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據了解,SCN區域是晝夜節律的指揮中樞,研究人員發現該區域的神經元長有初級纖毛,猶如細胞“天線”。該研究團隊長期從事纖毛細胞器的研究,揭示了初級纖毛發生與去組裝的系列重要規律。在此項研究中,通過對腦切片纖毛結構的連續觀察,研究人員驚奇地發現纖毛節律性變化的特殊現象,并歷經數年探索揭示了纖毛具有調節節律的功能。
李慧艷比喻道,“這一‘天線’結構每24小時伸縮一次,如同生物鐘的‘指針’,通過它可實現對機體節律的調整和時差的調節?!毖芯空哌M一步發現,纖毛調控機體節律的機制,是通過調控SCN區域大量神經元的同頻共振,這是最讓他們感到振奮的科學發現。
據介紹,通常認為,人類有晝夜節律的睡眠、清醒和飲食行為都歸因于生物鐘的作用。隨著社會競爭和工作壓力與日俱增,全球大約1/3的人存在節律紊亂問題。節律如果發生失常,可引起睡眠障礙、代謝紊亂、免疫力下降,嚴重時還可導致腫瘤、糖尿病、精神異常等重大疾病的發生。
李慧艷表示,“纖毛調控節律的發現,也為節律調控新藥研發開辟了全新路徑,使機體對各種復雜環境的快速應對、快速適應成為可能。”
有關專家認為,此次“有形”生物鐘的發現,對節律本質的認識和節律紊亂所致疾病的治療具有里程碑意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