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公司發布三季度業績報告,2022 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77.18 億元,同比+18.34%;實現歸母凈利9.16 億元,同比+50.46%;實現扣非歸母凈利9.07億元,同比+53.71%。公司前三季度生產經營穩步推進,全年業績高增長可期。 考慮到公司的主業聚焦、增量業務彈性及預計低效資產剝離后盈利能力的提升,我們認為公司在2022 年已經迎來發展拐點,并迎來黃金發展期,維持“買入”評級。 前三季度歸母凈利同增50.46%,業績延續高增長。受益于軍品業務快速放量,公司營收凈利穩健增長,2022 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77.18 億元,同比+18.34%;實現歸母凈利潤9.16 億元,同比+50.46%;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9.07億元,同比+53.71%。其中單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6.41 億元,同比+26.33%;實現歸母凈利潤3.55 億元,同比+4.99%;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3.51 億元,同比+8.33%。公司2022 年前三季度毛利率同比增加0.12pcts 至29.30%;銷售費用同比+11.89%至0.53 億元;管理費用同比+1.43%至4.41 億元;研發費用同比+7.73%至2.13 億元;因利息收入增加,公司財務費用同比-144.18%至-0.29億元,導致期間費用率同比-2.63pcts 至8.78%。綜合以上因素,公司2022 年前三季度凈利率同比+2.03pcts 至13.16%,盈利水平有所提升。 存貨增長或預示業務景氣度向好,本期付現較多影響公司現金流。報告期內公司存貨達35.87 億元,較期初+10.99%;前瞻性指標增長或預示業務景氣度向好。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應收賬款49.04 億元,較期初+86.07%;因本期現金回款減少且公司開具的應付票據于本期到期付現較多,經營性凈現金流為-3.08億元,同比-129.75%;但考慮公司下游客戶多為軍用客戶或主機廠,信譽良好,隨后續客戶回款增加,現金流情況有望改善。 募投項目進展順利,大鍛機有望提升核心競爭力。公司定增募資主要用于航空精密模鍛產業轉型升級及特種材料等溫鍛造生產線建設。其中前者實施主體為陜西宏遠,主要用于購置先進生產設備,為承制各類大、中型鍛件做準備,滿足國內軍用飛機、商用飛機及國際商用飛機大型精密模鍛件市場需求,并實現由“傳統、中小型”鍛件到“高端、大型整體化”鍛件的產業轉型升級。后者實施主體為貴州安大,項目建設完成后可推動安大現有航空發動機盤類零件的批量化生產發展,提高安大特種材料等溫鍛件水平。待各項目建成達產后,公司產能還將得到提升,產品結構和產業鏈更加完整,我們預計其盈利水平將持續提高。報告期內,公司在建工程7.17 億元,同比+132.43%,其中民用航空環形鍛件生產線建設項目、國家重點裝備關鍵液壓基礎件配套生產能力建設項目和軍民兩用航空高效熱交換器及集成生產能力建設項目公司預計2022 年12月完工,項目建成投產后,公司核心競爭力有望進一步提升。 公司發展迎“三重拐點”,長期成長確定性強。我們認為公司已經迎來發展拐點:1、基本面拐點,公司是國內軍用航空鍛件龍頭,產品幾乎覆蓋國內所有飛機和發動機型號,在我軍國防戰略轉型疊加“補償式”發展的大背景下,預計公司將充分受益航空裝備更新換代、軍機加速列裝所帶來的軍用航空鍛件市場持續擴容;2、盈利能力拐點,①隨著后續大鍛機投產,預計公司產品結構將持續優化,高毛利率產品占比會不斷提升;②公司近幾年逐步剝離低效資產,2020年底剝離力源金河,2021 年底剝離力源蘇州,在聚焦航空主業提升效能后,其盈利能力料將持續拐點向上;③管理能力不斷提升,公司2020 年推行股權激勵,有利于提高員工積極性,加速業績釋放;3、增量彈性拐點,公司通過垂直整合、內生發展不斷布局新業務,有望打開成長新空間,開啟第二增長曲線。 風險因素:新型號軍機訂單量減少的風險;公司核心技術研發低于預期的風險;公司生產制造能力不足的風險;公司募投項目建設進度未達預期。 盈利預測、估值與評級:公司是我國軍用航空鍛件核心供應商,預計未來將充分受益我國軍用航空裝備的快速放量以及民用需求的持續擴張。考慮到公司的主業聚焦及低效資產剝離后盈利能力預計提升,我們認為公司已經迎來發展拐點。我們維持公司2022/23/24 年凈利潤預測為13.0/18.2/26.4 億元,現價對應PE 分別為38/27/18 倍。選取三角防務、派克新材、航宇科技為可比公司,可比公司Wind 一致預期平均PE 為34 倍,并考慮到后續大鍛機投產、低效資產剝離、股權激勵預計將進一步賦能公司長期發展,給予公司2023 年35xPE,維持目標價43 元,維持 “買入”評級。【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關鍵詞:
600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