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4日,創金合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創金合信”)發布了《關于創金合信港股通大消費精選股票型發起式證券投資基金可能觸發基金合同終止情形的第一次提示性公告》?!豆妗贩Q,2023年8月27日是基金合同生效的3周年,按照合同約定,如果當日基金凈資產低于2億元人民幣,那么基金合同將自動終止,基金將進入財產清算程序。
Choice終端數據顯示,創金合信港股通大消費精選股票A類最新規模是0.058億元,C類最新規模0.1001億元,合計規模0.1581億元。截止到2023年8月15日,該基金成立以來收益率為-41.69%,年化收益率為-16.61%,其超額回報為-50.57%。顯然,業績不佳是該基金無法獲得投資人青睞并最終觸發基金合同終止情形的主要原因。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值得注意的是,創金合信港股通大消費精選是一款“發起式基金”。所謂“發起式基金”,是指有基金管理人、基金管理人股東、基金管理人高級管理人員或基金經理等作為基金發起人,承諾認購一定金額并持有一定期限的證券投資基金。一般而言,發起人認購金額不低于1000萬元人民幣,持有期限不少于3年。這是一種特殊的開放式基金。其存續取決于規模,而規模又跟隨業績表現。這一制度設計的本意是在降低基金發行門檻的同時,實現基金管理人和投資人的利益綁定,但部分發起式基金的運作結果表明,投資人很可能要同時承受虧損與強制清盤的雙重風險。
規模放大器
創金合信港股通大消費精選股票并不是今年以來唯一一支可能觸發合同終止情形的基金。
2023年7月6日、7月20日和7月27日,德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次發布《關于德邦量化對沖策略靈活配置混合型發起式證券投資基金可能觸發基金合同終止情形的提示性公告》。與創金合信不同的是,德邦基金的這支產品設定的存續規模為不低于5000萬元人民幣。
此外,今年4月與5月,中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兩支發起式基金——中銀澳享一年定期開放債券型發起式證券投資基金與中銀同享一年定期開放債券型發起式證券投資基金也觸發了基金合同終止情形。這兩支基金觸發的條件是“基金份額持有人數量不滿200人”。
從業績表現上看,上述三支基金均不理想。截至2023年8月15日,德邦量化對沖混合A成立以來收益率為-9.36%,超額回報-14.5%;中銀澳享一年定期開放債券成立以來收益率為7.63%,超額回報-5.68%;中銀同享一年定期開放債券成立以來收益率為9.72%,超額回報-3.3%;均跑輸業績比較基準。
盡管發起式基金設置了規模清盤的條件,但基金公司們還是樂此不疲地設立此類產品,其數量亦呈逐年增加的趨勢。Choice終端數據顯示,目前全市場共有2735支發起式基金;2019年至今,各個年份發起式基金成立的數目分別是253/284/547/664/404支。
與一般公募基金相比,發起式基金具有門檻低、成立快的特點,因而備受青睞?!豆_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規定,公募基金募集份額總額不能少于2億份,募集金額不能少于2億元人民幣,基金份額持有人的人數不能少于二百人,發起式基金則“不受上述限制”。
作為華南地區發展最快的公募基金公司之一,上文提及的創金合信就對發起式基金情有獨鐘。Choice終端數據顯示,目前全市場共有133家基金公司設立了發起式基金,其中數量最多的是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目前在管發起式基金185支,緊隨其后的是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與廣發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管數量分別為141與101支。而創金合信在管的發起式基金有66支,排名在12位。相較之下,目前創金合信管理資產規模為1164億元,非貨基金規模為879億元,在全行業197家公司中僅排名47。
創金合信對于發起式基金的偏好,與該類產品帶來的規模效應不無關系。Choice終端數據顯示,目前創金合信全部67支發起式基金總規模達到了249.3037億元,占到了其全部非貨基金規模的28%,而上述67支發起式基金在成立之日規模總計為35.8億元,期間增幅達到了596%。2015年至今,創金合信設立的發起式基金數量歷年依次是4/4/2/6/1/9/20/14/6支??梢钥吹?,集中爆發的年份是2021年。在全部67支產品中,規模增幅最大的是創金合信工業周期股票A,其凈資產從成立日的500萬暴增466倍,達到了23.32億元;此外,創金合信數字經濟主題股票C、創金合信新能源汽車股票A/C、創金合信中證紅利低波動指數C、創金合信匯嘉三個月定開債券等發起式基金等均實現了超過200倍以上的規模增幅。
清盤難回本
除了創金合信數字經濟主題股票C以外,上述規模增幅超百倍的發起式基金均成立于2018年。在上一輪結構性牛市中,這些發起式基金錄得了不俗的業績表現。然而,創金合信于2021年以后成立的發起式基金,則大多沒能復現這一規模奇跡。
以2021年11月30日成立的創金合信物聯網主題股票A/C來說,其成立之初規模分別為3000萬元與2000萬元,但目前A/C份額的規模僅2048萬元與1299萬元,相較于成立之日下降了30%以上,該基金成立以來收益率為-26.92%,超額回報為-6.65%。同時,包括創金合信宜久來福3個月持有期混合發起A/C、創金合信景氣行業3個月持有期股票發起A/C、創金合信添福平衡養老目標三年持有期混合發起A/C在內的多支發起式基金的規模也較成立之日有所下降。
雖然發起式基金的本意是將基金管理人的風險和利益與投資人進行綁定,但從運行結果來看,追漲殺跌仍然時有發生。以鑫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鑫元清潔能源混合發起式C來說,天天基金網數據顯示,該基金成立之初的規模僅有56.04萬元,得益于2022年二季度新能源板塊洶涌的行情,其收益率曾一度達到41.84%,同時其基金規模也于2022年三季度達到頂點1.76億元。但之后新能源板塊的行情并沒有給這部分跟隨買入的投資者帶來收益。數據顯示,該基金成立以來的收益率為-31.29%,如果投資人在2022年8月18日這一最高點買入,持有至今將虧損49.82%。與收益率形成對照,該基金2023年二季度的規模仍然有1.347億元,可見大部分投資人仍然深套其中。
2020年還不是發起式基金爆發的“大年”,但年內到期數量依然可觀,而其中部分基金規模距離2億元這一門檻仍然相差甚遠。這些基金包括:
博時滬深300指數增強A/C(合計規模2618萬元,12月30日滿3年);
創金合信ESG責任投資股票A/C(合計規模5420萬元,12月30日滿3年);
工銀優選對沖靈活配置混合發起A/C(合計規模2244.7萬元,12月30日滿3年);
天弘國證消費100指數增強A/C(合計規模1.3億元,12月30日滿3年);
財通資管新添益6個月持有期混合A/C(合計規模878萬元,12月28日滿3年);
人保量化銳進混合A/C(合計規模1354萬元,12月23日滿3年);
民生加銀中證200指數增強A/C(合計規模1198萬元,12月16日滿3年);
興華永興混合發起式A/C(合計規模2426萬元,12月16日滿3年);
華寶富時100(QDII)A/C(合計規模2497萬元,11月10日滿3年);
安信創新先鋒混合發起A/C(合計規模1.612億元,10月30日滿3年);
東財信息產業精選混合A/C(合計規模2963萬元,10月30日滿3年);
大成尊享18月持有混合發起A/C(合計規模5097萬元,9月23日滿3年);
東財消費精選混合A/C(合計規模7224萬元,9月23日滿3年);
博時金福安一年持有混合(FOF)A/C(合計規模8773萬元,9月7日滿3年);
等等。
上述基金中,部分產品的業績甚至可以用“慘淡”二字來形容——比如安信創新先鋒混合發起A成立以來收益率為-44.98%——如果這些基金觸發合同終止情形并被強制清盤,那么持有這些基金的投資人將再無回本的可能。根據天天基金網數據,安信創新先鋒混合發起A自成立之日起,個人投資者持有的份額比例就始終高于99%;可見即使是發起式基金,在這種泥沙俱下的行情下,依然是個人投資者蒙受了絕大部分的損失。(本文首發于鈦媒體APP,作者|陳齊樂)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