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年來,國家和地方相繼出臺《“十四五”住房和城鄉建設信息化規劃》《關于全面推進全省房屋市政工程智慧工地建設的通知》等政策文件,指導對傳統施工企業進行數字化監管的工作方向,將建筑行業的監管全面推向數字化發展的階段。
“通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可以解決傳統監管模式效率不高、缺乏問題處置過程監管、對外服務窗口不統一、存在信息孤島等諸多長期無法解決的監管問題。”中建三局第一建設安裝有限公司數字科技公司經理宋林澤介紹。
據悉,智慧監管一體化平臺通過對四大管理體系——質量管理體系、安全管理體系、綠色文明施工體系、誠信管理體系等四大管理體系的頂層規劃設計形成領導數據駕駛艙,為智慧工地的監管提供數據保障。其中,質量管理體系流程覆蓋整個項目施工過程,從項目的工程報監,到監督委派,再到監督計劃的制定,再到日常監督任務的執行,再到工程驗收,以及最后的工程資料歸檔管理。
數字科技公司研發總監曾憲坤表示,政府管轄范圍內的所有混凝土攪拌站必須要求企業進行基礎信息的登記、錄入,包括原材料的登記備案、設計配比、生產配比、生產信息等。對于配比比對異常的情況,系統將自動生成報警信息。混凝土攪拌站按照生產訂單進行生產,出廠前打印出廠單。在混凝土運輸過程中,通過GPS定位來管理車輛的行車軌跡和運輸時間。混凝土運輸到現場后,通過制作試塊,并送到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檢測,將檢測結果與混凝土攪拌站的數據進行對比,異常情況,系統將會自動報警,實現混凝土從制作,到運輸,到使用,再到第三方檢測結果的比對全業務流程的閉環監管。
此外,曾憲坤介紹了安全監督管理體系中的深基坑安全監管,通過讓施工企業必須按照智慧工地的建設標準,進行傳感器的采購和安裝(如土壓力計、支撐應力計、滲壓計),將實時監測數據同步上傳到統一監管平臺,通過報警條件的設置,系統將對監測到的異常情況進行及時報警。隨后,監管部門通過整改指令的下達,要求施工企業進行整改處理,有效提升監管效率。
“智慧建管一體化監管平臺整體解決方案,以施工現場監管需求為主線,以‘物聯網+’為技術手段,形成‘全局監管一張圖、項目建管一條線、應急管理一鍵達’的數字化管理新模式,實現建筑施工現場立體化、全方位、全過程監管,將在改善民生、提升建筑行業安全生產等方面產生積極的社會效益。”宋林澤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