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國國際名酒博覽會
“川酒甲天下,精華在宜賓”。作為長江首城、“中國白酒之都”宜賓在日前舉行的“酒都宜賓 和美世界”2022酒博會上對外宣布,“憑借良好區位優勢和五糧濃香優質基酒基地,吸引了眾多外地企業投資落戶。2022年,預計宜賓白酒企業營業收入將突破1800億元。
(相關資料圖)
未來幾年,宜賓將深入實施“產區發展、產業集群、三產融合、創新驅動、綠色低碳”五大戰略,推動白酒產業高質量發展,當地白酒產業發展將加速構建以五糧液產業園區為核心,形成“一核多點、強鏈成圈”新格局,力爭到2025年末,白酒營收實現2000億元。
目前宜賓現已形成了以五糧液集團為龍頭,49戶規模以上白酒企業,270余戶中小釀酒企業、120余戶配套企業組成的集原糧種植、研發、基酒儲存、包裝材料、罐裝、銷售、物流為一體的千億級產業集群。宜賓白酒產業占據了全國約1/5、全省近3/5的利潤總額。
宜賓白酒產業劍指2000億
實際上,早在2017年,宜賓市白酒產業實現營收1036.36億元,成為中國首個千億白酒產區。“到2025年,宜賓產區目標是實現白酒產量突破100萬千升,白酒營業收入、利潤總額翻番,分別突破2000億元、600億元。”在2022酒博會上,宜賓方面透露,要加快建成世界級優質白酒產業集群。
相關數據顯示,2021年宜賓白酒總產量70.3萬千升,營業收入1634.8億元,利潤總額365億元。今年1至10月,宜賓市白酒產量46.2萬千升,白酒企業營業收入1457.5億元,白酒企業實現利潤314.3億元。預計今年全年,宜賓白酒企業營業收入將突破1800億元,利潤總額超400億元,均實現10%以上增長。
其中,五糧液的龍頭帶動作用功不可沒。2017年,五糧液股份公司營收實現301.8億元,五糧液集團實現營收突破800億元;2021年股份公司和集團的營收則分別為662億元、1400億元。
“龍頭企業對于產區發展的帶動作用是必然的。”白酒營銷專家蔡學飛認為,無論是品類的推廣、品質概念的推廣,還是產區生態的升級,從理論到實踐的生產轉化,抑或是對于整個產區的規模效應和示范效應,乃至產區品質的突破,龍頭企業從企業規模、品牌價值、人力資源、科研能力,以及從未來的推廣效果來看,應該說起到了關鍵性的推動作用。
不僅如此,按照宜賓市的規劃,企業梯次結構將進一步優化,到2026年,培育形成千億級企業1戶、50億級企業3戶、30億級企業3戶、10億級企業10戶、10億級以下企業若干。
白酒進入產區競爭時代
在此次酒博會期間,以茅臺為代表的遵義產區,瀘州老窖、郎酒為代表的瀘州產區,汾酒為代表的呂梁產區,洋河為代表的宿遷產區,古井貢酒為代表的亳州產區等悉數亮相。此外,牛欄山、勁牌等名酒也有專場推介。
梳理六大產區2021年白酒產業的營收數據顯示,遵義產區的營收規模已經超過2100億元(其中仁懷產區達到1900億元),宜賓產區為1600億元,瀘州產區為1100億元。此外,亳州產區為200億元,呂梁產區為240億元,宿遷產區為313.16億元。
蔡學飛指出,“遵義、宜賓、瀘州三大產區的高速發展,有兩個關鍵點是不可忽視的:首先,它們都有代表性的酒企,比如宜賓產區的五糧液,遵義的茅臺、習酒等;其次,它們都有一定的區位生態的唯一性和稀缺性,給這些產區內的企業帶來了很強的品質溢價、品牌價值感,從而提高了它們的品牌競爭力,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了品質口碑,由此也推動了產區內企業的高速發展。”
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表示,“宜賓作為五糧濃香的重要產區,除了龍頭企業五糧液之外,其他品牌也能夠形成一個非常好的群體。產區建設就是產業集群的呈現,而中小企業的特色化、個性化發展,對于產業集群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推手,產區是一個群體,不是一個品牌。在產業集群發展中,圍繞產區表達、酒莊表達、大企業做強、中小企業特色化發展,產區才有機會,才能高質量發展。”
五糧液集團董事長曾從欽則以產業視角和戰略思維,闡述了“和美五糧”文化內涵,并表示:“白酒作為中國的傳統優勢產業,以連續多年的穩健增長態勢,驗證了其穿越經濟波動周期的能力。”
宋書玉稱,“中國酒業穩中有好、穩中有進的趨勢沒有改變,產業向名酒產區、名酒品牌集中的格局沒有改變,仍然延續結構性繁榮的長周期,整體效益持續提升,具有極強的產業韌性和強大的發展活力。而擴大內需,消費為首,處于長周期的酒業或將迎來新一輪戰略機遇。”
(本文首發于鈦媒體APP,作者 | 廖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