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嚴冬,呼吸道疾病感染進入高發期。在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大港頭鎮官嶺村,山區村民足不出村,即可在家門口的“流動發熱門診”就診取藥。
(資料圖片)
近日,2022年度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大會在北京舉行。在大會的健康城市主題分會上,麗水市副市長盧彩柳作“倡導文明健康 助力健康城市建設”典型經驗分享時介紹,麗水打造的“智慧流動醫院”,實現了758個未設醫療機構的偏遠行政村全覆蓋。
早在2018年,麗水市創新建立了“流動醫院”巡回診療山區模式,此后運用數字化技術加以升級改造。近期,當地基于46輛“智慧流動醫院”巡回診療車(以下簡稱“智慧流動醫院”),按需開設“流動發熱門診”。
地處浙南山區的麗水,生態環境狀況指數連續18年位居浙江省首位。記者了解到,麗水市已連續兩年獲評全國健康城市建設樣板市,除了良好的生態環境,以數字化改革提升服務水平,是當地建設“健康麗水”的重要手段。
經過升級改造的“智慧流動醫院”,除了可進行常規的血壓、血糖檢查,還能實現心電圖、尿檢、B超等項目。尤為關鍵的是,智慧車載系統配備5G網絡,通過打通醫保系統,安裝移動結算系統,在車內就可以實現醫保刷卡結算,掛號收費、就醫、檢查、取藥、醫保報銷、家庭醫生簽約、公共衛生服務等并網運行,讓山區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縣級醫院的門診服務。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智慧流動醫院”曾數次駛入封控區,保障隔離群眾看病買藥需求。如2022年3月至4月,麗水蓮都區巖泉街道蔚藍水岸小區相關區域被劃定疫情防控“三區”,蓮都區當即協調“智慧流動醫院”定期駐點開診。
彼時,群眾通過“浙里辦”平臺的“智慧流動醫院”服務端,進入“需求反饋”界面,提出就醫需求,區域基層醫療機構就能在“麗水市智慧流動醫院管理監測平臺”收到群眾信息,提前安排出診醫生,為群眾提供“點單式”服務,按需備好檢查設備、藥品、醫療物資等。
2022年7月,麗水市衛健委打造的“救在麗水”應用,在“浙里辦”平臺正式上線,通過構建多跨協同、高效便捷的山區醫療急救服務模式,進一步暢通山區群眾“就醫通道”。
記者了解到,該應用整合了麗水全市233家醫療機構、127輛院前急救車、46個流動醫院、524臺AED等資源,打通衛健、公安、醫保等8個部門數據壁壘,集成雙向定位、上車即入院等19個信息模塊和1121個數據項目。
據介紹,“救在麗水”通過構建“身邊救”“同步救”“精準救”“全域救”“全程救”5個場景,將原先急救流程中4個線下人工環節整合為線上一體化流程,將原來車上只能做體征監測模式提升為同步會診模式,救治成功率從96%提升至98%,院前心肺復蘇成功率從1.12%提升至2.26%。
2022年以來,“救在麗水”已參與執行急救任務45614次,促使全市急救服務半徑從32公里縮小至19公里、平均急救反應時間從34分鐘減少至18分鐘,被評為浙江省數字社會系統2022年度“最佳應用”。
麗水市愛衛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麗水實施健康優先發展戰略,創新健康城市綜合管理智慧化監管模式,依托“花園云”城市大腦,建成了健康城市管理體系,打通共享衛生健康、市場監管、行政執法、建設等部門數據,推動城市管理、食品安全、衛生監督等重點領域數字化智慧監管。
該負責人表示,接下來,麗水將進一步貫徹“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工作方針,將愛國衛生運動與傳染病、慢性病防控等緊密結合,全面改善人居環境,堅持數字化改革,全力構建麗水山區醫療模式,為群眾提供更普惠的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