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此前理財市場的大幅波動之后,銀行理財公司下調自家產品業績比較基準的次數愈發頻繁。
5月31日,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在多家銀行理財公司官網看到,近期這些公司繼續下調部分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
公告顯示,根據不同產品的資產配置差異,這些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的下調幅度在10-70個基點左右。另外,有研究機構數據顯示,今年4月理財公司在售的3316款理財產品,平均業績比較基準仍在進一步下跌。
(相關資料圖)
研究人士表示,目前一些機構的理財產品比較基準展示缺乏統一口徑標準,存在“怎么對自己有利怎么來”的現象。也有業內人士認為,業績基準的設置應從投資者保護的角度出發考慮其適用性,避免造成“重產品收益,忽視產品風險”的情況。
理財產品被批量下調業績比較基準
近日,包括招銀理財、農銀理財、交銀理財、中郵理財、光大理財等多家公司在官網發布下調業績基準的公告,部分產品業績基準區間下調幅度甚至達到70個基點。
例如,招商銀行(600036)官網顯示,該行正在代銷的多款產品陸續下調了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區間數值。以招銀理財“招睿零售青葵系列半年定開12號固收類”為例,該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從原來的“2.70%-4.40%”調整為“2.50%-3.70%”,業績基準上限調低了70個基點,而基準下限下調了20個基點。
交銀理財旗下“穩享固收增強14個月定開1號”則將原來4.40%的固定數值調整為了區間數值2.40%-4.50%。農銀理財近期發布的公告顯示,該公司旗下三款產品分別調低了業績比較基準10個基點。
“我們代銷的理財產品到期后,實際收益率與業績基準偏離的次數實在是太多了。”一家股份行華東某支行的零售客戶經理向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舉例稱,此前她一位客戶購買了一款業績基準為3.8%-4.3%的R2級固收類產品,但去年末該產品到期后竟然跌破凈值,導致客戶虧損,并引發了客戶的不滿。
不過,據上述客戶經理觀察,今年銷售的理財產品的比較基準確實較去年有所調低,產品到期后收益率與基準偏離的現象也明顯減少。
從整個銀行理財市場來看,銀行理財業績比較基準呈現明顯下行趨勢。普益標準發布的4月份理財市場數據顯示,4月理財公司在售的3316款理財產品中,2404款開放式產品的平均業績比較基準3.61%,環比下跌4個基點;912款封閉式產品平均業績比較基準為3.6%,環比下跌6個基點。
低利率環境下,多類資管產品利率也在進一步調低。5月以來,多家國有大行協定存款和通知存款利率有所下調,其中四大國有行協定存款和通知存款自律上限下調幅度約為30個基點,其它金融機構降幅約為50個基點。
保險產品方面,近期有消息稱,監管部門向保險公司進行了窗口指導,壽險公司將增額終身壽險在內的新開發產品的定價利率從3.5%降至3.0%,這意味著保險產品的保證收益也將有所下滑。有機構測算,預定利率下調或引發保險產品保費上漲。
業績基準自律過渡期于6月結束
事實上,盡管理財公司通過下調業績基準,進一步降低投資預期,調整客戶對投資的風險偏好,但有業內人士分析稱,理財公司對于業績比較基準的設置和展示仍存在一些問題。
去年10月,原銀保監會官網處罰信息顯示,2家理財公司首度因業績基準展示不規范被罰,涉及的違規事由包括:“單獨使用區間數值展示業績比較基準”和“突出使用絕對數值展示業績比較基準”。
冠苕咨詢創始人、金融監管政策專家周毅欽認為,目前,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的調整比較隨意,有些機構在實際業績明顯不達業績比較基準時,不僅會選擇適當下調業績比較基準,甚至干脆直接采用鴕鳥策略,不再展示業績比較基準,而如果實際業績出現反彈后,又開始展示業績比較基準,呈現出“怎么對自己有利怎么來”的現象,一定程度上違背了“誠實守信”的原則。
值得一提的是,理財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規范性有望進一步加強。2022年末,中國銀行(601988)業協會發布《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展示行為準則》(下稱《準則》),通過行業自律方式,逐步規范產品業績比較基準的使用。
銀行業協會在發布《準則》時還提供了“固定數值型”“區間數值型”和“指數型”三種業績比較基準展示示例,同時還設置了6個月的準則過渡期。也就是說,自今年7月1日起,過渡期結束后,銀行業協會將根據《中國銀行業理財業務自律規范》開展自律管理工作。
對于理財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的監管導向,周毅欽認為,首先在政策施行方式上應“軟著陸”,不能急于求成,政策層面可以分多步走,逐漸強化。應理解銀行理財的轉型和發行產品時間不長、歷史業績積累不多的現狀,短期內馬上摒棄之前的做法既不現實,也會造成客戶無所適從。
周毅欽還認為,在政策的施行方法上,要市場化和制度化相結合。業績比較基準的定價,理應由各家理財公司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所定,在充分尊重理財公司的自主定價權的同時,可以對理財公司產品的實際業績進行回溯,對實際業績和業績比較基準偏離較大、偏離次數較多的理財公司要加強行政督導。反過來,對于實際業績和業績比較基準偏離較小、定價合理的理財公司可以在理財登記、理財評比、產品創新、業務拓展等多方面予以監管傾斜,引導理財公司回到以投資管理和風險管理為核心的主賽道上。
校對:姚遠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