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位網友觀點: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我一直買華夏銀行理財,十多年了一直都挺好的,去年6月買了10萬一年期的基金一直在虧,今年3月有一個30萬理財到期的利息本金都正常,我就買了個R2底風險固定收益的理財,這才10天本金虧了一千多元了,太不象話了。看來理財真不能買了。
第2位網友觀點:
華夏銀行的理財我是服了,3月份開始每天偷偷的降,4月1日,大概輿論不斷發酵,眼看對銀行的信譽威脅大了,升了一丁點利息。好了,就這么升一天,直到4月7日都沒動,這種利息增減的狀態很詭異,更詭異的是,我一款4月6日到期的,今天,4月7日沒贖回不說,突然降了202元,本金7萬,你突然給我降這么多,這人為操縱的痕跡也太明顯了吧。銀行這樣為所欲為的欺負砧板上的顧客,以后誰還敢買理財?太可惡了!
第3位網友觀點:
華復理財都是T+2,周六周日節假日還要順延。本人購的幾個銀行中,華夏對客戶付息最差,到現在還有沒到期的虧損掛著,但華夏銀行自已的營利在全國靠前。
第4位網友觀點:
華夏銀行丅+2,還逢周6周日推后。比城市商業銀行收益差一大節,到現在還有虧損的。不能買華夏理財了。
第5位網友觀點:
近幾年銀行屢屢爆雷,把錢存銀行也不再安全。
2014年華夏銀行向客戶經理趙某向客戶程女士私自售賣非銀行的理財產品。導致客戶損失200萬。被客戶告上法庭。
2011年到2014年,北京老太程女士在華夏銀行長安支行多次購買工作人員推薦的理財產品。可她萬萬沒想到這一次就買出事了。買之前銷售人員說得挺好,12個月的投資期限,預期11%的年收益。沒想到2015年合約到期之后收益和本金都沒了。程女士一怒之下把銀行客戶經理和私募公司都告上了法庭,之后又起訴華夏銀行北京支行、長安支行,要求賠償損失。
案中涉事的華夏銀行員工趙某在任職期間為非銀行合作的私募公司私下拉到投資2,600萬,投資本金的16%會被當做趙某的傭金提成返給趙某。損公肥私,趙某的行為,最終導致客戶損失超1,000萬。自己也被被判處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有期徒刑兩年8個月。
法網恢恢,疏而不漏,在法律的底線反復橫跳,終究會被法律制裁。#北京頭條# #理財# #金粉社區#
第6位網友觀點:
還有2年趕。我華夏的理財還有一款明年到期的虧負。不要買長期的。
第7位網友觀點:
今天華夏幸福爆出“大雷”,已經陷入債務危機的華夏幸福,委托理財服務方中科創資本對接人失聯。理財資金3.13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20億元。現中科創資本失聯,理財本金利息很有可能無法收回。
華夏幸福12月15日晚發布公告,近日,公司就委托理財服務相關對接人失聯事項向廊坊市公安機關報案。
2018年8月,華夏幸福境外子公司環球公司將3.13億美元,委托理財,預期收益率為每年7%-10%,協議有效期至2022年12月31日。
3.13億美元理財資金一旦無法收回,今年華夏幸福本已有千億債務逾期,對于現階段的華夏幸福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今年富力地產、華夏幸福、世茂集團等地產企業連日來相繼爆雷,在地產形勢不好的寒冬,對地產業又是個打擊。
有句話: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可飛過去呢?原形畢露。
第8位網友觀點:
理財很少有虧成這樣的。我華夏的,4月份虧了一千多,現在基本轉利了。近一個月還沒回頭減虧,問題很大。每天比一下,看減損了沒。
本文華夏銀行理財風波數據,華夏銀行理財風波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