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腫瘤患者長期面臨著營養不良的巨大挑戰。目前,我國腫瘤患者總體營養不良發病率高達80%,而營養不良不僅會造成消瘦、體弱,還會導致患者的免疫功能與對抗腫瘤治療的耐受性下降、感染發生率增加,生活質量大幅下降。對于如何科學地補充營養,患者群體普遍認識不足或存在誤區。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對于惡性腫瘤患者及家屬的一項調查顯示,有近一半的惡性腫瘤患者及其家屬會選擇補品來補充營養,各有三分之一的人表示會使用偏方和保健品,只有約15%的人會使用專業的醫學營養品。
余震指出,營養治療可以提升患者對化療的耐受性,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并使后續治療療效更佳。所以,目前臨床上提倡對患者實施全程的營養管理,貫穿術前、術中、術后,包括出院以后各個階段。當日常吃飯不能滿足患者營養需要時,就可以選擇口服營養補充為代表的營養治療途徑,為患者提供全面及均衡的營養,提升患者攝入的蛋白質含量,并調整與免疫相關的營養素含量,從而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
余震教授還提到,除了營養不足,腫瘤患者也易出現肌肉萎縮、體能下降的癥狀。針對這種情況,遵循醫囑的適度運動不僅可以促進營養吸收,改善骨骼肌的功能與蛋白質合成代謝,還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和體能,維持健康良好的精神狀態,幫助患者恢復機體功能,鞏固治療效果,提高長期生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