,組織方北京智源致歉并啟動全面調查,最終做出撤職查辦、反思道歉等決定;(詳見鈦媒體App前文:《百位國內AI大牛參與的論文嚴重抄襲,組織方北京智源致歉并啟動全面審查》)10月末,據澎湃新聞,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10月被撤6篇論文,涉及編造研究過程、代寫代投等;11月14日,吉林大學一篇研究三七抗動脈粥樣硬化論文被撤回,涉嫌編造研究過程。
根據中國科學院旗下期刊《中國科學期刊研究》的一份引用數據顯示,2016—2020年,中國被撤銷論文總數達到2852篇,占比為29.43%,其中被WoS數據庫收錄的論文量為2084篇,占73.07%。中國被撤銷論文數量最多,但撤銷發文比則低于印度。論文涉及人文、 社會、自然科學等學科,其中生物醫藥、自然科學是重災區。
如今,中國開始加大對論文抄襲、學術不端、存在造假、不當署名等行為的嚴厲查處力度。2018年5月,中央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其中要求科研人員要恪守科學道德準則,遵守科研活動規范,踐行科研誠信要求,不得抄襲、剽竊他人科研成果或者偽造、篡改研究數據、研究結論,不得購買、代寫、代投論文,虛構同行評議專家及評議意見等。
針對此次“天使粒子”撤稿,拓撲量子計算領域專家Sergey Frolov和Vincent Mourik在retractionwatch上表示,馬約拉納費米子這一領域非常復雜,它需要跨學科的物理專業知識,也更容易受到不可靠論據的影響,因為沒有多少專家能充分評估實驗結果。他們也擔心論文撤稿會給這一研究領域帶來影響,但話雖如此,他們仍然相信馬約拉納費米子有未來。(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林志佳)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