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沒有堅實的科研基礎,創新就成了一句空話。無論食品新原料的開發,還是食品營養健康作用的驗證,需要科學作為證據,通過進一步的科技創新和產品研發轉化為可上市的營養健康的食品。”張晉京說,“我們要不斷完善和創建良好的政策法規環境,好的政策法規制度首先應該能夠保障消費者的食品安全,同時要積極鼓勵創新,使得有科學技術的營養健康的食品能夠盡快的上到市場,服務于消費者,滿足消費者營養健康的需求。”
張晉京介紹, 我國于2015年修訂的食品安全法首次確定了特殊食品的法律定位,幾年來相關部門一直在著力完善監管的法律制度和技術要求,修訂食品的標簽管理規定,研究和完善一些評價的方法。去年11月份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召開了一個會議,主題就是研討國際上十幾個國家在食品健康聲稱和膳食補充劑方面的法規和制度。與會專家認為,隨著科技的發展,隨著消費者對于營養健康需求的不斷增長,法規制度需要不斷的完善。
本次大會由中國營養學會指導,中營惠營養健康研究院、中國營養學會營養健康研究院、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青島大學、武漢科技大學共同舉辦。 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楊月欣在大會上表示,“近幾年來,營養與健康的話題受到科學界、產業界和消費者前所未有的關注, food is medicine,營養界應該把它落實在真正的臨床關照,以及百姓健康的實踐當中。營養科技創新大會的初衷就是發揮平臺和橋梁的作用,連接更多的新思想、新技術到實際當中,把中國的營養健康產業和創新需求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