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充科技創始人兼董事長丁銳
“我們的一個運營商客戶被一家大型國際能源企業收購了,他的充電站有大概兩三百個樁,賣到了上億的價值。”智充科技創始人兼董事長丁銳在最近的一次分享會上透露說。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傳統能源公司布局充電站,這并不是個案。
去年開始,相關消息就不斷出現:蔚來與殼牌合作的充換一體站——廈門同安殼牌站正式上線運營;BP與滴滴出行聯合宣布,雙方將成立合資公司,在中國范圍內建設新能源車充電站網絡;中石化全國首座社區超級充電站——蓮花超級充電站在福建省龍巖市建成投用......
在新時代到來前夕,最先感到危機的一定是舊時代的霸主。
作為新能源汽車的配套設施,雖然經歷了十多年的發展,起起伏伏,但顯然“規模還沒有見到天花板。”
按照國際通用要求,要完全解決新能源汽車充電不便問題,車樁比應該達到1:1。但2022年年底,我國樁車增量比卻剛到1:2.7。
近日,工信部等八部門發布《關于組織開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工作的通知》,要求建成適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換電基礎設施體系,新增公共充電樁(標準樁)與公共領域新能源汽車推廣數量(標準車)比例力爭達到1:1。
因此,建設智能、完善的補能體系,被各大車企、能源公司、第三方運營商視為搶占更多市場的關鍵動作之一。
要做中小充電運營服務商的“釘釘”
2015年,曾是特斯拉家庭充電項目負責人的丁銳選擇與志同道合的伙伴聯合創業成立智充科技。
在他看來,充電和加油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商業模式,因此在場景、使用的方法上存在著非常大的不同。單就需求來說,充電的需求實際上是一個大量的隨機的需求,而加油站則是在一小部分區域進行集中滿足的模式。
新的市場需求,讓他看到了創業的機會。不過,智充科技成立的檔口也是資本大量涌入充電市場的時期。既有以能源、電網基礎設施建設為主業的國有企業,百度、高德這樣的互聯網流量入口,也有像特銳德、富電科技、萬邦車業集團在內的一批與電力能源和充電技術設備相關的企業。
這些公司發展出了兩種主要模式:一種是輕資產的APP的模式,為用戶提供的就是找樁、查樁、結算等服務。
不過,智充科技并沒有選擇這種模式。在丁銳看來,如果去做C端用戶的生意,很容易陷入到以前互聯網的慣性思維中去,就是拿補貼去吸引用戶。用戶庫的收集、補償或者是補貼活動等,對規模來講可能是有幫助,但是沒有補貼你的用戶就會變少,反而整個生態環境隨之變差。而“充電就是一個非常本地化的生意,相比價格和位置來講,用戶可能更看重充電的便利性。”
另一種則是運營商模式,主要的盈利模式是賺取充電服務費和相關的廣告費。
這種模式也是市場上最主要的模式,但是隨著新能源汽車的規模擴大,充電市場逐步下沉,充電市場就會面臨一個問題:這些大型運營商無法做到面面俱到,而一些地區手握房地產的停車場、新建的小區、新建樓盤、老舊社區、老舊商業和寫字樓等資源的人,恰恰可以加入到充電市場上彌補空缺位置。
這些手握本地化資源的人,想要成為運營者的門檻,就是資金和一套可以自己去運營收費的軟硬件系統。
智充科技做的就是用全智能化的設備幫助這些運營商,幫助他們來實現本地化運營。換句話說,智充科技的定位不是自己做流量入口也不是自己鋪設充電樁,而是要做中小型運營商的“釘釘”。“大家都知道用釘釘可以非常輕松地管理公司的工作管理流程,甚至有些是自動化流程。我們的一整套硬件和軟件,其實也是照著這個目標去做的。”丁銳解釋說。
想要做好中小型運營商的“釘釘”,就必須做好智能化。這點從智充科技的產品迭代過程中可以窺見一二。
智充科技提供的是全套軟硬件的支持以及云服務,初代SaaS產品——V1平臺只是實現了基本的智能化的設備管理,也就是把充電樁裝上安卓,通過SaaS平臺與安卓連接,實施OTA更新,完成充電樁管理。
2018年左右進入V2平臺后,智充科技集成了各類CRM(客戶關系管理)工具,變成了用戶的一個工具網站,可以讓充電用戶通過公眾號或小程序等渠道與運營商直接進行溝通,同時還可以非常方便地做各類優惠活動。
在智充科技軟件研發副總裁孫煜看來,“做充電運營,如果只是讓用戶來充電,而不認識用戶,也不知道核心用戶群體長什么樣,他們有什么樣的需求,這就不能算是真正在做運營,只能算是建立一個站等著錢進來。”
現在最新的V3平臺,智充科技則開始尋找更多、更新的切入點:
一是實現COA(全自動化充電運營),讓運營商的充電樁能夠自動處理故障、自動化優惠充電費用、自動優化產品參數,自動運維、自動排除故障,“相當于買了一個全自動化的機器人。”
在丁銳看來,COA是提高客戶ROI(投資回報率)的關鍵點。“我們客戶現在的ROI大概在80%左右,但一個位于東莞的試驗點將COA加上去后,ROI提高了50%。”
二是打通太陽能儲能以及其它能源系統進行能源管理,布局工商業充儲合體。基于此開發的NZS(凈零能源,Net Zero Service)產品配備了250度的儲能電池,并且還可以進一步擴展。NZS系列的充電樁支持V2G和B2G雙向充電功能,同時也支持光伏的直接接入。“這個產品我們使用了最新的拓撲設計,相比傳統的儲能充效率提升了13%以上。”智充科技硬件研發副總裁豐新福解釋說。
據丁銳介紹,為了布局綠色交易以及打造最初級的NET ZERO SERIES系統平臺,智充科技目前正在開發能源接口。這個能源接口跟特斯拉前段時間推出的能源交易平臺類似,像股票期權的交易軟件一般,根據電價去不斷交易電費,決定什么時候充電,決定什么時候放電。
“我們有個更大的想象就是,智充科技會變成一個第三方能源公司。”按照丁銳的規劃,如果給所有的充電站配上儲能、綠色消納等裝置之后,實際上智充科技就會變成一個第三方的電網公司,形成一個次級電網的概念。
而這與智充科技最開始提到的“讓充電無處不在”的理念,似乎就更進了一步。
石油巨頭涌入賽道,但中小企業仍有機會
2020年3月份,中央提出要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能源汽車充電樁作為新基建重點投資的7大新興領域產業之一。
低迷許久的充電行業再次迎來了資本熱度回溫。除了原來充電樁行業的“主要玩家”之外,在內燃機時代逐漸落幕的進程中,石油巨頭們也在充電賽道加速布局。
2022年8月1日,中石化福建石油與寧德時代在福建合作建設的首個“光伏充檢”加能站項目,于福建寧德閩東路加油站建成并投入運營。
按理說,石油企業布局充電服務市場在用地、用電、用戶距離等方面擁有不可比擬的優勢,并且擁有龐大的加油站體系,但在丁銳看來,分布式充電樁爆發的機會依然存在,“隨著電動汽車替換率的增加,中小型運營商仍然是發揮本地優勢的排頭兵。”
丁銳判斷,“未來四五年的時間依然是一個百花齊放的狀態,在這個狀態下,誰有地,誰有電,誰有好的經營設備,誰就能持續擴大規模,持續去盈利。”
作為充電服務的軟硬件提供商,丁銳解釋說,“我們的系統和設備都是圍繞著提高運營者的ROI設計的,沒有過多的功能,關鍵都是怎么讓運營商客戶以最快的速度回本和盈利。”
目前,智充科技有兩種服務模式:一種是銷售硬件、出租軟件;另外一種則是CaaS(Charger-as-a-Service,充電即服務的托管模式)模式,為想要布局充電市場的企業提供建站咨詢、實時運維等服務,這種模式以收取服務費為主。
在此基礎上,智充科技將業務范圍劃定在能源系統、政府企業、整車企業、網約物流、運營商、地產停車六大領域。
丁銳介紹說,智充科技下一步的拓展重點就在政府企業和各地的城投、能投、交投等掌握地方資源的企業,同時還有在地方上的中小型運營商。
目前,智充科技已向世界各地累計部署超過40000臺充電設備,業務遍布20多個國家,每月向全球120+個電動汽車型號提供至少200GWh的電力。
據丁銳介紹,未來還會引入更多金融機構加入扶持,提供金融工具,幫助中小型運營商去把充電網絡給建設起來。
伴隨行業的快速發展,市場中不斷出現新生勢力,但在丁銳看來,如何通過硬件、軟件、精細化運營來幫助中小企業提升效率,仍舊是智充科技接下來發展戰略的重中之重。
(本文首發鈦媒體App, 作者|韓敬嫻,編輯|張敏)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