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我國體外診斷行業正處于快速增長期。在“健康中國”大背景下,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醫療保障投入和人均醫療消費支出持續增長、診斷技術的更新迭代、數字化醫療的推進,以及 2020 年開始的新冠疫情,國內外IVD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體外診斷產品細分領域較多,按檢測方法或原理劃分,體外診斷產品包括生化診斷、免疫診斷、分子診斷、POCT(即時診斷)、凝血類診斷、尿液分析和血液學等。在精準醫療和個性化治療需求下,分子診斷成為IVD賽道發展最快的細分領域,尤以在腫瘤診斷、遺傳病檢測、傳染病檢測、產前診斷等方面發展迅速。
大興醫藥基地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申海成在致辭中表示,IVD行業市場大、發展速度快、成長潛力高,據統計2022年市場容量已突破2000億。大興醫藥基地依托中關村醫療器械園,很早就開始布局精準醫療和IVD產業,現已聚集了熱景生物、嘉寶仁和、華夏時代基因、中檢安泰、新興四寰、賽諾浦等多家IVD企業,過去的幾年間,以熱景生物為龍頭的IVD企業取得了快速發展。
作為我國最早從事理論生物學、生物信息學以及非編碼RNA研究的科研人員之一,開講嘉賓陳潤生院士首先以“關于精準醫療的一些思考”為題,高屋建瓴地指出了精準醫學的核心是組學大數據與醫學的結合?;谠\斷更加準確、用藥更加合理、治療更加有效的特點,精準醫學研究已成為新一輪國家科技競爭和引領國際發展潮流的戰略制高點。報告中,他分析了目前精準醫學在基因組中的暗信息、大數據的整合與分析這兩個方面面臨的挑戰;指出人工智能在基因組的分析當中具有很大潛力;在核酸藥物/核酸疫苗領域,占人類基因組97%的廣大區域尚未納入當前藥物研發的范疇。在藥物不斷創新,代際更迭之際,非編碼核酸藥物是尚未開發的原創藥物的巨大源頭。
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體外診斷試劑檢定所張河戰所長作題為“科學監管助力NGS在腫瘤精準醫療領域健康發展”報告。他講述了腫瘤診斷產業發展的情況、NGS的質量控制,并對相關監管思路和政策進行解讀。伴隨著產業發展,相關的技術標準研究也需加強;2021年國家藥監局批準成立醫用高通量測序標準化技術歸口單位,目前正在征集該領域2024年標準預立項提案。
北京協和醫院臨床藥理研究中心主任韓曉紅教授以“臨床需求為導向的醫學實驗室自建檢測方法(LDT)研發策略”為題,系統地介紹了LDT的定義、特點以及LDT在罕見病診斷、腫瘤個體化治療和新藥臨床試驗中的研發策略。提出科學監管和大力推進發展LDT,將助力推進精準治療和臨床轉化。
北京熱景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長高琦,以“深耕18年 國人肝健康工程項目”為題,講述了熱景生物自2005年成立起,在肝病領域早早布局,從蛋白質層面的診斷、肝癌的診斷,不斷延伸到整個肝病進程的肝病管理。研發了具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填補國內空白的“肝癌早診三聯檢產品(AFP、AFP-L3%、DCP)”,能篩出80%以上早期肝癌,如果算上不同期肝癌,能實現90%以上早期檢出率。目前的肝癌三連檢,熱景是國內唯一一個,也是全球第二家能夠把整個肝癌三連檢全部在臨床實現,并且能實現高通量檢測的企業。熱景將借助DNA甲基化、糖基化外泌體等技術,在腫瘤早篩領域不斷完善產品系列。
精準醫療與IVD產業已經和正在經歷哪些技術升級?各企業圍繞臨床需求做了怎樣的產品布局?企業、臨床機構如何看待醫聯體、醫共體… …在高特佳執行合伙人王海蛟主持的高端對話環節,北京協和醫院臨床藥理中心主任韓曉紅、迪安診斷技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師玉鵬、北京起源聚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沛、北京熱景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未來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高琦、北京奧咨達醫創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邵騰等嘉賓圍繞“精準醫療與IVD產業升級、變革、發展”這一主題暢所欲言,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共同擘畫產業發展的藍圖。大興醫藥基地是承接北京市“三城一區”成果轉化項目的主要區域,也是北京市唯一獲批的全國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兩業”融合的試點區域。2022年,基地全力支持尖端生物醫藥產業的孵化培育和壯大發展,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全力當好金牌“店小二”,搭建更多創新平臺,推進生物醫藥產業基礎研究、產品研發,暢通企業服務“綠色通道”,迎接科學家、企業家來“中國藥谷”投資興業。
此次活動由大興生物醫藥產業基地管委會主辦,火炬國康(北京)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承辦,中國技術創業協會生物醫藥園區工作委員會提供支持策劃。
“中國藥谷院士專家大講堂”是大興醫藥基地為助力“兩區”建設、營造基地優良的產業氛圍而打造的品牌活動,自2019年8月開講以來已成功舉辦了十一期,共邀請了百余名全國生物醫藥領域的院士專家來這里理論宣講、政策解讀、知識培訓、產業展望,還組織了2次項目路演活動,對集聚行業專家資源,促進基地企業和機構了解行業最新動向,助力企業科技戰略人才培養,積極促進基地雙招雙引,擴大基地品牌影響力,推動基地主導產業孵化培育和壯大發展等發揮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