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對環保行業上市公司來說,這一年過得尤為艱難。
(資料圖片)
4月底5月初,環保上市公司2022年年報基本發布完畢。“環保圈”統計190家在A股、港股和新加坡上市的環保企業年報,結果發現,190家企業中,有93家營業收入負增長,占比48.95%;124家歸母凈利潤負增長,占比達65.26%。也就是說,過去一年,有近五成環保上市公司營收下滑,六成多環保上市公司凈利潤下降。
不過,國內市政環衛領域的頭部企業玉禾田(300815.SZ)2022年年報業績卻逆勢增長,實現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雙增長。玉禾田能取得如此成績實屬難得。
年報公布之后,市場給予積極回應,股價順勢大漲。不過,近期股價卻遭遇連續下跌,最大跌幅接近10%,上漲動力略顯不足,難道投資者對玉禾田仍心存顧忌?
業績表現喜憂參半
玉禾田前身為深圳市玉禾田物業清潔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主營物業清潔業務和市政環衛業務,2015年,公司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身處環境衛生管理行業,玉禾田上游為環衛設備、清洗劑、清洗工具等環衛裝備和清潔用品制造商;下游為城市環境衛生主管部門、物業管理公司、公共交通樞紐等等。
2022年玉禾田實現營業收入53.94億元,同比增長11.58%,歸母凈利潤4.94億元,同比增長4.61%;2023年Q1實現營業收入14.17億元,同比增長11.21%,歸母凈利潤1.40億元,同比增長8.54%。從歷史營收來看,玉禾田營收增長非常穩健,并且歷史上利潤增速一直高于營收增速。2022年,玉禾田強化目標引領,堅持“產業與資本并舉、規模與效益并重”,市政環衛和物業清潔兩大主營業務經營業績穩中有進,兩業務營業收入分別占比80.17%、19.77%。雖然營業收入持續拉升,但是市政環衛、物業清潔兩大業務毛利率雙雙下滑,分別降低0.5%、1.15%,公司銷售毛利率也降低0.26%。對此,玉禾田董秘郭瑾告訴鈦媒體APP,公司合并了垃圾分類和智慧照明板塊后,財務數據結構性變化所致,剔除上述板塊,市政環衛板塊整體毛利率下滑僅0.74%,主要由于服務外包(2022年冬季除雪費用)、車輛燃油費用上升所致。
今年3月1日,在2023環境企業家媒體見面會上,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會長、清新環境總裁李其林就表示,環保產業要警惕“低毛利陷阱”。而環保產業的“低毛利陷阱”,則是指跟過去相比,環保產業的毛利率有所降低。
隨著玉禾田市政環衛占比不斷增加、營收規模擴大的同時,2022年公司應收賬款逐年增加達到22.71億元,占總資產比例的37.11%,同比增長8.38%,那么巨額應收賬款未來是否會對公司經營有影響?針對上述問題,鈦媒體APP咨詢玉禾田,公司表示,目前公司現金流穩定,由地方財政預算出資,根據每月作業效果打分,按月或季度支付,支付周期在1-3個月。同時,公司勞動力密集,人員工資在總運營成本中占比50%以上,也因此造成地方政府大概率會保證按期支付,以免拖欠弱勢群體工資。
高ROE和輕資產模式
常言道,資本市場是實體經濟的晴雨表。從環保板塊指數的表現來看,近年來大部分環保公司股價走勢表現確實不好,而股價低迷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環保行業在發展過程中可能遇到了問題。從外部環境看,環保板塊在經歷2018年金融去杠桿所帶來的沖擊之后,一直處于業務調整、優化的過程,因而二級市場難有板塊性的機遇。
從企業內部看,大部分環保公司的重資產模式讓人詬病,如做垃圾處理、環保工程的公司。與其他環保公司不一樣的是,玉禾田主營的市政環衛和物業清潔業務都是輕資產業務,固定資產主要為車輛、設備,僅占總資產的20%。
輕資產模式使得環衛服務公司的資產周轉較快,反而較其他環保公司的ROE高出不少。從統計數據來看,玉禾田的ROE水平遠超過僑銀環保,除玉禾田專注于精細化運營,在費用方面控制得當外,也是由于公司是純粹的市政環衛和物業保潔運營商,沒有涉足環衛車輛設備或者末端垃圾處置等業務資產周轉率遠超同行,進而提升公司ROE。理論上講,ROE越高的公司,給股東帶來的回報自然越高。當篩選股票時,作為衡量企業盈利的指標,ROE無可替代。巴菲特曾說,如果只能選擇一個指標來衡量公司業績的話,那就選凈資產收益率。長期高ROE的公司一定程度上也意味著有著很強的盈利能力,相對應地對股價有正向引導作用。
行業規模擴大,增速放緩,隱憂顯現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國家對基礎設施建設的大力投入,近年來我國城鎮化率顯著提升。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我國的城鎮化率已達63.89%,城鎮常住人口已達9.02億。根據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的數據,預計到2025年,我國的城鎮化率有可能達到67.8%,到2035年有可能達到74.39%。
而未來我國城鎮化率的不斷提升及城市市容市貌標準的逐漸貫徹落實,城市環境衛生管理市場需求將持續釋放。根據華西證券的研報,我國的公共環衛市場規模在未來5年內將持續保持8%-10%的增速,且其中的市場化占比將持續提升。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中國環保產業實現增加值1.78萬億元,占GDP的2.1%,同比增長7.1%。預計到2025年,中國環保產業規模將達到3萬億元以上。雖然目前市場需求繼續釋放,但是目前環保產業總體增速已經放緩,這可能是整個環保行業遇冷的關鍵因素。4月18日,在中國環博會同期活動——2023中國環境技術大會上,光大環境執行董事、副總裁胡延國表示,環保企業現在的日子“非常不好過”,以前是跑馬圈地、快速增長,現在隨著城鎮化進入一定階段后,無論是固廢還是污水,都已經達到瓶頸期。
實際上,環保行業也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對一線環衛工人和清潔人員需求量較大,老齡化的加速也給行業帶來壓力。
截至2021年末,玉禾田、啟迪環境、僑銀股份、福龍馬、新安潔、盈峰環境和宇通重工員工總數分別為7.49萬人、7.06萬人、5.84萬人、5.13萬人、1.39萬人、1.34萬人和1.09萬人。其中,環衛服務業務占比較高的玉禾田、僑銀股份、啟迪環境和新安潔,一線生產/服務員工數量占員工總數之比皆在95%以上。
另外,從從業人員構成角度看,由于環保行業工作時間長、薪酬低,從業者基本以年齡較大的退休人員或者外來人員為主,且學歷在高中及以下居多。以上市公司玉禾田和僑銀環保為例,兩者的人工成本在總成本中占比都在60%以上。
研報顯示,未來隨著環保公司業務規模的快速擴大,其員工人數持續增加。盡管不斷緊盯行業發展趨勢,不斷提高項目的機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但如相關措施的實施效果未能完全覆蓋成本上升,則將可能對環保公司經營業績產生不利。(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翟智超)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