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ChatGPT的一夜爆火,人工智能似乎找到了最為合適的應用出口,同時,它也讓用戶和產業,看到了大模型人工智能所具備的應用潛力。傳統印象里,人工智能、云服務、大數據,都是阿里達摩院、百度、字節跳動等企業經常掛在嘴邊的技術名詞。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作為智能終端產業頭部成員的TCL實業也在人工智能賽道擁有著深厚的布局,早在2017年德國IFA展會上,TCL就發布了3款搭載人工智能小T的新品。
隨后的2019年,TCL實業不僅確立了AI×IoT的發展路徑,同時也成立了鴻鵠實驗室(EagleLab),專注于AI、IoT和云服務等技術研發和產品化創新應用,對內服務范圍覆蓋TCL智能終端業務群全產業,同時也為全球用戶提供AI×IoT全場景智能解決方案。
據TCL 實業CTO孫力介紹:“2019年以后,TCL實業在持續發力AI×IoT的戰略,借助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進步,我認為現在已經進入AIoT2.0時代,與1.0時代相比,它的最大變化在于實現了真正的主動智能,即設備知道你想要什么服務。”
具體來說,從1.0到2.0時代的推進,需要從幾個方面入手,首先是對瘦設備的意圖理解,所謂“瘦設備”,就是指交互頻次不高、涉及數據較少的設備,比如空調、洗衣機等等。過去只要聯網實現遠程操控,那么它就進入了AIoT的體驗,但現在需要讓這些設備開始能夠理解用戶意圖,這也是人工智能的應用潛力所在。
其次,則是加深對用戶意圖的理解、交互方式的效率提升。孫力提到:“過去的傳統交互界面都是依靠外設或者觸控交互,以前經常開玩笑說Excel或者PPT里面的功能非常強大,但普通人最多用到5%的功能,受限是在哪呢?因為操作界面就這么大,對功能挖掘和探索的學習成本很高。”
進入大模型時代后,得益于它對用戶意圖的理解,就能實現更直接、快速的交互方式。最后,則是從被動智能向主動智能的轉化,無論系統運行在產品里還是云端,都要做到能夠主動幫用戶尋找解決方案、匹配合適的插件或者硬件并主動提供服務。
“更進一步的說,AIoT2.0還要能夠提供用戶預期結果的閉環,因為光理解意圖并不能解決用戶的實際問題,而主動服務也無法滿足所有的毛細需求,那么在用戶提出新的需求時,在1.0時代,機器會直接說‘我干不了’,而在2.0時代,基于大模型釋放出的潛力,人工智能是可以做到基于已有的硬件、方案,組成生態閉環的能力。”孫力表示。
談及大家最關心的應用問題,在前沿領域,TCL實業已經和研究機構開展合作,從應用層面拓展更多可落地的應用。從目前來看,大模型主要還是語音識別和AIGC內容生成方面的場景,此外,還有智能制造和企業管理等諸多領域可供探索,例如TCL廣泛涉及的工業制造場景,TCL正在思考如何布局智能制造領域的專家系統。
孫力舉例說到:“大模型人工智能可以幫助工程師進行知識的查詢,一些故障的定位、指導、決策,可以提高故障排查和解決的效率,降低設備的異常風險。其他公司管理層面的應用,比如內部運營,包括營銷、HR 和財務方面也可以提供智能的小助手。因為在 AI 協同工作的趨勢下,未來每個領域、每個工作都會用上大模型輔助。”
可以想見的是,借助愈發強大的人工智能,未來的應用絕不只是AI畫圖那么簡單,大模型甚至可以在營銷方面生成海報、文案,在企業內部可以機器人助手輔助行政、財務等等,提升流程的查詢、生成報表等等這樣的效率提升的場景。
而在與普通用戶息息相關的消費電子以及家電產品的落地上,TCL實業在電視方面已經擁有大量的語音使用者,每天都在大量的使用語音助手搜電影、音樂、健身等應用。隨著智能語音進化到ChatGPT同等的體驗,將對閑聊、多輪對話、搜索內容,推薦個性化內容等方面,帶來新一輪的體驗革新。
據孫力介紹,未來大模型將支持更多模態,就像人一樣,除了耳朵還有眼睛,這樣一來,未來的文本、圖像、視頻的理解能力都會跨模態,形成更加細致、人性化的交互、智能體驗。
當人工智能的應用越來越多、越來越廣泛,“算力”將會成為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在孫力看來,未來涉及人工智能領域的算力部署,也會根據場景和產品所變化,對于像智能穿戴設備這樣主打便攜屬性的產品來說,在量子計算成熟之前,內置GPU恐怕很難勝任大規模的人工智能應用,因此云計算成為了最合適的技術路徑。
而對企業層面的應用來說,解決的手段會更多樣一些,比如同樣可以通過跟云廠商的生態合作來完成算力部署,只不過針對企業內部的專家系統或者涉及私密信息的應用,可能還是需要本地構建算力體系,此時就需要搭建自己的GPU、NPU、TPU算力中心來解決這些問題。
“具體到TCL實業來說,我們內部有幾百人的算法團隊在做關于語音、推薦搜索、計算機視覺,包括智能制造等方面的算法,并且已經擁有了集群的GPU算力。如果未來需要私有化部署大模型,特別是在訓練階段需要大量算力的話,結合TCL實業全球化的研發能力以及外部合作伙伴,也不會存在資金或者芯片方面的供給問題。”孫力表示。(本文首發鈦媒體App)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