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從2023年1月的SUV市場銷量來看,SUV市場正在發生新一輪的市場洗牌。業內在感嘆日系車已消失在SUV榜單之時,卻忽視了曾經的國產SUV一霸——長城的境況也愈加不樂觀了。
從榜單來看,共有13款車型銷量超萬輛,其中比亞迪宋以4.97萬輛跑贏一眾車型成為銷冠。前二與前三分別是長安CS75與哈弗H6。
說到哈弗H6,業內無人不知。它連續8年蟬聯國內SUV銷量榜首,截至2020年12月,連續91個月成為國內SUV銷量第一,它幾乎是自主品牌中最成功的車型。
哈弗H6的成功,源于其乘著SUV熱潮的東風,成為10萬級別的家用SUV中的代表,優秀的產品力與性價比的定價,結合時尚的設計、豐富的配置、多樣的動力組件,在風口期迅速崛起。多年前曾有媒體感慨:想買車去哈弗4s店,總有一款哈弗h6的車型適合你。
哈弗H6也成了長城的排面與定海神針,但在1月銷量看來,哈弗H6也面臨頹勢,作為曾經的SUV一霸,長城僅有一款哈弗H6上榜,且同比暴跌50%,且前二十名僅有這一款車型在扛著,與之相比,比亞迪、長安、吉利都有三款車上榜。
從SUV銷量總量來看,與比亞迪的差距越來越大,且長安與吉利也已經呈現超越之勢,SUV又是長城的核心腹地與大本營,畢竟,別的車企還有轎車,長城只有SUV,根據長城產銷快報,2023年1月,整個哈弗品牌下跌了44%,可以說長城越來越危險了。長城SUV走到今天的局面,要反思的地方太多,留給長城調整的時間不多了。
錯失戰略機遇期,高端低端都沒走好,技術遭遇更強對手
從榜單來看,長城SUV遭遇了新能源與傳統燃油車雙向蠶食,來自新能源陣營的壓力越來越大。長城的新能源SUV,押注的是插電式混動,但市場上新能源80%都是純電動,純電的高速發展超出了長城的預判。
過去從發布檸檬混動到下一步的落地,長城在HEV、PHEV之間長期左右搖擺,長城的phev車型本來打算這兩年完成布局,但沒想到純電大潮比長城內部預期早了兩年左右,造成了戰略機遇期的錯失。長城注重的高端系列WEY品牌沒跑出來,也耽誤了哈弗的整體轉向。
從技術層面來看,長城引以為傲的是長城檸檬混動的DHT混聯技術,它包含一個混動系統,HEV和PHEV兩種動力架構,三套動力總成。
PHEV是撐起WEY高端屬性的主要技術,由于擔心WEY的高端屬性被破壞,長城很長時間不肯下放PHEV技術,但是WEY品牌的高端市場又遲遲沒有做起來,如果在很早的時候,長城就把PHEV技術下放到哈弗身上,或許還能挽回一些銷量,哈弗身上有沒有一項壓身的技術,耽誤了哈弗的戰略轉型,導致高端與中低端兩個市場都呈現了滑坡。
長城檸檬混動的DHT混聯技術也算一項有競爭力的技術,但在市場上的認知不夠,長城的DHT混動系統采用雙電機混聯結構,可以純電、并聯、串聯,還可以實現兩擋發動機直驅,與比亞迪DM-i混動相比,很難說孰優孰劣,業內基于比亞迪DM-i和長城DHT,誰才是國產最強,有很多分析,但明顯后者的市場認知度更高。
這意味長城在引以為傲的核心技術上遇到了更強的對手,當前許多消費者對比亞迪的混動技術認知度更高,尤其是比亞迪DM-i混動技術降低了成本,目前2023款秦DM-i冠軍版,已殺進了9萬區間了,三天訂單達到1.5萬輛,這無疑也對長城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綜上來看,長城對新能源發展預判以及方向押注出現了錯誤,之后又出現了定位上的錯誤,技術不肯下放,導致SUV低端市場被蠶食,高端又不被用戶買賬。從2022年后期開始,重新聚焦SUV的低油耗的考慮,在SUV市場快速轉向混動的過程中,又遭遇了更強對手的技術壓制,從當前來看,長城面臨的問題,已經不是高端市場沖刺的問題,而是重新穩住性價比基本盤的問題。
性價比市場沒能守住,被比亞迪長安吉利超越
長城汽車是以性價比起家的,如今從SUV榜單上,比亞迪與長安、吉利的性價比表現也已經上來了,比亞迪就不用說了,從價格到產品再到技術,綜合競爭力很強。比亞迪宋單月銷量達49,709輛,同比上漲121.4%。
比亞迪宋的市場表現,是產品與價格對哈弗H6的壓制,從產品續航來看,該車型在滿油滿電的情況下,續航里程可達1000km,虧點油耗低至4.4L/100km,成為了許多用戶的備選車型。
而長城在技術、品牌以及產品等各方面不占優勢的情況下,追求單車利潤的打法,比如哈弗H6新能源55km的需要16萬,宋PLUS dmi 51km的是15.28萬,這其實就是被比亞迪精準狙擊了。
再看長安,長安在技術與產品上本身其實并沒有太大的優勢,但是長安在前20個榜單上占據了3個位置,這背后本質是源于打好了性價比的牌。長安的定價基本都在6~15萬這個區間,走量很有優勢。
就拿長安CS55來說,10萬元級的緊湊型SUV中,市場上丐版車型動力系統就擁有180馬力最大功率和300牛米峰值扭矩的不多,這款車在去年賣了15.19萬輛。此外長安CS35PLUS這款車型價格更低,6.99萬元至10.99萬元的售價,性價比更突出。
而吉利博越L,繽越,星越L三款上榜,星越L主打傳統燃油車的豪華感,博越L整體向新能源靠攏,年輕有沖擊力。定價區間都在9萬-18萬元之間,價格便宜,在外觀內飾和配置做出了差異化,且在智能輔助駕駛方面也有不錯的表現。在性價比市場也具備較強的蠶食能力。
目前來看,長城在性價比市場遭遇長安、吉利、比亞迪的巨大壓力,長城的突圍,越來越難。
產品線混亂,資源分散,命名隨意,影響用戶購買決策
長城越來越難的背后,也與產品線混亂與命名有關。過去幾年通過品類創新,長城確實成功開發出多款相對成功的產品,比如坦克300、長城炮等。多品牌戰略能夠覆蓋更多的細分市場,但是劣勢就是戰線太長,辨識度降低、資源被分散。
在過去,這么做是自主品牌是奇瑞,多品牌戰略成功把奇瑞做成了二線品牌。而當前的長城,旗下擁有哈弗、WEY、歐拉、坦克、長城皮卡五大品牌,子品牌多的同時,車型缺乏差異化,導致辨識度降低,而命名上,缺乏連續性與品味格調,導致更大的混亂。
汽車的品牌命名是需要講究的,一般來說,高端、穩重、大氣最好,如果做不到,至少不能太隨意。但是長城汽車的部分產品命名明顯過于隨意而又缺乏格調與內涵。主力的哈弗品牌喜歡拿動物當車名,哈弗赤兔、哈弗初戀、哈弗大狗、哈弗神獸,魏牌有瑪奇朵、拿鐵、摩卡、圓夢等,拉低了品牌的整體調性。
從大狗到中華田園犬,這種命名本質是在拉低車主身份與品味,但其實貓龍赤兔大狗咖啡閃電的車型背后,背后的核心構件又差不多的,對于消費者來說,命名混亂,產品線不清晰,很大程度影響購買決策。
畢竟,命名與外觀對消費者而言,是最直觀的沖擊,但這兩點長城都沒有做好,對于網絡上關于長城命名的鋪天蓋地的吐槽,長城不可能看不到,留給長城在汽車命名上優化調整的時間也不多了。
產品與品牌有心無力,死磕高端已不合時宜
如前所述,作為長城汽車切入新能源賽道的豪華SUV品牌,魏牌的銷量已經在持續下滑,官方數據顯示,2018-2021年間,魏牌分別賣出為13.9萬輛、10萬輛、7.9萬輛、5.8萬輛;2022年銷量36381輛,同比下滑37.66%。
在今年1月,魏牌銷售僅1056輛,可以說越來越雞肋,這源于魏派沒有拿得出手的技術、產品加持品牌底蘊與內涵,加之設計師出走、銷量低迷,VV7、VV6、VV5、P8等車型,正在遭遇“停產”。高端做不起來,而在性價比市場,長城面臨新勢力、比亞迪以及長安汽車的全面沖擊。
是否還是要集中資源去發力高端,是值得長城思考的一個問題。因為今年汽車行業的大形勢與大背景,就是降價,今年特斯拉持續降價,帶動了一眾國產新能源與燃油車都在降價。需要清醒的知道,汽車市場除了少數幾個豪華車可以賣車標不需要價格競爭以外,其它車多少要拼性價比,這從特斯拉降價帶動銷量暴漲就能看出來。
對于所有計劃沖高端的車企來說,高端戰略都應該放一放,尤其是長城面臨基本盤被蠶食、產品與品牌有心無力的情況下,更應該慎重考慮。
畢竟,長安、吉利在加速蠶食10萬~15萬的市場,比亞迪在品牌與產品、技術上表現更好,粉絲更多。
可以說,現在長城回到性價比市場,主打價格與產品的綜合競爭力優勢,還不算晚,如果性價比市場守不住,高端市場突破無力,那么長城的SUV基本盤就非常危險。
長城亟待全方位的改變
作為長城的定海神針,哈弗所在的SUV市場從高速增長到停滯,國民神車哈弗H6不僅要面臨長安CS75和吉利博越圍追堵截,還遭遇比亞迪宋從新能源領域的降維打擊,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疲態盡顯,銷量走勢愈發嚴峻。
對于長城來說,現在亟待要做的是三件事,其一是改名,將動物、咖啡命名的車型全面修改、車型命名向穩重、大氣、精英的方向走,這對汽車銷量的恢復可能會有直接效果,也是長城成本最低的拉升銷量的方式。
其二,重啟轎車市場,打開增量,現在SUV市場在收縮,競爭已經非常激烈,長城一直以來堅持SUV精品化戰略,放棄了轎車市場,一條腿走路,這在全世界范圍來看,僅此一家。
在過去,長城是SUV市場的一霸,但現在,在SUV市場,長城產品、銷量、價格競爭力都已經不在,基本盤在失守,僅做SUV市場市場份額將進一步收縮,長城需要尋找出路。其三是,調整售價,將性價比市場做深,高端市場對于長城而言,是一條艱難但短時間內走不通的路。
過往的幾年在技術和孵化層面,發展出毫末、仙豆和蜂巢能源這一系列零部件體系,長城一直在做積極的探索和嘗試,如何將長城的核心技術發展成自己具備競爭力標簽的獨立體系,然后用來提升產品體驗以及品牌高度,是長城需要思考的,只不過,長城更需要將技術下放,提升產品在性價比市場的綜合競爭力,守住核心腹地大本營才是關鍵。
對于長城而言,2023年是非常關鍵的一年,挑戰非常大,從產品命名到定位,從戰略路線的調整以及技術下放等各方面,長城需要做的工作其實非常多,如果長城在上述幾個方面不做改變與調整,留給長城的,可能是更加悲觀的銷量預期與前景,1月的SUV銷量表現是長城下行的一個側面,長城到了做出改變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