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韓束母公司上美之后,又一國貨美妝個護向資本市場發起沖擊。
日前,美膚寶、滋源母公司廣州環亞化妝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環亞”)披露招股說明書,擬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
(資料圖)
2021年,環亞營收21.57億元,同比增長9.75%;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為1.87億元,同比下滑22%。營收上漲而凈利潤下跌,這是因為它加大了促銷力度,以利潤換規模。環亞的2022年并不順利,上半年營收同比下滑約9%,下半年業績雖然尚未公布,但可以想見,想要翻盤,有點難。
環亞創始人胡興國是河南人,這也是一家地道的家族企業。胡興國一家三口合計控制環亞98.36%的股份表決權。管理層中,胡興國任董事長,妻子吳知情任總經理,1992年出生的兒子胡根華任副總經理,財務總監楊春是胡興國的表兄弟,采購總監胡琳珍則是胡興國的妹妹。此外,不少區域代理商都是胡家的親戚。
自美膚寶創立的1999年至今已有20多年,環亞也曾憑借無硅油洗護品牌滋源成功開辟第二條增長曲線。最新的數據顯示,在中國的護膚品市場,環亞市場份額0.9%,在中國本土企業中排第8;在洗發水市場,環亞則以3.2%的市場份額排名第6。
20多年來,中國的美妝個護市場,依舊被歐萊雅、雅詩蘭黛、寶潔等國際巨頭牢牢控制,以環亞為代表的一批國產品牌,曾以性價比、強渠道打下一片天,但在往高端走、年輕化走時,也遭遇難題。
什么時候,才能出現真正的“國貨之光”?
成也CS、敗也CS
深入中國大小城市、縣鄉的“化妝品專營店”,是中國的美妝護膚行業不容忽視的“CS渠道”(Cosmetic Store,化妝品店),約20萬家CS渠道門店中,有屈臣氏、嬌蘭佳人、唐三彩等人們熟知的連鎖品牌,更多是夫妻老婆店,是一批分散但龐大的“螞蟻雄兵”。
CS渠道,是多數國產品牌的“搖籃”,比如年銷售額已破10億的韓束,也包括現在談論的美膚寶。巧合的是,韓束的創始人呂義雄,和美膚寶的創始人胡興國,都是從化妝品代理商起家。
對這些成立于2000年前后的國貨品牌來說,當國際巨頭占領了百貨專柜,選擇以三四線城市的化妝品專營店切入,是一條不得不走的“農村包圍城市”之路。
強勢的渠道把控,成就了美膚寶,也成就了環亞。從財報數據中看,2021年環亞20多億營收中,超過一半來自CS渠道。
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對CS渠道過于依賴的結果是,當包括屈臣氏在內的渠道本身遭遇擴張、發展瓶頸,“借車突圍”的品牌們,也很難幸免。
以屈臣氏為例。屈臣氏是環亞最大客戶,旗下多個品牌入駐。合作方式是代銷,即由屈臣氏代理銷售,雙方按約定比例分成。2021年,屈臣氏為環亞貢獻了4.3億的銷售額,占比20%。
屈臣氏在中國有超4000家門店,但近年來正在為品牌老化、渠道轉型陣痛等問題所困擾。從2015年開始,屈臣氏中國門店的同店銷售額開始出現負增長,盡管通過布局O2O、電商、小程序等勉力挽回,但因疫情沖擊客流大減,其2020年中國同店銷售額大幅下降超20%,2021年在此基礎上也只微增1.9%,還在回血中。
屈臣氏的線上布局也多有不順,一面是電商、直播等渠道的折扣過多,導致利潤被大幅削薄;另外,2022年初“1分錢面膜”超量搶購無法提貨事故,也暴露出屈臣氏在管理上的漏洞。
屈臣氏的客流下降,引發了深度合作伙伴環亞內部一系列連鎖反應。2020年末,環亞放在屈臣氏處積壓的商品規模明顯增加,于是,2021年它花在屈臣氏等渠道上的“促銷維護費”增加了3000多萬;而正是營銷費用的上漲,導致環亞2021年的凈利潤大幅下降。
不僅如此,與屈臣氏的合作,導致環亞回款較慢,應收賬款余額高,負債規模相對較大——到2022年6月30日,環亞在屈臣氏還有5700多萬的貨款沒有收回。
在屈臣氏之外,環亞還有超30%的收入來自其他化妝品專營店。據化妝品財經媒體《未來跡FutureBeauty》2022年初對中國多地化妝品專營店渠道的調查,一半的化妝品專營店正在生死線苦苦掙扎。
當強勢渠道遭遇困境,環亞有新的解法嗎?
鼓勵內部創業,卻成了“為他人作嫁衣裳”
從國際巨頭寶潔開始,美妝個護品牌布局多品牌、多品類,已是業內常態。環亞也不例外,目前旗下擁有超20個品牌,涵蓋護膚、洗護、彩妝等多個領域。
1999年誕生的美膚寶,2009年正式成立的法蘭琳卡,以及2014年成立的洗護品牌滋源,如今已成長為環亞的三大支柱品牌。其中,以“無硅油”洗發水切入市場的滋源后來居上,2021年營收8.4億,超過美膚寶的5.7億,成為環亞旗下第一大品牌,也是目前中國市場零售渠道銷售額排名第一的無硅油頭皮護理品牌。
《天下網商》梳理發現,對于新品牌,環亞以內部孵化為主,外部收購為輔。在環亞,內部孵化相當于內部創業,負責人包括員工或外聘職業經理人。當新品牌成立時,環亞通常會與該品牌負責人合資成立子公司,由環亞控股。新品牌的品宣、新品發布等動作獨立進行,產品研發、生產、渠道資源等與集團共用。
這看起來是一步好棋。子公司運作的形式既能讓員工“當家作主”,又保留了獨立融資的口子;而資源共享,則讓子品牌能在集團這棵大樹的護蔭下成長。唯一的問題在于:“孩子”養大了,可能留不住。
這里說的是牙膏新品牌“冰泉”,原本有希望成為環亞繼滋源之后的下一條增長曲線,進軍口腔護理賽道。但如今卻成了“為他人做嫁衣裳”。
冰泉成立于2019年,由當時的環亞集團營銷副總裁程英奇親自掛帥。但程英奇后來決定“自立門戶”。2020年9月,程英奇及外部投資者控制的公司通過增資,稀釋了環亞對廣州冰泉的持股比例,使得環亞喪失了控股權,董事長也由胡根華變更為程英奇。這以后,程英奇對外的公開身份成了“冰泉創始人”。
2021年11月時,程英奇曾透露,“冰泉創立兩年多,從1個億做到4個多億”,完成三輪融資。這一體量已經接近美膚寶為環亞貢獻的收入規模。
程英奇2013年加入環亞,在當時媒體的報道中,滋源、法蘭琳卡的快速成長,他居功甚偉,一度被稱為胡興國的“副手”,而現在,他成了“前員工”。
90后二代接班,環亞“中年危機”何解?
冰泉失手,目前在環亞的品牌矩陣中,最具增長潛力的是“肌膚未來”。這是胡興國之子胡根華2018年創辦的護膚新品牌,2021年營收9000多萬。
“二代”胡根華,目前是華中師范大學在讀碩士。胡根華出生的1992年,胡興國、吳知情夫婦還在艱苦創業,輾轉昆明、廣州,從美容美發職業培訓,到化妝品代理銷售,直到1999年創立美膚寶,事業正式起飛。
作為接班人,2016年底,不到25歲的胡根華回到環亞集團,從品牌部開始歷練,現在任環亞副總經理、肌膚未來營銷事業中心總經理,負責電商業務、品牌傳播及營銷等管理工作。
在這期間,環亞也開啟了一系列品牌年輕化的嘗試,包括簽約一批更受年輕人歡迎的品牌代言人,營銷方式從電視廣告投放轉向社交媒體,產品包裝設計“萌化”等。
環亞在營銷上很舍得花錢。2021年,環亞銷售費用超10億,其中各類營銷推廣費用花了3.2億。但環亞在營銷上也曾馬失前蹄,2021年,它簽約的藝人吳亦凡因刑事犯罪被捕,千萬代言費打了水漂。
相對而言,“肌膚未來”是胡根華目前最大的“作品”。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他曾透露,“肌膚未來”是一個“實驗室品牌”,從成分、膚感、香型、包裝設計等,都是與消費者“共創”。這與環亞此前的品牌創建路徑完全不同。
但從銷售數據上看,“肌膚未來”業績的快速增長,是在2020年進駐屈臣氏的門店之后——2019年,其銷售收入才900多萬,2020年就接近6000萬元。目前肌膚未來天貓旗艦店,粉絲54萬,賣得最好的一款產品售價128元,月銷量7000多。
換言之,從品牌定位、人群、渠道,作為新銳品牌的肌膚未來,并沒能幫助環亞在原有的品牌矩陣下有明顯突破。
如果成功上市,環亞計劃花超4億來進行品牌建設與推廣。看來,品牌升級對環亞來說,是當務之急。
到2023年,胡興國步入六十花甲,胡根華也已過三十而立。年輕的領導者,能破解環亞的“中年危機”嗎?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