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晚間,動力源(600405.SH)發布了關于調整公司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方案的公告以及修訂后的增發預案。調整后,公司的募資金額從4.5億元降至1.87億元,“縮水”近六成。
(相關資料圖)
去年8月,動力源曾拋出4.5億元定增方案,扣除發行費用后資金擬用于車載電源研發及產業化項目、光儲逆變器研發及產業化項目及償還銀行貸款。而經過兩輪問詢后,公司稱,根據上交所最新監管要求并結合實際情況,對此次的募資總額進行了調減。
具體來看,公司對車載電源研發及產業化項目的投入金額沒有變化,但光儲逆變器研發及產業化項目消失了,償還銀行貸款的資金也從1.3億元降至5569.10萬元。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鈦媒體APP注意到,在上交所的第二輪問詢中,光儲逆變器研發及產業化項目為重點關注對象。申報材料中顯示,公司已研制出5KW、12KW、17KW、21KW、25KW、30KW光伏逆變器及5KW光儲逆變器,并將光伏逆變器相關產品界定為主業。然而,2020年至2022年,其光伏產品收入分別為35.38萬元、161.70萬元、77.44萬元,收入占比僅為0.03%、0.16%、0.06%。
為此,上交所要求公司說明公司光伏逆變器相關產品收入金額較低的原因,將其界定為主業的合理性。并質疑公司是否具備實施該項目的人員、技術、市場儲備,項目實施是否存在重大不確定性風險等。
公司在回復函中表示,光儲逆變器研發及產業化項目擬對現有的Overcome系列光伏逆變器進行技術升級、產能提升。且公司對此項目已做了一定市場儲備,與華能集團等數家客戶達成合作意向,不存在重大風險。
不過,就競爭格局來看,全球光伏逆變器的市場集中度較高,主要廠商包括陽光電源、華為、錦浪科技、古瑞瓦特、SMA、固德威等。根據IHS Markit的數據,2021年陽光電源、華為的市場份額分別達到22%和20%。同時,在我國光伏裝機容量持續攀升的背景下,行業頭部企業如陽光電源、錦浪科技、固德威等近兩年先后宣布擴產計劃,以應對下游急劇增長的市場需求、搶占市場份額。
相比之下,動力源進入光伏逆變器領域的時間較晚,光伏相關產品目前還多處于持續研發、升級的發展階段,想要突出重圍并非易事。目前公司多以定制化、小批量的訂單為主,尚未形成批量生產。另一方面,公司光伏產品客戶多為中小型光伏電站平臺集成商,對于大型國有企業客戶仍處于開拓階段,也導致光伏逆變器相關產品收入規模較低。最終,在交易所的一番“盤問”下,公司已決定放棄該募投項目。
對于本次唯一未被削減預算的車載電源研發及產業化項目,公司表示,車載電源作為新能源汽車內部能量轉換的核心零部件,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蓬勃發展,其市場規模亦將不斷增長。根據信達證券研究所預計,我國車載電源市場規模在2021年約為246.5億元,到2025年將達到700億元,2021-2025年的CAGR約為30%。
該項目總投資為1.80億元,公司計劃建設車載電源研發實驗室和新型車載電源生產線,對新一代車載電源產品進行研發并生產。項目建成之后,公司將形成年產PDU3.0車載電源180,000套、年產乘用車三合一車載電源90,000套、年產商用車三合一車載電源90,000套、年產PACK內置DCDC產品90,000套的生產能力。
據公司測算,項目投產后,預計正常年營業收入93,982.30萬元,利潤總額為10,430.09萬元,項目投資財務內部收益率為17.09%,投資回收期為6.36年(含建設期2年)。
不過,公司新能源汽車相關產品產能利用率波動較大,且近三年產能利用率較低。2019年至2022年1-9月分別為95.83%、19.13%、70.46%和48.06%。公司解釋稱,這主要是公司氫燃料汽車產品與新能源汽車產品共用生產線,前者的生產規模影響后者的生產,并且其產能利用率也隨著產品布局方向而調整。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此外,目前動力源車載相關電源產品占比仍較小,2021年、2022年,此業務收入分別為3996.85萬元和5736.18萬元,占當期公司營業收入的比例只有3.84%、4.23%。
值得注意的是,受原材料及器件的價格上漲、新冠疫情等因素影響,動力源已經連續3年虧損。2020年至2022年,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2.16億元、10.42億元和13.56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4191.57萬元、-1.42億元和-1615.38萬元。
與虧損相伴的是公司負債率增長。截至2022年末,動力源總負債為17.02億元,資產負債率達65.54%,2021年這個數據是64.49%。
在此背景下,本次定增公司擬以不超過5569.10萬元用于償還銀行貸款,占募資總額的近30%。動力源表示,近幾年其債務規模呈上升趨勢,產生的利息費用蠶食了公司的營業利潤,制約了公司的長期發展。本次發行募集資金償還部分銀行貸款后,將有效降低公司有息負債規模,緩解公司短期償債壓力,提高公司盈利水平。
不過,截至2022年末,公司短期借款為4.28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為0.81億元,而貨幣資金僅為2.23億元,即便加上這5569.10萬也仍存資金缺口。(本文首發于鈦媒體APP,作者|翟碧月 )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