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外界紛紛認為特斯拉 NACA 充電標準將成為美國標準時,事情突然出現了變數。
7 月 26 日,通用、寶馬、本田、現代、起亞、梅賽德斯-奔馳和 Stellantis 全球七大汽車制造商表示,他們計劃共同投資至少10億美元成立一家合資公司,用于建設北美電動汽車充電網絡。
按照合作計劃,7 家企業的合資公司將在 2030 年安裝至少 3萬 個快充樁,這將挑戰特斯拉在北美充電網絡的領先地位。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車企抱團自建充電網絡
據悉,七家汽車制造商建設的新充電網絡預計每個充電站有 10 到 20 個充電插頭,這意味著充電站最少有 1500 個,最多有 3000 個,首批充電樁將于 2024 年夏季在美國開放。
新的充電網絡合資公司將與部分傳統電動汽車充電公司形成補充,包括大眾的 Electrify America、ChargePoint 和 EVGo 等。
近年來,美國政府一直在極力推動汽車行業的電動化轉型。今年 4 月,美國環保署提出了一項雄心勃勃的計劃——到 2030 年,電動汽車將占美國新車銷量的60%,到 2032 年占據 67%。
新能源汽車的快速普及率先帶動的是補能需求的增長,因此,美國政府也在同步進行充電網絡擴建及標準化改造。根據《基礎設施法案》,美國聯邦政府將投資 75 億美元用于建設全國性的電動汽車充電網絡。
而此次車企抱團建設充電網絡無疑是順著政策走向發展。“這一合資公司將是在美國和加拿大加速電動汽車普及的關鍵一步。”本田首席執行官三部敏宏(Toshihiro Mibe)在聲明中說道。
外媒報道指出,除了自掏腰包投入的 10 億美元,這 7 家企業還計劃利用美國國家電動汽車基礎設施(NEVI)的資金,利用州和聯邦來源的其他私人和公共資金來建設該網絡,這或將進一步擴大建設規模。
事實上,在寶馬、本田、現代、起亞等車企提出建立合資公司之前,已有部分車企直接選擇與特斯拉達成充電協議的合作,接入特斯拉 NACS 充電標準。
不過,隨著合資公司的成立,或將打破特斯拉在北美充電網絡一家獨大的局面。
特斯拉并非唯一選項
目前,特斯拉是北美地區擁有最多充電樁的車企,其在全球的充電樁數量超過 4.5 萬個,在美國充電樁數量約為 1.7 萬個。
去年 11 月,特斯拉宣布對外開放特斯拉電動車充電連接器設計,今年 5 月以來,包括大眾、福特、通用、Rivian、沃爾沃、極星、奔馳在內 的7 家汽車制造商接連宣布與特斯拉達成充電協議的合作。
鈦媒體 App 曾分析,隨著越來越多車企和充電服務商接入特斯拉充電網絡的協議,將給特斯拉帶來明顯的經濟效益。
投行 Piper Sandler&Co.表示,得益于福特汽車以及通用汽車的電動汽車將使用特斯拉充電網絡的協議,特斯拉到 2030 年將因此獲利多達 30 億美元。
另外,據摩根士丹利測算,即假設未來電動車里程普及率達到 30%、特斯拉充電站占市場份額達到 80%、充電站業務利潤率將達到 70%,到 2030 年,特斯拉的充電業務估值將超過 1000 億美元。
然而,對尋求與特斯拉合作的車企來說,其雖然能夠直接接入特斯拉現有的充電樁設備,節約部分成本,但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曾在特斯拉參與過 NACS 設計的工程師曾提出表示,“特斯拉可以借 NACS 訪問消費者數據,包括信用卡信息、車輛充電頻率、駕駛周期等,如果充電標準由一家公司控制,它就可能訪問大量消費者數據。這讓我擔心。”Rawlinson 說道。
不過,對于選擇自建充電網絡的車企而言,自然沒有這方面的隱憂。因此,從現實層面來看,此次七家車企成立合資公司是一次極具意義的行業行動。
一方面,在充電需求倍增的當下,車企尋求快速補能的方法不只有與特斯拉合作這一選項,一家車企建站建樁速度固然比較緩慢,但眾人拾柴火焰高,可以預見,車企抱團之后充電樁的建設速度或將提升一個量級不止。
另一方面,相比于直接接入特斯拉充電網絡,車企抱團建樁更有利于緩解充電緊張的局面。此前,特斯拉的超級充電站在出行高峰期就曾出現過排長隊的情況,更多車企的接入只會加劇充電緊張的態勢,而此次車企抱團建樁其實是擴大分母值。與此同時,車企也能把握住自家充電命脈,而不是攥在特斯拉的手里。
再者,新建充電網絡提供的連接器同時符合特斯拉的北美充電標準(NACS)和汽車制造商使用的聯合充電系統系統(CCS),這將同步擴大 CSS 標準的使用,避免 NACS 標準一家獨大。
(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肖漫,編輯|張敏)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