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方大智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方大智源”)更新披露了招股說明書,擬創業板IPO上市,公開發行不超過3500萬股。公司此次欲募集56576.87萬元分別用于軌道交通站臺屏蔽門系統制造基地建設項目、總部運維中心建設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項目。
(資料圖)
鈦媒體APP注意到,方大智源實際上是由方大集團分拆IPO上市,而在此之前,方大集團通轉讓方大智源的股權已成功套現1.75億元。業績方面,方大智源的利潤持續下滑,在高負債的情況下卻大舉分紅。
方大集團拆分上市,先成功套現1.75億元
方大智源成立于2003年,由方大集團、方大裝飾出資設立,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熊建明通過方大投資、方大建科等合計控制方大智源83.35%的股份,為實控人。
鈦媒體APP注意到,此次方大智源IPO上市實際上是方大集團分拆上市。值得一提的是,在分拆上市之前,方大集團通過轉讓方大智源的股權大舉套現。2021年5月,方大新材料(方大集團子公司)將其持有的方大智源4.76%股權以7619.04萬元的價格轉讓給了中信證券投資;方大建科(方大集團直接及間接持有100%的股權)將其持有的方大智源股權分別轉讓給了中信證券投資、深圳高新投、前海鵬晨、龍潤春天、嘉遠資本、華晟博泰。上述股權合計的轉讓價格為1.75億元。
關于方大智源的實控人認定方面似乎也存在爭議。據悉,2020年8月至今,熊希一直擔任方大智源的董事長,并通過邦林科技、卓久投資、匯富豐投資、卓順投資、立富投資和方大投資間接持有公司的股權,同時,熊希為熊建明之子。那么,為何熊希未被認定為方大智源的實控人?
對此,深交所也要求方大智源結合熊希在公司的持股情況、任職情況、董事會決策表決及參與公司經營管理的情況等,說明熊希作為熊建明之子,未被認定為公司共同實際控制人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存在規避同業競爭、股份鎖定相關監管要求的情形。
利潤下滑,質量也下滑
方大智源是一家專注于軌道交通設備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主要從事軌道交通站臺屏蔽門系統的研發、生產、銷售及運維服務。
2020年-2022年(下稱“報告期”),方大智源分別實現營業收入65299.04萬元、52444.93萬元、56438.26萬元,營收處于波動,整體出現下滑趨勢。
鈦媒體APP注意到,導致方大智源的營收出現上述情況的主要因素或是因為其第一大業務萎靡所致。報告期內,方大智源主要擁有軌道交通站臺屏蔽門系統工程、軌道交通站臺屏蔽門設備銷售及其他、運維服務、配件銷售,具體情況如下:
上表可見,作為方大智源第一大業務的軌道交通站臺屏蔽門系統工程,其營收持續下降,特別是2021年,銷售收入同比下降了32.93%。
需要指出的是,與第一大業務相呼應的是公司的凈利潤,報告期內,方大智源的凈利潤分別為7504.68萬元、6792.65萬元、5372.28萬元,持續下滑。
除此之外,報告期內,方大智源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7160.03萬元、3006.3萬元、-1204.3萬元,也在持續下降,特別是2022年更是出現了負數。同時,結合方大智源同期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與凈利潤,可以計算出兩者的比值分別為0.95、0.44、-0.22。這組數據表明,報告期內,方大智源不僅利潤在下滑,連盈利質量也在下滑。
債務高,仍分紅
鈦媒體APP注意到,方大智源的短期償債能力始終遠低于同行均值。2019年-2022年,方大智源的流動比率分別為1.48、1.46、1.48、1.42,同行可比公司平均值分別為1.75、1.86、2.05、1.9;速動比率分別為1.29、1.32、1.33、1.25,同行可比公司分別為1.32、1.56、1.73、1.6,可見,無論是流動比率還是速動比率,方大智源均始終低于同行可比公司平均值。
與此同時,在上述時間段內,方大智源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65.49%、64.19%、63.48%、61.37%,同行可比公司平均值分別為49.5%、47.1%、44.75%、44.98%,公司的資產負債率至少高于同行可比公司均值15個百分點。
或許是由于債務壓力較大的因素,方大智源此次欲募集1.3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站募資總額的23%。
然而,2019年和2021年,方大智源現金分紅的金額分別為5500萬元和6700萬元,合計為1.22億元。上述兩次現金分紅的金額幾乎都可以支付其上述欲補充流動資金的金額。那么,在如此債務的背景之下,方大智源為何還要大舉分紅?對此,深交所也要求方大智源說明在資產負債率較高、業務占用資金較大的情況下,進行大額分紅的原因及合理性。有關上述問題,鈦媒體APP 發函至公司,但截至截稿,沒有收到公司的回復。(本文首發于鈦媒體 APP,作者|鄧皓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