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從“看天吃飯”,到現在“看衛星吃飯”,在福建安溪,該縣發射國內首個以茶葉品牌冠名的安溪鐵觀音1號、2號遙感衛星,建設基于農業大數據平臺的智能蟲害防治系統……讓“鐵觀音的故鄉”安溪,成了國內最新茶科技成果的“展示場”。
眼下,正是春茶采摘時節,位于安溪大寶峰有機示范基地又迎來了豐收季。“應用新型‘數字植保’技術使茶葉產量增加38%左右,還大大提高茶葉品質,每畝可新增產值3000—6000元。”該基地負責人說。
“我們研發的智能蟲害防治系統,源于軍事對抗技術里的一個理念,通過聲光電軟殺傷裝備,干擾、阻斷害蟲交配;還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處理,進行主動防御,把蟲情扼殺在萌芽階段,來減少病蟲害。”福建司雷植保技術有限公司負責人萬佳為記者揭秘,使用這項技術之后,可以做到化學農藥的“零使用”,為茶園向綠色有機發展提供了科技支撐。
“能實時顯示茶園的長勢,還能監測茶園的土壤成分。”數字福建(安溪)產業園管委會主任許奇樹介紹,該縣在國內率先布局“衛星+”,打造新型數智茶產業鏈,實時對全縣六十多萬畝茶園進行遙感、監測,可精確提取茶園的近五十項數據,進行茶樹病蟲害監測、茶園規劃、質量溯源等,為全縣“放心茶”茶園的管理、種植提供決策依據,有力助推新時代安溪鐵觀音茶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