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晚間,華揚聯眾(603825.SH)披露了對上交所年報問詢函的回復。回復中公司對年報被出具保留意見、主營業務情況、償債能力及實控人股權質押等問題進行了說明。
2022年,公司結束了6年來的業績增長,并迎來首次虧損,并且除核心業務外,公司其他三項業務毛利率均由正轉負。而業績萎靡的情況下,實控人頻頻質押并向公司“輸血”,華揚聯眾的現金流狀況也備受交易所關注。此外,其子公司的一項交易導致其約4億預付款項賬齡較長,由于存在疑點且缺乏相關審計證據等,公司去年財報被年審會計師出具了保留意見,而至今這筆款項仍去向不明。
(資料圖)
大額預付款賬齡超1年,4億資金或打水漂?
此前,華揚聯眾2022年度財務報告被出具保留意見,原因是其子公司一樁交易疑點重重。
問詢函顯示,華揚聯眾全資子公司駟軒苑(北京)數字技術有限公司(下稱“駟軒苑”)預付北京星馳邦汽車技術服務中心(有限合伙)(下稱“北京星馳邦”)3.02億元、定金(計入其他應收款)9950萬元,合計4.02億元,賬齡已超1年。年審會計師表示,無法就上述款項相關的商業合理性及可收回性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
巧合的是,公開信息顯示,北京星馳邦與駟軒苑的注冊地址都位于北京市懷柔區湖光小區5號2幢4層。
為此,上交所對該交易的商業實質、是否構成資金占用等提出了質疑。并且要求公司說明駟軒苑與北京星馳邦的業務開展背景,是否與北京星馳邦及其關聯企業存在其他交易及資金往來;北京星馳邦是否與公司、控股股東、實控人及其他關聯方存在關聯關系或其他利益安排等。
華揚聯眾在回復函中表示,最初其子公司上海華揚聯眾數字技術有限公司(下稱“上海華揚”)于2020年12月就開始與北京星馳邦開展平行進口車業務。當時,北京星馳邦向上海華揚銷售寶馬、奧迪、巴博斯、大切諾基等品牌平行進口車460臺,上海華揚再通過下游合作渠道對外銷售,此為公司首次開展汽車新零售業務。公司為后續擴展汽車新零售業務規模,單獨設立新公司駟軒苑作為從事與汽車新零售有關的業務主體。
不過天眼查顯示,駟軒苑的成立時間為2020年11月16日,在公司首次開展新零售業務之前,而北京星馳邦成立時間為2020年11月6日。公司稱,駟軒苑與北京星馳邦作為商業合作伙伴,雙方考慮到注冊公司的便利性,決定將注冊地址選在同一地址同一樓層。但從時間點看,彼時二者尚未產生合作。
對于本次4.02億預付款和其他應收款賬齡超過1年的原因,公司解釋稱,其于2021年底前后與北京星馳邦簽訂購車協議并履約付款,但2022年春節前后受經濟大環境影響,其客戶和公司人員到崗率嚴重受限,加之對市場的劇烈波動經驗不足,公司決定收縮汽車新零售業務規模,暫緩此項目的執行。但由于公司未向對方發出正式《采購訂單》以避免因涉及支付采購尾款而給公司造成損失,導致相關交易在合同有效期內預付款賬齡較長。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回復函顯示,公司年審會計師原要求進一步延伸檢查北京星馳邦的財務報表以確定其資產狀況及真實業務、獲取其資金流水以確認資金是否流向關聯方,但北京星馳邦均未提供。因此審計師仍對北京星馳邦業務商業合理性及款項可回收性予以保留。
也就是說,上述資金轉入北京星馳邦后的去向暫不明確,目前還無法排除轉入華揚聯眾關聯方并被占用的可能性。此外,即便上述業務存在商業實質,這4億款項也存在收不回來的風險,畢竟還無法確定以北京星馳邦目前的財務狀況是否有能力如約向原廠買車。
業績不振,多項業務毛利率轉負
作為整合全渠道營銷的信息技術服務公司,華揚聯眾主營業務包含品牌營銷、品牌運營、影視節目、新零售幾大版塊,還曾是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官方傳播代理服務獨家供應商。
2022年華揚聯眾營收為85.04億元,下滑35.64%,歸母凈利潤為-6.47億元,迎來了上市首虧。分業務來看,華揚聯眾除品牌營銷業務外,其他業務毛利率均由正轉負。其中,新零售業務收入4918.69萬元,同比下降95.84%,毛利率為-34.67%;品牌運營服務收入2784.10萬元,同比下降83.89%,毛利率為-36.20%;影視節目收入1106.39萬元,同比下降51.86%,毛利率為-255.68%。
而與同行相對比,華揚聯眾上述業務“掉隊”嚴重。新零售業務方面,去年*ST 龐大、廣匯汽車的毛利率分別為-1.66%、0.44%,均高于華揚聯眾;影視節目方面,思美傳媒、華誼兄弟、歡瑞世紀毛利率分別為69.97%、-19.69%和-15.79%,情況也比華揚聯眾好得多。
鈦媒體APP注意到,去年公司的影視節目業務可以說是慘遭“滑鐵盧”。一方面,公司參與聯合拍攝的《網紅日記》、《一鄉一品》影視作品市場關注度較低,票房收入+廣告植入等收入已無法覆蓋投資成本及宣發成本,導致最終結算無相關收入。
另一方面,去年公司原有的12個影視版權中7個都已放棄開發,并出現了存貨減值現象,合計減值金額為9521.98萬元。其中,莫斯科行動電影版、婆婆是我的非常閨蜜、戀愛app 等6部目前存貨余額為0。這無疑意味著公司此前對上述項目投入的資金全部打了水漂。
資金狀況引關注
除了經營情況外,問詢函中交易所還特別關注華揚聯眾的資金狀況。
問詢函指出,2022年末華揚聯眾未受限貨幣資金約3億元,交易性金融資產為3221萬元,同比增長2360%,其中去年新增債務工具投資余額2832萬元。但同時公司短期借款與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期末余額合計為13.33億元,存在明顯資金缺口。
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短期借款余額剩余7.67億元,較2022年末減少4.80億元,貨幣資金余額為3.25億元。公司在回復函中表示,2023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9.26億元,銷售回款25.51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5.03億元,因此公司不存在無法償還到期債務的風險。
不過公司現金依然算不上寬裕。這一點從實控人質押比例可見一斑。
華揚聯眾年報及前期公告披露,2022年8月27日至今,公司實際控制人蘇同反復質押、解質所持公司股份。這期間,其個人持股及與一致行動人合計持股的最高質押比例分別達76%和60%。截至目前,蘇同持有公司無限售條件流通股66,389,131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6.21%,累計質押公司股份數量為37,231,000股,占其持股數量的56.08%,占公司總股本的14.70%。
從質押用途來看,融來的資金主要是用來借予上市公司生產經營,以及個人投資及補充流動資金等。去年一年公司向實際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動人拆入用以補流的資金就達4.53億元。
當被上交所問及實際控制人的外部債務情況、償債能力,是否存在債務逾期或其他資信惡化的情形時,公司回復表示,截至今年5月29日,蘇同名下無金融機構借款;對外擔保方面,擔保總額10.25億元,擔保業務余額5.85億元;個人信用情況良好,征信報告中未顯示逾期、欠息等情況。
但從回函中可見,實控人的資金也是拆東墻補西墻。去年8月,蘇同向招商證券融資1.20億元,而今年3月,蘇同向顏梁鋒、謝愛蘭、沈建軍、余冬梅等人借款,金額合計1.25億元,用途均為歸還招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股票質押融資款項。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因此雖然征信報告中未顯示逾期、欠息等情況,但實控人的債務壓力也并不小。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1月24日晚間華揚聯眾披露稱,公司實際控制人兼董事長蘇同及副總經理楊寧因涉嫌操縱證券市場等,于2022年11月22日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立案告知書》。消息一出,公司股價連續兩日大幅下挫。此后華揚聯眾股價呈區間震蕩,截至5月16日收盤報14.8元。(本文首發于鈦媒體APP,作者|翟碧月 )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