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廣東省建筑科學研究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廣東建科”)將創業板IPO上會,公開發行不超過10466萬股。
鈦媒體APP注意到,廣東建科在IPO前夕(2021年8月)突然剝離了公司的第二大業務,而這或許是直接導致公司2022年凈利潤同比下滑了34%最主要的因素。另外,廣東建科每年都要將公司近一半的利潤分紅股東,同時在賬面上擁有7.69億貨幣資金、1.35億元交易性金融資產的情況下,卻要問市場募資4.81億元。
剝離第二大主業,凈利潤大幅下滑
【資料圖】
廣東建科主營業務為建設工程領域的檢驗檢測技術服務,是廣東省大型建設科技服務提供商。
2020年-2022年(下稱“報告期”),廣東建科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1.15億元、11.54億元、10.72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1812.07萬元、15406.05萬元、10171.13萬元,其中2022年,廣東建科的營收和凈利潤分別同比下降了-7.07%、-33.98%。
導致廣東建科業績出現上述情況的主要因素是因為其將第二大主業剝離給了廣東建工。剝離前,從業務上看,廣東建科主要擁有檢驗檢測業務、監理咨詢業務、其他,具體情況如下:
那么,為何公司要在IPO前夕突然剝離公司第二大業務?
鈦媒體APP注意到,廣東建科的業績主要是來自廣東省。報告期內,廣東建科在廣東省內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0.34億元、11.12億元、10.35億元,分別占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94.2%、97.03%、97.68%。
與恒大的訴訟案件高達27起
鈦媒體APP注意到,報告期內,廣東建科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15908.8萬元、6570.1萬元、-1944.96萬元,持續下滑,特別是2022年,廣東建科不僅沒有在經營上賺到現金,反而還凈流出了近2000萬元現金。
與此同時,結合廣東建科同期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和凈利潤,可以計算出兩者的比值分別為1.35、0.43、-0.19,公司的盈利質量持續下滑。
導致廣東建科經營現金出現上述情況的主要因素是因為公司應收賬款激增所致。報告期內,廣東建科應收賬款余額分別為27819.63萬元、32526.4萬元、56966.85萬元,其中2022年廣東建科在營收同比下降的情況下,應收賬款余額卻同比增長了75.14%。
對此,深交所要求廣東建科結合行業最近發展情況、同行業可比公司2022年營業收入、應收賬款余額等數據變化,進一步分析并說明公司2022年營業下降但應收余額大幅度增長的原因,公司經營狀況是否發生重大不利變化。
由于應收賬款的激增,廣東建科在應收賬款壞賬損失的金額方面也在持續增長。報告期內,廣東建科應收賬款壞賬損失的金額分別為-1761.44萬元、-3151.88萬元、-4813.94萬元。值得一提的是,公司2021年信用減值損失金額較大主要原因是由于考慮恒大集團信用風險,將恒大集團相關的應收款項和應收票據在2021年全額計提壞賬損失。
需要指出的是,截至2022年4月20日,廣東建科起訴恒大集團有限公司下屬企業相關案件或仲裁已立案27起,其中已出具判決結果的檢測費用和尚未出具判決結果的檢測費用金額合計約1067.8萬元。
募資的合理性存疑
鈦媒體APP注意到,雖然公司業績在波動,但卻仍不忘大舉分紅。報告期內,廣東建科現金分紅的金額分別為8443.91萬元、7847.5萬元、7847.5萬元,合計約為24138.91萬元,分別占當期凈利潤的71.48%、50.94%、77.15%,也就是說廣東建科每年至少要將一半的利潤分給股東。
需要指出的是,廣東建科此次IPO欲募集48125.3萬元分別用于創新技術研究院總部建設項目、檢測及營銷服務網絡建設項目。換言之,廣東建科上述合計分紅的資金都足以完成50%的募投項目。
另外,截至2020年末、2021年末、2022年末,廣東建科的貨幣資金余額分別為11.02億元、8.93億元、7.69億元,交易性金融資產分別為0.6億元、1.3億元、1.35億元。這也意味著,廣東建科的貨幣資金余額足夠支付其募投項目所需要的資金。(注:截至2022年末,廣東建科無短期借款和長期借款)那么,在如此背景之下,為何廣東建科還需要向市場募集資金?對此,深交所要求廣東建科結合報告期公司貨幣資金余額和分紅情況,說明本次募集資金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關上述問題,鈦媒體APP 發函至公司,但截至截稿,沒有收到公司的回復。(本文首發于鈦媒體 APP,作者|鄧皓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