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AI技術結合儲能技術,推動儲能行業向深層次智能化躍進的樂創能源,成為被與會嘉賓提及最多的公司之一。公司董事長CEO潘多昭也成為最受關注的嘉賓之一,因為前來交流的與會者和媒體太多,這名90后創業者一度啞了嗓子。
除公司負責人身份外,潘多昭也是一名儲能及電力電子技術前沿學者專家,擔任上海市太陽能學會創新技術委員會副秘書長之職。依靠先進性AI算法平臺+儲能產品,他不僅將樂創能源發展成為儲能行業“潛在獨角獸”公司,更不斷致力于推動產業發展。
深耕細分領域 打造技術壁壘
【資料圖】
“其實我是挺不安分的人”,潘多昭回憶,早在上海交大讀書時,自己就已經開始了創業。此后,他先后在車聯網、新能源汽車網聯化運營等領域連續創業,“這也為我對電池數據的深入了解和研究帶來了契機”。
從早期的智慧儲能到現在的算法工商業儲能,潘多昭和樂創能源已深耕8年,“我跟沈文忠老師等行業專家交流后有了一個認知,就是要找到一個細分領域,并且能夠在里面持續獲得競爭技術這樣的壁壘優勢”。
因為和交大的淵源,樂創能源獲得了高校多種類型實驗室的支持和協助,“不論是算法還是電子變流器都有著深厚的技術儲備”,他介紹。
促成研討會 共商風險應對之策
也正是因為和學術界的緊密關系,身兼上海市太陽能學會副秘書長職務的潘多昭希望肩負起老一輩能源人的情懷與使命,而這也是他組織承辦此次研討會的重要原因之一。
“新型儲能行業火爆的背后,有著一個大家沒有完全解決的問題,也就是儲能的資產價值危險造成其難以轉化成金融,或者說資產的可融資性一直是一個問題”,潘多昭表示,這次研討會也是希望行業各界重視起儲能安全性問題。
很多投運的儲能設施沒有大規模使用,也是為了規避安全性風險,“項目都閑置了,技術如何迭代?又如何讓證券公司或者租賃公司來確定資產的收益率?”他表示這次會議的一個理念就是快速拉通,“把大家拉到一個場合里解決風險”。
在新型儲能行業的發展初期,在行業面臨的困難和挑戰面前,“大家首先要做的并不是行業競爭,而是如何提升抗波動能力:原材料價格、技術的迭代、核心人才的流失等都是我們所面臨的風險”。
保持創新重視運維 掌握核心優勢
潘多昭認為要解決安全性風險,必須重視投運后的運維工作,“這個運維不是說只要有人去巡檢就行,而是設備本身以及系統平臺算法都要跟上。此外,運維人員對應的保障機制,包括我們的保險機制、三方評估機制都要有效介入”。
“傳統基建重建設輕運維,儲能設施作為新基建,除硬件建設外,后期的運維亦越發重要”,潘多昭介紹,儲能基礎設施之外的云端管理平臺、運維平臺等大數據平臺和運維服務體系的建設,成為發揮新基建價值的重要保障。
潘多昭介紹,目前樂創能源管理的所有儲能項目,每天百分之百達到兩沖兩放,“這樣的使用率讓我們所有的算法、軟件電力電子、電器結構、產品化運維等
全鏈條技術都能在百分百的情況下迭代,實現正向發展”。
在潘多昭看來,成功的新能源公司具備兩個共同特征:一是持續性的研發創新和技術迭代能力,二是運營運維保障好它的體系化建設。只有掌握了這些核心優勢,只有目標明確,篤定執行,不斷迭代,才會在企業蜂擁、競爭加劇的儲能行業中脫穎而出,走到最后。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