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雷鳥創新宣布完成首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復星創富、容億投資領投,三七互娛、潤興銳華、博士眼鏡戰略投資,野草創投和海南盈添等跟投,總融資金額達到了億元級別。
可能很多人對于雷鳥創新這家公司還并不了解,雷鳥創新成立于2021年年底,由TCL電子孵化,自開創以來一直活躍于AR/XR領域。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公開資料顯示,公司在近眼顯示光學設計、自研AI算法模型,以及多模態人機交互等領域擁有一定技術積累,并且在供應鏈及生產工藝方面也有所涉足。
根據天眼查提供的數據,雷鳥創新技術(深圳)有限公司共有65項專利信息,其中有不少都是與XR、AR、智能眼鏡相關的。
近兩年,雷鳥創新在相關產品上也持續進行著迭代,2021年10月15日,雷鳥創新發布了旗下首款AR眼鏡產品:雷鳥智能眼鏡先鋒版,同時該產品也是業內首款雙目全彩MicroLED光波導AR眼鏡。
2022年,雷鳥創新先后發布消費級XR眼鏡雷鳥Air和雷鳥Air 1S。其中,雷鳥Air采用BirdBath方案,整體重量為69g,雷鳥Air 1S則在顯示、音質、ID設計等方面進行了升級,并首發超線性單元0.5mm沖程單元揚聲器,應用可覆蓋觀影、游戲、辦公、無人機、智能座艙等多個場景。
在CES 2023上,雷鳥創新則帶來了基于光波導技術路線的AR眼鏡雷鳥X2,新品在MicroLED全彩顯示、自研光引擎精密及小型化等技術上有所進步,據官方消息,雷鳥X2將于2023年H1正式上市,屆時雷鳥創新開發者計劃將同步開啟。
通過產品端的布局可以看出,雷鳥創新在光波導、BirdBath兩條技術路徑上均有涉足,而這兩項技術也是未來AR、XR眼鏡提升用戶體驗、實現大規模量產的重要“門檻”。
經過本輪融資后,也有利于雷鳥創新推動BirdBath和光波導兩條技術路線的消費級AR眼鏡的技術研發、量產、市場擴容以及人才引進,從而進一步推動消費級產品的落地和市場普及。
鈦媒體App注意到,目前市場上主流的AR/XR眼鏡產品,售價基本都維持在2000~3000元,包括雷鳥Air 1S也在該售價范圍內,購買者主要是對此類產品感興趣或者有特殊顯示需求的極客人群。
對于大眾消費者而言,對AR/XR眼鏡產品還處于逐步建立形態、技術認知的階段。
在市場表現方面,根據艾瑞咨詢公布的數據,2022年雷鳥創新占據國內消費級AR眼鏡線上市場28.4%的份額。
從整體市場發展來看,由于AR/XR產品此前量產成本較高,基本上只有小范圍的應用,并未實現大規模量產。從2022年開始,得益于技術的進步,此類產品的價格與體驗上才逐漸進入消費者認可的區間,到2022年下半年,AR眼鏡領域才進入高速增長階段。
但與發展時間更長、硬件更加成熟、生態更完善的VR市場相比,AR眼鏡市場2022年全年10萬臺的銷量,在整體體量上仍然較小,用戶與受眾群體量上的差異,也使得愿意為此類產品獨立開發內容、平臺、軟件的服務商數量與規模都十分有限。
因此對于像雷鳥創新這樣身處賽道內的企業來說,不僅在要技術端下成本,同時也要自身背負起應用探索的任務。
在這個方面,雷鳥創新已經推出了自研的“雷鳥XR眼鏡”App,在內容上看,它已覆蓋愛奇藝、優酷、騰訊、B站、抖音等主流平臺,同時支持2D、3D的內容切換功能。
此外,“雷鳥XR眼鏡”APP也已經支持Web XR標準生態百余款XR內容,用戶可以在XR眼鏡中看到全景漫游、數字藝術畫廊、全景三維造物等虛擬空間或虛擬內容。
隨著產品售價下探帶來的用戶門檻降低以及產業相關技術的逐漸成熟,幾家市場研究機構都對AR產品的發展保持了樂觀態度,認為未來幾年AR行業將保持50%以上的增長,是潛力較大的賽道。
IDC預測,AR市場5年復合年增長率將達到70.3%。前瞻產業研究院預計,2022年到2027年我國AR產業市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78%左右。招商證券預計,到2025年全球AR/VR產業空間將達近兩萬億元人民幣。(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鄧劍云,編輯/鐘毅)
關鍵詞: ar眼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