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東南亞,是一個讓互聯網巨頭又愛又恨的地方。
過去十年,中國投資人在東南亞砸了近168億美元,除了BATJ等互聯網巨頭,包括高瓴資本、鼎暉投資、等各類財投、戰投等多種力量紛紛涌入東南亞。
目的只有一個,乘坐“時光機”回到20年前的中國,在東南亞復制奇跡。但“搏殺”多年后,他們發現,事情沒有那么簡單。
東南亞看似整體市場規模大,但各國市場本質是分裂和區隔的,即使是同一個國家,內部也極為分散。這種復雜的人文環境,注定了這里的平臺很難一家獨大。
如今,故事的開頭沒有改變,只不過主角變成了中國藥企。
蓬勃的經濟增長動力、巨大的市場缺口、不斷優化的政策以及對中國藥企而言的重要戰略性,都讓東南亞成為中國藥企的下一個淘金地。
或主動,或被動,國內藥企紛紛沖向東南亞市場。故事,會有什么不同嗎?
01 藥企掘金東南亞
一直以來,整個醫藥創新藥行業,只有3個世界,美國、歐洲和其他。
如今,站在出海的十字路口,國內藥企有了不一樣的選擇。
4月12日,中國生物制藥旗下子公司正大天晴康方與Specialised Therapeutics(下稱ST公司)簽署了一項合作與許可協議。
根據協議,ST公司將引進正大天晴康方PD-1單抗安尼可在澳大利亞、新西蘭、巴布亞新幾內亞,以及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11個國家的獨家銷售權。
實際上,這不是國產PD-1第一次進軍東南亞。3月底,君實生物也將特瑞普利單抗東南亞地區的商業化權益,授予Excellmab。
借船出海的藥企,已不再少數。不僅包括上文提到的正大天晴康方、君實生物等,還包括信達生物、諾輝健康等。
早在去年5月份,諾輝健康就與Prenetics Group Limited共同發布了常衛清“出海”東南亞的戰略合作。
實際上,不僅有借船出海,也有國內藥企希望靠自己打開東南亞市場。上文提及的Excellmab,便是康哲藥業東南亞商業化的子公司。
而像傳統藥企科興制藥,在東南亞深耕已久,更是希望作為國內藥企出海東南亞的平臺。得益于其在海外注冊、合規審計、營銷網絡等方面的豐富經驗,2022年以來,科興制藥先后與海昶生物、邁博藥業、東曜藥業等藥企,就白蛋白紫杉醇、英夫利昔單抗、貝伐珠單抗等重磅藥物達成戰略合作,借助科興制藥的海外商業化平臺出海。
再比如萬泰生物。受限于產能等問題,全球范圍內HPV疫苗都出于供不應求狀態,萬泰生物也在不斷推進出海事宜,瞄準東南亞、南亞等地。目前,其二價HPV疫苗已獲得泰國、柬埔寨等國的上市許可,能正式出口到上述國家。
越來越多的藥企,正在加入掘金東南亞這一陣營。
02 下一個應許之地
從來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有著近7億人口的東南亞,已然成為藥企出海的下一個應許之地。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生老病死,自然有著強烈的醫藥消費需求。CPhI Insight數據顯示,2020年東南亞醫藥行業市場規模達400億美元,預計未來5年內增長將超過11%,市場空間廣闊。
具體來看。首先,東南亞人口基礎龐大。東南亞總人口接近7億人,并且老齡化趨勢也在加深。有數據顯示,2020年東盟60歲以上人口占比約為10%;到2050年,這一數字將增加至20%左右。
7億人的市場需求有多大?僅以HPV疫苗為例,當前我國適齡女性接種率不足1%,需求缺口超過10億劑。而萬泰生物在定增公告問詢函中曾測算,東南亞HPV疫苗市場大約有12億支的市場需求,絲毫不遜于國內市場。
而人口老齡化帶來的醫藥消費、臨床需求,也將進一步為國內藥企出海東南亞創造新的市場。
其次,東南亞的支付能力也在跟上節奏。一方面,東南亞國家全民健康覆蓋比例不斷提升,各國之間自費水平有較大差異,但隨著政府對于報銷力度的加大,自費比例在逐漸下降。如下圖所示,泰國目前自費支出占比已經不到10%。
醫保支付跟上節奏的同時,東南亞的經濟也在持續增長。到2022年,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將有5000萬人步入中產階級行列。不難看出,東南亞有支付能力的高收入人群也非常可觀。這意味著,自主支付能力也在跟上節奏。
何況,因為基礎薄弱,東南亞目前屬于醫藥研發荒漠,醫藥行業嚴重依賴進口。
如下圖所示,除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越南、菲律賓、泰國對于進口藥的消耗費用,占比均超過50%,越南更是接近70%。
隨著經濟發展以及中產階級的規模擴大,人們一定是追求更優質的醫療資源,而這是現階段東南亞本地藥企無法提供的,恰是國內藥企的機會。
當然,東南亞國家也在奮起直追。比如越南,今年2月份提出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到2030年,越南生物技術在部分重要領域上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躋身亞洲生物技術智能服務十強之列;到2045年,越南成為世界上生物技術發達的國家、智能化生產和服務中心;生物產業對GDP的貢獻為10%-15%。
不難看出,近幾年,東南亞國家正不斷加強全民健康覆蓋和健康體系建設,各國政府也在大力提高藥品準入門檻,優化監管審批程序,疊加醫藥消費需求的持續增加,市場機遇凸顯。
也難怪,過去兩年,國內藥企出海東南亞的步伐不斷加快。
03 藥企的出海抉擇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好藥,就應該到更廣闊的天地去。
出海不再是藥企的選擇題,而是必選題。盡管當下,國產創新藥加速出海,重磅BD交易頻現,但這并不會改變海外是歷煉場的現實。
時至今日,FDA依舊歡迎中國創新藥,但審核日益嚴格,這也讓創新藥出海難度不斷上升。多數藥企“闖關”未能如愿以償,真正完成出海的國產創新藥寥寥無幾。
這或許是藥企轉道東南亞的現實因素。當然,盡管比不得美國,但東南亞市場前景也比較廣闊,有著廣泛的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
選擇大于努力,時代先于實力。但更多時候,機會還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國內藥企闖關東南亞也有不小的挑戰,比如需要熟悉不同國家的監管、注冊要求,如何選擇合適的出海合作伙伴等等。此外,任何單一東南亞國家的醫藥市場體量并不大,如何高效覆蓋整個東南亞國家,也是需要考慮的事情。
無論如何,越來越多藥企的行動,讓我們看到,更成熟、更廣闊的美國市場之外,東南亞等新興市場也可以成為藥企出海的目的地。
至于選擇哪個市場作為突破口,找到適合自己的出海路線,是當下每一家藥企應該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