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孵化,一頭連著創業者,一頭連著新經濟。5月28日,在2023中關村論壇首次舉辦的全球標桿孵化器論壇(以下簡稱“論壇”)上,發布了“全球城市創業孵化指數”報告,在綜合得分中,北京、深圳、上海躋身全球前十位,其中北京排名全球第4位。
在創業孵化4.0時代,北京將打造專業化的孵化團隊、技術服務平臺、早期孵化基金、產業鏈供應鏈服務,同時引導孵化器價價值化發展,進一步提升國際化服務能力,迎接全球硬科技創新創業的新熱潮。
(資料圖)
“北深上”躋身全球前十
論壇發布的“全球城市創業孵化指數”報告,由二十國集團創業研究中心和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資源管理研究院共同發布,報告從孵化潛力、孵化績效、孵化生態等方面對主要創新創業城市進行綜合評價,是全球首份專注于評價城市創業孵化能力的指數報告,旨在為主要創新創業城市提供系統客觀、來源權威、前瞻引領的孵化指數評價,形成全球城市創業孵化發展的晴雨表和指南針。
從綜合得分來看,紐約、倫敦、舊金山和北京排名前4位。波士頓、深圳、上海、東京和洛杉磯的創業孵化指數排名5至9位,這五座城市的平均得分為前四名平均得分的70%。
從“全球城市創業孵化指數”的一級指標創業孵化績效、創業孵化潛力和創業孵化生態來看,創業孵化績效排名前4位的城市是北京、倫敦、紐約和舊金山,創業孵化潛力排名前4位的城市是波士頓、紐約、北京和洛杉磯,創業孵化生態排名前4位的城市是紐約、倫敦、舊金山和北京。
聚焦國內來看,“全球城市創業孵化指數”報告選取了包括北京、深圳、上海、廣州、蘇州、杭州、武漢、香港、西安、成都、臺北和澳門在內的12個城市,評估這些城市在22個細分指標如產業規模、大學排名、專利申請等之中的排名,其中,北京在14個指標中排名第一,蘇州有8次進入前3位,廣州則有4次進入前3位。
“這樣就可以看出目前中國的城市在創業孵化方面,哪些城市和區域做得不錯,哪些城市和區域相對來說還有一定的差距。”二十國集團創業研究中心主任、清華大學教授高建在發布時說,“北京、長三角城市群和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創業孵化的中心區域。北京在半數具體指標中全國領先,長三角區域的上海、蘇州和杭州,粵港澳大灣區的深圳、廣州、香港、澳門均有部分或者個別指標具有優勢。”
北京孵化器已超500家
本次綜合排名第4位的北京,在全球城市創業孵化績效方面排名第一,在創業孵化潛力方面排名第三,在創業孵化生態方面排名第四。
北京是如何成為全球第4位的?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張宇蕾回顧了背后的三個階段,北京從1999年只有12家孵化器、在孵企業120家、120家收入4億元,發展到2022年孵化器達到500多家、民營孵化器占比超過了70%、孵化面積超過500萬平方米,在孵企業2.8萬家、在孵企業年收入超1400億元,分別是1999年的233倍和352倍。
“一代接一代的創業者成就了北京今天的第4位。”張宇蕾介紹說,21世紀,伴隨著全球互聯網產業迅速的發展,像李彥宏、張朝陽這類企業家從國外歸來,掀起了一波海歸創業的浪潮,誕生了像百度、新浪這批知名的互聯網的企業,互聯網創業激增,也吸引了更多的主體創辦孵化器,并且開始疊加投融資、財法稅、合作對接等服務。
這種近乎自下而上的發展,也催生了更多的積極政策。2023年初,北京在全國率先出臺《標桿孵化器培育行動方案》,并已探索布局建設了首批標桿孵化器,在當下創業孵化4.0時代,高位引領孵化行業專業化、價值化、國際化發展,掀起硬科技創新創業的新熱潮。
“把目光國際投向全球,我們關注到了全球的創業孵化有了很明顯的幾種趨勢,包括深度鏈接前沿的創新的源頭、探索未來產業的孵化,如芝加哥的量子孵化園已經將還被視作前沿技術的量子計算、量子通信納入到成果的轉化、產業的孵化培育當中。另外還有龍頭企業的深度參與、探索超前孵化的新范式等。”張宇蕾說。
全球孵化器浪潮式發展的背景下,北京也將有所行動。張宇蕾提出,通過已從去年開始的北京標桿孵化器培育行動,北京將打造專業化的孵化團隊、技術服務平臺、早期孵化基金、產業鏈供應鏈服務,同時引導孵化器價價值化發展、進一步提升國際化服務能力。在打造專業的早期孵化基金上,將利用北京市的科技創新基金、各區的引導基金等共同支持孵化器建設,實現投資孵化深度聯動和長期耐心之本。
在當天活動現場,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還與德國史太白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明確支持史太白中國總部和國際產業協同創新中心在京落地,雙方全面深化國際技術轉移、創業孵化、產業培育和企業國際化發展服務等方面的合作。同時,加快推動首批合作成果落地,為德國綠氫聯盟(DSE)中國代表處揭牌,啟動綠氫制取產業化重大國際合作項目,預計總投入將達到35億歐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