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大亞圣象(000910.SZ)收到關于2022年年報問詢函。深交所要求其說明子公司華宇集團在承諾期最后一年業績快速增長,承諾期滿后業績大幅下滑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存在跨期調節利潤的情形等問題,7月10日晚,公司針對上述問題進行了回復。
(資料圖)
根據問詢函顯示,大亞圣象公司全資子公司圣象集團2019年收購了福建華宇集團,業績承諾期為2019年至2021年。根據圣象集團與郭學婢、福建合欣久、建甌久隆欣、張愛琴、建甌正奇簽署的《股權收購協議》和《業績補償協議》約定:股權收購交易總對價為1.98億元,原股東承諾華宇集團2019年度、2020年度和2021年度經審計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合計不低于人民幣1.3億元(其中:2019年度不低于2800萬元、2020年度不低于4500萬元、2021年度不低于5700萬元)。
業績承諾期屆滿,如華宇集團截至承諾期末累計實現凈利潤數低于截至承諾期末累計承諾凈利潤數,但不低于累計承諾凈利潤數的90%,則不觸發補償程序;如華宇集團截至承諾期末累積實現凈利潤低于累積承諾凈利潤的90%,則郭學婢、福建合欣久、建甌久隆欣、張愛琴、建甌正奇需要現金補償給圣象集團。
數據顯示,華宇集團2019年、2020年、2021年歸屬母公司所有者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1217.44萬元、2613.11萬元和10421.68萬元,合計11817.35萬元,占承諾金額的比例為90.90%,剛剛“過線”,根據業績承諾的約定,不涉及業績補償事宜。
但到了2022年,承諾期過后,華宇集團的業績則迅速下滑,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9076.19萬元,同比下降19.73%;實現凈利潤5914.45萬元,同比下降54.32%。華宇集團在承諾期最后一年業績快速增長,承諾期滿后業績大幅下滑。對此,深交所要求說明說明2019年至2022年華宇集團對圣象集團的銷售情況,包括產品類型、數量、單價、銷售金額和占比以及圣象集團最終對外銷售金額等;華宇集團2022年業績大幅下滑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存在跨期調節利潤的情形,圣象集團是否存在承諾期內通過調價對華宇集團進行利益輸送的情形。
鈦媒體APP了解到,華宇集團的下游客戶為大亞圣象公司子公司圣象集團。根據大亞圣象的回復公告顯示,2022年和2021年相比,華宇集團收入下降-26749.51萬元,其中銷售數量變動的影響額為-13466.30萬元。而同期大亞圣象實現營業收入736296.84萬元,同比減少15.86%,其中地板業務銷售收入565608.01萬元,同比減少16.46%,變化較同步。
對于華宇集團2021年業績快速增長,2022年業績又大幅下滑,或許可以從大亞圣象披露的銷售數據找出“端倪”。從上述圖表可以看出,華宇集團銷售給圣象集團的多層實木地板以及強化地板產品單價逐年升高,2021年時銷售單價到達巔峰,其當年收入也隨之到達巔峰,但到了2022年,多層實木地板的產品單價迅速下滑,從108.69元/平米迅速下滑至100.48/平米,強化地板的產品銷售單價也下滑了近6元。
對此,大亞圣象表示,2022年因經濟環境影響,房地產行業整體銷售出現下滑,導致圣象集團對華宇集團多層實木地板提貨量大幅減少,2022年華宇集團對圣象集團的平均銷售價格是下降的,圣象集團對外銷售地板的數量和平均價格也是下降的,具有合理性。但對于2021年其銷售單價為何突然升高(多層實木地板的產品單價從99.29元/平米迅速提升至108.69/平米),公司卻并未作出說明。
除此之外,大亞圣象還表示,2022年度和2021年度相比,華宇集團的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較上年有所增加,原因為建甌居佳公司正式投入生產,人員和辦公等費用開支增加所致,而因匯率上漲,本期匯兌損益發生變動;此外,華宇集團2022年的其他收益較2021年減少1401萬元。主要系2021年建甌市政府曾獎勵給華宇集團財政貢獻獎勵金約1800萬元。綜上所述,華宇集團的業績大幅下滑主要是銷售收入大幅減少,以及政府補助減少。
鈦媒體APP注意到。實際上,不僅子公司的業績變臉,受到房地產市場持續長期低迷,大亞圣象的近年的業績持續下滑。
官網顯示,大亞圣象創建于1999年,公司以人造板、地板為主業,已建成一條完善的涵蓋資源、基材、工廠、研發、設計、營銷、服務等各大環節的森工行業上下游的綠色產業鏈。旗下擁有“圣象”地板和“大亞”人造板兩個知名品牌。2022年,大亞圣象營業收入73.63億元,同比減少15.86%;歸屬母公司凈利潤4.2億元,同比減少29.38%。鈦媒體APP注意到,這已經是歸屬母公司凈利潤連續第四年下滑,和峰值的2018年時相比,跌了近四成。大亞圣象的毛利率更是創下9年來最低水平。
據大亞圣象2022年年報披露,大亞圣象因為在2021年的房地產“暴雷潮”中被波及,導致營業收入與凈利潤雙雙大幅下滑。其中,單項計提壞賬準備的應收賬款共涉及59個客戶,全額計提逾300萬元有4家,廊坊京御和云南盛榮兩家房企合計超過1000萬元。公司在報告中提示計提理由是無法支付。目前,國內樓市仍然未完全復蘇,大亞圣象的業績何時能夠“起色”仍是未知。(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于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