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2023年開年,IP衍生品拉起了一條漂亮的增長線。
從《流浪地球2》眾籌破億,打破影視娛樂眾籌“天花板”,到高分佳作《狂飆》瘋狂帶貨、動畫電影《深海》和B站熱播動畫短片《中國有奇譚》帶動周邊熱賣,再到網紅“熊貓和花”的周邊產品野生生長……
可以說,網絡熱點就是消費熱點,哪里有用戶哪里就有商機。
天貓數據,IP衍生品已在天貓成長為一個新百億市場。國內大眾對IP衍生品消費有足夠的熱情,供應鏈產能更加緊密的向消費需求端靠攏,當粉絲圈被打破也同時打開了增量市場。
供應鏈產能跟著熱點跑
國內IP衍生品市場自2019年前后步入上行期,我國IP授權零售總額步入兩位數增長時代。IP版權方開始關注到衍生品這個“小金礦”,“前置開發”被頻頻提及。版權方通過在影片上映前授權衍生品公司開發周邊產品,實現影片宣發與商品銷售相輔相成。
但從市場現狀來看,“前置開發”尚難完美契合市場需求,衍生品熱賣爆點也并非全然來自大IP。相反,網絡熱點裹挾著流量和注意力造就著消費熱點,這一現象愈發突出。
《流浪地球2》官方周邊熱賣登上熱搜后,市場熱度快速起勢,眾籌額度日均千萬級的增長,最終沖破億級;另一款官方授權變形玩具也是在社交媒體話題走熱后、經過數日平靜期,眾籌額隨后才顯著拉升。
今年周邊市場表現遠超《流浪地球1》那些硬核周邊,除了續作加持,也少不了平臺和營銷資源的導流,社交媒體“鼓風”拉動非硬核粉絲關注,加速破圈。在與電影相關的百余熱搜中,今年不乏對美術設計、周邊產品的討論,加上博主開箱測評拉動短視頻聯動曝光,淘寶天貓針對IP衍生品優化了平臺熱搜和流量入口。對比2019年《流浪地球1》,這些資源匹配是匱乏的。
另外,社交媒體反映著市場需求,也在創造需求。開年口碑佳作《狂飆》電視劇開播后,“同款”一度成為熱門話題。高啟強同款《孫子兵法》,劇情中的豬腳面、大嫂同款耳環、老爹禮物陳皮都成了電商平臺的熱搜詞。有淘寶店主幾乎“一邊追熱點一邊找賣點”。與之相比,官方授權品中的掛件、杯子、立牌,這些周邊“老三樣”顯然不能完全覆蓋市場需求。
不久前,名為“和花”的熊貓成了“新晉頂流”,微博上55萬“護花使者”,#大熊貓和花#超話有近18億閱讀量。這只社交新寵“熊貓和花”很快躥升到淘寶熱度飆升榜第9名,近七天銷量飆升超906%,一款售價1500元上下的仿真熊貓玩偶月銷量破千,包括熊貓圖案的手機殼、鑰匙扣等周邊熱賣。
淘寶潮玩業務負責人摩薩指出,媒體傳播渠道打開了,現在的用戶并非被某一IP和傳播渠道去統治核心認知,它的熱點可能出現在各個端。流量與商品的雙向加持造就了活躍市場。
現如今,IP衍生品消費已不是純粹的粉絲圈狂歡和愛好者“為愛打call”,它與“社交貨幣”愈發強相關。比如基于《狂飆》劇情開發的凍魚抱枕拿捏了“戲劇性”充滿玩味。劇中的金句“告訴老默,我要吃魚了”“我要的是真相”等成為大家津津樂道的熱詞,戴上“金句口罩”出街就拉滿氣場。觀眾從劇中的人事物捕捉到片段,投射到自身生活的情景和情緒中,而衍生品就是這個連接點。?
還有網友把高啟強角色扮演者張頌文的微博文案提煉成文創周邊,成了定制周邊的熱門款。比起“復刻”“高度還原”或是“卡通化”,充滿玩梗色彩的衍生品天然自帶一種情緒價值,無需精美,甚至剝離了影視IP的加持。
對于泛消費者來講,好內容、大IP是認知基礎,但分享欲、產品的獲得感、曬單,甚至收集屬性才是讓人為之激情消費的強勁拉力。
深挖“新流量”“新品類”
爆款衍生品案例頻出,反映出市場旺盛的需求。如何將爆款持續下去,IP衍生品仍處于新興產業孵化成長的階段。對用戶流量的深耕、對潛力新品類深挖,是時下IP衍生品規模化增長的關鍵詞。
迪士尼在中國市場則更加強化線下營銷活動曝光,強化IP本土化策略。迪士尼授權市場負責人指出,因為疫情的關系,迪士尼電影內容在國內處于缺席狀態,但迪士尼通過線下營銷活動來保持IP衍生品的曝光和消費者體驗,諸如米奇藝術展、漫威燃力集結、皮克斯毛毛狂歡快閃店等。今年迪士尼100年相關主題活動也在國內多地拉開。
據其介紹,迪士尼將亞洲的圖稿設計中心放在上海,以此推動內容本土化;同時組建本土化團隊,服務于授權合作伙伴。目前迪士尼在北京、上海、深圳和成都,四地設有授權和設計團隊。
不同于國際巨頭,本土國創IP更緊密的貼合新消費潮流。茶飲、日用快消、彩妝、家居雜貨,成為他們的“最佳CP”。
《武林外傳》靠著和奈雪的茶聯名,時隔十多年后再度回歸大眾視野。小劉鴨和橘朵、巴黎貝甜、木九十、屈臣氏、臺鈴等瘋狂聯名,包攬“吃穿用住行”。我不是胖虎、奶茶鼠、不鴨等IP與KEEP推出聯名獎牌,靠著“比肩盲盒的收藏品”“送女友”“友情小鐵牌”這些關鍵詞,在“無用產品”外鍍上了有效附加價值,讓人趨之若鶩。
國創IP在拉大產品輻射視角,不再拘泥于玩具和文創周邊。而是從用戶消費趨勢出發,從中挖掘潛力級新品類。包括帳篷、天幕、月亮椅等全套露營裝備,到飛盤、滑板、機車頭盔等戶外裝備,越來越多消費品沾染了IP元素。
事實上,IP衍生品開發無異于“再創作”,對內容內核的提煉把握、二次創意能力乃至產品量產,知易行難。特別是影視劇IP產品化本身就存在難點,相對抽象的科幻IP更加有難度。
比如《三體》IP需要從小說文本轉化為可視化圖庫、再轉化為產品化、場景化應用落地的過程。三體宇宙商務總監劉淳指出,大家對于《三體》的認識是基于時空的構建上,而非角色。所以我們在素材開發的時候,更多注重在概念上的設計,比如金句設計、場景的設計。
專注科幻IP衍生品開發的賽凡科幻空間創始人孫悅介紹,在《流浪地球1》周邊開發的時候,賽凡科幻全程參與了前期整個風格設計指南,與版權方充分溝通了影視視覺、設計理念和電影道具。他指出,“賽凡一直堅持把科幻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的態度來做衍生品”,在內容理念基礎上進行再創意。
說到底,IP衍生品開發依然要回歸用戶,從興趣內容和興趣產品出發。但實際上大眾的興趣消費多元、用戶行為多樣,流量分散在多個端口,而目前電商平臺大多以貨品銷售數據挖掘為主,單一維度尚不足以支撐用戶洞察。摩薩指出,“我們初期會整合IP內容分發和衍生品銷售兩個重要端口的人群偏好,找到潛在圈層和泛IP群體。通過對用戶興趣偏好標記興趣標簽,將標簽化數據整合到算法模型中,在流量分發上更精準”。
2022年淘寶天貓推出“淘IP庫”,為IP版權方和品牌方提供基于消費數據的中臺。一方面提高IP授權匹配效率,另一方面,基于數據化指標來指導市場開發,洞察趨勢品類。
目前天貓已將潮玩類目獨立運營。在前端調整了手辦、國漫等關鍵詞的搜索模式,同時增設榜單、選購指南、百科和經驗分享等內容化手段,通過優化流量分發機制來拉動IP文化消費。
消費品,國創IP的增長極
“消費”已成為目前國創IP最大的商業化增長通道,特別是從社交媒體崛起的“輕IP”們,成長速度尤為突出。
天貓新生活研究所聯合淘IP庫從成交維度和增長維度發布了兩項IP排行榜。與往年不同的是,成交榜的半壁江山均為國創IP,流浪地球2、原神、光與夜之戀,小劉鴨、小藍和他的朋友。從增長維度看,十大上榜IP,除了迪士尼旗下IP星黛露外,其余均來自國內。
奇萌盾甲創意有限公司授權總監鄧發三指出,IP衍生品和授權合作更容易規模化,快速打開商業化局面。在衍生品開發上,奇萌盾甲分為自有產品開發團隊和外部授權兩條思路,前者側重IP系列化開發,淘寶天貓自營店鋪每年保持50%的增長。
“像彩妝、食品等專業類型或是品牌化類型,則優先尋找品牌合作;其他諸如地墊、筆記本等品類,選擇兼具開發效率和開發能力的供應鏈企業合作。”據介紹,IP授權拉動了公司GMV整體增長,旗下IP“我不是胖虎”合作上百家品牌,授權產品銷售額超10億元,“小劉鴨”合作超80家品牌,授權產品銷售額達7億元。
摩薩指出,自2019年以來新消費投融資熱,品牌選擇通過IP人群來打開市場核心的口子,造就了授權市場活躍。有報告統計從2019年到2021年,我國授權商品零售額連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已達千萬級規模。
這些國創卡通形象們自帶“表演欲”,擁有更鮮明的視覺表達和創意尺度,以及他們的粉絲擁躉,這些優勢恰是國際大牌垂青國創IP的原因。比如小劉鴨的粉絲畫像是“中產階級”。今年歐萊雅與之跨界合作,通過創意漫畫、主題空間等線上線下話題聯動,拉動營銷轉化,小金管聯名防曬產品沖到天貓防曬霜熱賣TOP 1。
事實上,IP授權和衍生品開發不止帶來商業化機會,消費熱點也反向指導內容運營,為IP生命周期開發提供思路。比如“我不是胖虎”,團隊最開始是從一款毯子熱賣中看到胖虎的大叔型人設,由此在內容層面延展了“父與子”的故事刻畫。今年團隊提出“一起長大”品牌計劃輔以兒童化產品開發,從內容和產品層面雙向深化進一步打開親子向用戶群。親子市場也逐漸明確成為“我不是胖虎”的商業化路徑之一。
國創“輕IP們”大多跳脫了先輸出影視動畫重度內容-后商業變現的成長路徑,形成了內容與商業化并行“兩條腿跑”的狀態。
迪士尼授權市場負責人指出,“我們把消費品作為內容的一部分、一個延展”,“無論是動畫作品,還是IP衍生品的連續開發,都是穩定優質內容的輸出,這可以幫助我們和消費者、和粉絲持續溝通,進而做到IP的生生不息”。
淘寶天貓方面把IP商業化劃分為三個階段,IP內容產生的階段、核心衍生品產生階段,以及泛娛樂授權商品衍生階段。摩薩指出,“目前IP變現的核心是圍繞著IP內容的第二次變現,即核心衍生品的規模化增長”。自去年淘IP庫上線以來,吸引了近700個IP入駐,涵蓋十大IP類型,包括動畫、漫畫、游戲、影視、潮玩、表情包、文創、藝術家、設計師、樂園賽事。
今年兔年春節前夕,游戲IP《提摩西小隊》通過淘IP庫聯合商家開發了一款兔年地墊周邊,在天貓上銷售達數百萬。手握《三體》《流浪地球》授權的賽凡科幻,其衍生產品業務營收的一半以上來自于淘寶。目前IP衍生品在天貓成長為一個新百億市場。淘寶天貓已成為國內最大的IP商業化孵化平臺。
國創IP商業化仍處于早快速成長期。從版權方角度講,國創IP不止需要授權合作匹配效率,拉營收增長,更需要找到契合的品牌和潛力品類,通過產品化和市場化運作進一步打開用戶市場。在內容輸出拉動曝光、商業化聯動反哺內容輸出下,持續“滾雪球”,實現良性發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