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金陵晚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李花
用一種樂器,滋養孩子的內心;用一種樂器,培養孩子堅韌的品質;用一種樂器,感知團隊的力量。在剛剛落幕的“樂潤童心 奏響青春”南京市第三屆課堂小樂器合奏比賽中,求真中學陶笛樂團從19支(中學組)參賽隊伍中脫穎而出,以一首《戰馬奔騰》榮獲中學組一等獎第一名的好成績。
為啥他們可以取得如此好成績,其背后有著怎樣的故事?求真中學陶笛樂團指導老師楊月嬌告訴記者,他們學校是從2017年開始將陶笛引入的,以齊道蘭校長為首的校領導認為,陶笛是和中國古代的塤同根同源的傳統樂器,聲音清脆悅耳,入門簡單,可以滋養孩子一生。“為了讓孩子愛上這門樂器,作為學校音樂老師,我和鄧凱文老師自主創編了陶笛校本教材,將陶笛作為音樂課的主打樂器。”楊月嬌老師告訴記者,如此,讓學生在笛韻中感受音樂之美、藝術之美、生活之美。
“當然,我們針對特別有興趣有天賦的孩子組建了陶笛樂團,讓他們有更多的獲得。”學校每年定期舉辦陶笛表演和比賽,并在此基礎上吸收優秀者進入校陶笛樂團。楊月嬌老師告訴記者,“除了天賦,其實我們最重要的一個門檻是‘熱愛’,只有熱愛了才會排除萬難,才能堅持下去。”楊月嬌說。
小小陶笛也能“吹”動青春?“曾經有一個小男孩,在加入陶笛樂團前性格比較內向,自信心不足。在兩年多的時間里,他和伙伴們一起訓練,取得一些成績,孩子的性格變得開朗,臉上總是洋溢著笑容。這才是青春該有的表情。”楊月嬌說,這個孩子從陶笛里獲得了成功和認可,性格發生很大變化。后來這個男孩的媽媽開心地跟楊月嬌老師說,自從參加陶笛樂隊,陶笛就成了孩子的伙伴。“心情不好時吹,學習辛苦時吹,開心時也吹。”楊月嬌老師說,這樣的孩子,在他們學校還挺多。
陶笛社團是該校在“雙減”背景下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如今,陶笛教育成了求真中學的一個品牌,校園里,學生們人手一笛,到處笛聲悠揚。陶笛樂團獲得了諸多榮譽,學校也成了南京市首批“美育浸潤課程(陶笛)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