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保險龍頭陽光保險,竟然弄丟了業務許可證。
近日,陽光保險因“子公司遺失保險業務許可證”風波引發市場關注。中國銀保監會徐州監管分局對陽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徐州中心支公司作出處罰,因“遺失經營保險業務許可證、遺失許可證未按規定向發證機關報告”,被警告并罰款2萬元。
(資料圖)
遺失重要證件被罰,這樣的新聞并不多見,而且這只是陽光保險近期受到的處罰之一。
曾經作為保險行業里的明星IPO項目,陽光保險登陸港股之路可以說是星光閃耀。但是登陸資本市場后迅速被“打回原形”。上市半年多來,陽光保險的股價走勢持續低于發行價。回顧開盤首日,盤中公司股價一度破發,雖然當天隨后回升平盤,在之后的一個月穩價期里,啟用“綠鞋”機制依然難擋股價走低。截至7月初,公司股價約4.3港元,低于發行價近30%。
市場“用腳投票”的結果顯示,截至7月初,陽光保險市盈率為9.11倍,低于同板塊的友邦保險(01299.HK)和保誠(02378.HK),也不及中國太平(00966.HK)和中國人壽(02628.HK),處于行業中間偏下水平。在海通國際的一份研報中,給陽光保險“中性Neutral”評級,2023年市盈率展望為8倍。
陽光保險到底怎么了?陽光保險的核心業務指標和成長性,在行業里處于什么水平?監管為什么特別關注了它的股權情況?
閃耀的上市歷程
2022年12月9日,陽光保險( 06963.HK )正式登陸港股,這一眾保險行業里的明星IPO項目,終于風光敲鑼上市。
從當年4月遞交招股書起,陽光保險的上市旅程就備受資本市場關注,原因有三——
其一,對香港市場而言,陽光保險的IPO可謂“久違”,當時已經長達將近五年沒有內地險企赴港上市;
其二,對保險行業而言,陽光保險是繼中國平安( 02318.HK )2004年赴港上市后,除去純互聯網保險公司外,18年以來唯一上市的民營險企;
其三,對公司自身而言,陽光保險確實是一家具備品牌影響力的保險集團。
通過這次IPO,陽光保險募資凈額超64億港元,也是當年香港市場規模最大的IPO之一。
上市后,多家機構積極看多陽光保險的成長空間。例如東吳證券分析師胡翔、葛玉翔、朱潔羽在研報中,把陽光保險定位為“高成長性的稀缺民營保險集團”;華泰證券研究員李健在報告《銳意進取、專注主業的保險集團》中,也給陽光保險“買入”評級,目標價定在6.6港元。
但是沒想到的陽光保險登陸資本市場后,光環很快就變得黯淡,出現了文章開頭那一幕。
因遺失保險許可證被罰
據《人民網》6月19日報道,中國銀保監會徐州監管分局公布了3張行政處罰信息公開表,其中之一通報了陽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徐州中心支公司因“遺失經營保險業務許可證、遺失許可證未按規定向發證機關報告”,被警告并罰款2萬元。
遺失重要證件被罰,這樣的新聞并不多見。BT財經整理發現,這只是陽光保險近期收到的處罰之一。
據《證券之星》6月5日報道,中國銀保監會公開信息顯示,對陽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安順中心支公司處以罰款35萬元,原因是公司“未按照規定使用經批準或者備案的保險條款、保險費率,以及編制或者提供虛假的報告、報表、文件、資料”。
據《大河財立方》2月4日報道,陽光人壽因欺騙投保人,相關公司和負責人吃到了124萬元的罰單。海南銀保監局披露,陽光人壽保險主要違法違規事實包括未按規定使用經備案的保險費率、委托保險銷售的機構未取得合法資格、欺騙投保人、承諾給投保人保險合同約定以外利益。處以罰款的對象包括陽光人壽保險及其成都、無錫、沈陽電銷中心,以及陽光人壽保險養老與意外險業務部總經理、副總經理和相關負責人。
再把時間往前推移,陽光保險被罰事件更屢屢見諸報端?!栋雿u都市報》2022年12月報道,青島銀保監局當時公示了19張罰單中,有3張涉及陽光保險;《界面》2020年11月報道,唐山銀保監分局公布的罰單顯示,因偽造保險許可證等違法行為,陽光人壽兩家支公司被罰;《中國網財經》2017年的文章顯示,陽光人壽泉州中心支公司領到17萬元罰單,這是公司因欺騙投保人“再次被罰”……
陽光保險吃罰單的頻率,著實有些高。
高成長性難掩體量劣勢
回歸到業績層面來看,保險公司的經營是一輛“兩輪車”,一個輪子是負債端,一個輪子是資產端,我們來逐一透視陽光保險的業績亮點和風險壓力。
先來看負債端的表現。公司上市后公布的第一份年報顯示,2022年公司實現總保費收入1087.4億元,同比增長6.9%;內含價值1012.7億元,同比增長8%;總收入1285.8億元,同比增長7.2%;歸母凈利潤錄得48.8億元。
尤其是總保費收入同比增長6.9%,用這個指標和其他保險公司相比,確實可以說陽光保險2022年表現較好、展現出了韌性。
BT財經整理發現,2022年,中國平安( 601318.SH )總保費收入7691.4億元,同比增長1.16%;中國人壽( 601628.SH )總保費收入6151.9億元,同比基本持平;中國人保( 601319.SH )原保險保費收入6191.58億元,同比增長6.56%;中國太保( 601601.SH )原保險業務收入為3931.66億元,同比增長8.41%。
不難看出,陽光保險和上述大型保險公司相比,總保費收入增速僅僅落后于中國太保,顯著好于平安和國壽兩巨頭。
但結合保費收入的絕對值來看,同樣顯而易見的是,陽光保險的規模遠不及上述幾大保險巨頭。
再來看資產端,這部分表現不如負債端可圈可點。陽光保險2022年總投資資產規模達到4288.4億元,同比增長10.3%;實現總投資收益201.3億元,同比增長5.4%;凈投資收益率為4.1%,同比下滑0.5個百分點;總投資收益率5.0%,同比下滑0.4個百分點。
資產端的橫向比較凈投資收益率可以發現,2022年平安、國壽、人保、太保該項指標分別錄得4.7%、4%、5.1%和4.3%,陽光保險4.1%的凈投資收益率相比于全行業處于中等偏下,更不要說它的資產規模和前四大巨頭萬億級別的體量無法相比。
分業務板塊來看,壽險方面,2022年公司壽險保費收入683億元,同比增長12.3%;新單期繳保費收入147.5億元,同比增長9.3%;市場非常看重的指標“新業務價值”同比微增達到30.2億元,成了業績上的亮點,優于同業,但仍然面臨著“增速高但體量小”的問題。
財險方面,陽光財險在2022年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403.8億元,其中“大頭”是車險,原保費收入為246.3億元。近些年,陽光財險隨行業趨勢,大力發展非車險業務,但是業內人士分析,這一方向往往比車險更加復雜,需要險企更長久地投入,風險也隨之更大。
縱觀中國保險市場,呈現出“市場集中度變化小、比較穩定”的局面。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從2018年至2022年,行業前五大龍頭平安、人保、國壽、太保和新華保險合計市占率一直穩定在54%以上。
2022年,陽光人壽、財險市場份額一升一降。公司面臨的是前有巨頭雄踞、后有眾安在線( 06060.HK )等行業新秀追趕的競爭格局。
股權渙散之慮
市場格外關注的問題,還有陽光保險的股權問題。
公開資料顯示,山東濰坊人張維功打造了陽光保險,他此前任山東人保副總,后任江蘇和廣東保監局局長,“下?!鼻斑€曾經是當時保監會系統里最年輕的正局級干部,也因此被視為“既懂行業底蘊、又有監管經驗優勢”的人才。2008年1月23日經中國保監會、國家工商總局批準,陽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誕生。
BT財經翻閱陽光保險招股書發現,公司“實益擁有人”有銳藤宜鴻、七匹狼控股、拉薩豐銘、江蘇天誠、江蘇永鋼、邦宸正泰、上海旭昶、山南泓泉、北京誠通、中國誠通。據《界面》等媒體報道,截至上市,陽光保險沒有實際控制人,由央企、地方國企、民營企業等作為主要股東。
據《澎湃》,剝開層層疊疊的股權架構,陽光保險身后顯現出一些知名資本,包括來自福建泉州的“七匹狼周氏三兄弟”,也有“隱形富豪”寶礦集團創始人孫勇堅,以及正心谷資本林利軍,當然也包括公司創始人張維功。
國資方面,經歷了多輪增資后,中石化、南航、中外運、中國鋁業、廣東電力5家公司合計持有陽光保險16.9%的股份。2022年4月,陽光保險集團股東變更,三大“元老級”國資股東南航、中國鋁業和中外運退出,把股份劃分給北京誠通和中國誠通。
另外陽光保險也推出了員工持股計劃。在過去15年間歷經十余次增資后,目前公司注冊資本為103.51億元。
復雜的股權結構,不僅令投資者感到理解吃力,媒體也感嘆“陽光保險股權結構不陽光”,引發了監管的留意。
2022年5月初,在陽光保險沖刺IPO過程中,證監會官網公告了對陽光保險境外上市書面反饋意見,其中提到了股東資格及持股比例是否符合《保險公司股權管理辦法》等規定要求,公司股東之間是否存在關聯關系或一致行動關系等。當時媒體注意到,監管提出的11個問題里,7條涉及股權。
后來陽光保險在當年10月拿到“大路條”赴港上市,成為中國第10家上市險企。
陽光保險沒有實際控制人的情況,在一些機構的解讀中并非壞事。例如據《第一財經》援引平安證券分析報告評價稱,陽光保險股權結構分散、管理層穩定。亦有熟悉企業重組重整的人士通過《21世紀財經》表示,股權分散可以避免大股東侵害小股東權益,不過會帶來效率降低的弊端。
但從公司股價表現來看,這樣的說法是否真的被市場和投資者信服,恐怕仍要打上一個問號。有港股投資者對BT財經表示,在保險板塊里,陽光保險并不是唯一一個沒有實控人的險企,但自己還是選擇配置了規模更大的龍頭公司,直言道,“價值投資者在看到這樣股權復雜的信息,肯定還是會猶豫一下子”。
產品競爭力待加強
產品能否打動投保人,仍是保險公司最核心的競爭力所在。在這個方面,陽光保險做得好不好呢?
BT財經發現,雖然陽光保險體量不及巨頭,但在互聯網平臺上的投訴量卻不低。
在“黑貓投訴”網站,輸入“陽光保險”發現3873條投訴結果,竟然比保費收入體量是其7倍的平安保險(3663條結果)還要多,只略低于中國人壽的4153條。
用戶抱怨較多的問題不僅有“理賠員忽悠人”、“拒絕全額退保”、“誘導多買保險”、“財險車損不換件”等保險行業相關客訴外,還有“陽光保險保e貸暴力催收”等問題。
近些年隨著保險行業的持續發展,險企也開始步入競爭紅海,這或將擠壓企業利潤空間,并對企業產品創新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2021年銀保監會就曾經指出,人身保險行業持續轉型升級、服務民生保障能力明顯提升、產品數量不斷增長,但與此同時,產品“同質化”的情況開始顯現并越來越嚴重,為此下發《關于進一步豐富人身保險產品供給的指導意見》,意在解決保險業產品供給覆蓋面不夠廣、風險保障功能尚未充分發揮的行業痛點。
回顧過去幾年,保險業創新集中在互聯網保險、“一杯奶茶的價格”就能買到的普惠型醫療保障等方向。背負增長壓力的險企對創新方向“一哄而上”的態勢,從百萬醫療險這個細分方向就可見一斑。艾瑞咨詢曾經預測2025年,該領域全市場保費規模將達到2010億元。但隨著一眾險企集中入場,賽道迅速觸及階段性同質化瓶頸,利潤率下行壓力增加。能夠發現和踩中下一個風口,就看各家險企的本事了。
綜合來看,陽光保險登陸港股之路可以說是星光閃耀。但是登陸資本市場后迅速“打回原形”,背后或是保險行業開始步入競爭紅海,而陽光保險面臨創新不足、業務轉型力度不夠、市場份額停滯不前等一系列隱憂,陽光保險接下來的路肯定不會陽光明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