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世界衛生組織將每年4月最后一周設立為“世界免疫周”,旨在提高人們對于疫苗和免疫接種重要性的認識,讓更多的人可以得到疫苗的保護。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免疫功能呈現下降趨勢,易患流感、肺炎、帶狀皰疹等感染性疾病,加之老年人往往患糖尿病、高血壓、慢阻肺等基礎疾病,因此常受到慢性病和感染性疾病雙重威脅。
而接種疫苗是預防疾病經濟、有效、簡便的手段,可以幫助老年人減少疾病威脅,有效降低重癥和死亡風險。研究顯示,老年人群接種流感疫苗可降低流感相關并發癥發生率,減少流感相關住院和死亡病例;對于沒有特效治療藥物的帶狀皰疹,接種疫苗是有效的預防措施。
天津市濱海新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免疫規劃科科長郝寶云表示,為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老年人的疾病預防和免疫接種應得到廣泛關注。
目前,我國老年人建議接種的疫苗包括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和帶狀皰疹疫苗等。“以帶狀皰疹為例,我國50歲以上易發人群每年新發帶狀皰疹約156萬人,年齡越大越容易患病,病情也更嚴重。可以預見,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帶狀皰疹將成為一個公共衛生問題。”郝寶云呼吁通過多種途徑提升老年人疫苗接種率。
但我國老年人普遍對疫苗的安全性、保護效果等科學知識認識不足,且存在一定的認知誤區。“與所有藥物一樣,每種疫苗在被引入一個國家之前經過了廣泛而嚴格的臨床試驗,可以確保它們對接種者是安全的。在我國上市的疫苗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郝寶云表示,此外,市民對于接種疫苗后可能會產生的不良反應應該有更準確的認識。常見的不良反應可分為局部反應和全身反應。局部反應一般發生在接種部位,比如接種部位紅、腫、熱、痛等。全身反應包括發熱、沒有食欲、乏力等。這些癥狀通常比較輕微,持續時間較短,幾天內便會消失,絕大多數無須處理。
郝寶云介紹,對于疫苗的接種人群和接種時機也有科學的選擇。對疫苗成分過敏者應禁止接種疫苗,處于發熱、急性感染期和慢性病急性發作期的市民應待病情好轉癥狀消退后再進行接種。
目前可供選擇的疫苗越來越多,常見的疫苗種類有減毒活疫苗、滅活疫苗、重組蛋白疫苗、mRNA疫苗等,因此,中老年人可結合自身身體狀況,在醫生指導下,結合疫苗的適用年齡、接種程序、禁忌癥等進行綜合考慮,選擇適合自己的疫苗。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