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公司2022 年前三季度實現收入57.00 億元,同比+34.19%;實現歸母凈利18.64億元,同比+95.00%。在22Q3 貴陽等地疫情沖擊、被動元器件下游需求增長放緩的影響下,公司平臺型定位下的業績韌性凸顯。公司已非單一的被動元器件企業,主動元器件業務已成為核心發展動能,料將打開第二成長曲線,當前位置估值性價比突出,維持“買入”評級。 22Q3 經營穩健,全年高增長可期。公司22Q1~Q3 實現收入57.00 億元,同比+34.19%;實現歸母凈利18.64 億元,同比+95.00%,落入前次業績預告上半區間(18-19 億元)。22Q3 實現收入18.65 億元,同比+30.30%;實現歸母凈利5.91 億元,同比+34.15。或由于規模效應,公司22Q3 毛利率同比+0.73pct至62.16%;費用控制成果進一步顯現,研發費用同比+29.51%至1.29 億元,管理費用同比+27.57%至2.31 億元,銷售費用同比+11.09%至0.68 億元,致使期間費用率同比-1.44pcts 至23.41%。綜合上述影響,公司22Q3 凈利率同比+0.69pct 至31.69%。在22Q3 貴陽等地疫情沖擊、被動元器件下游需求增長放緩的影響下,公司業績仍實現快速增長,彰顯出平臺型布局下的業績韌性,全年高增長可期。 存貨創歷史新高,在建工程明顯提升。公司22Q3 末存貨同比+37.2%至22.0億元,創歷史新高,或表明下游需求飽滿,公司正積極備產;在建工程較期初+32.7%至3.52 億元,或表明公司正穩步推進擴產;伴隨后續定增項目落地,公司長期成長基礎將進一步筑牢。公司期末應收賬款同比+47.9%至40.3 億元,同時經營性現金流同比-159%至-1.24 億元,考慮到回款季節性因素,未來現金流料將改善。 定增獲國資委及國防科工局批復,產能擴充支撐長期發展。據公司10 月10 日公告,公司25.18 億元定增項目已獲國資委及國防科工局批復,再經證監會核準即可發行。公司擬將本次定增募資投入到以下項目:1)半導體功率器件產能提升項目;2)混合集成電路柔性智能制造能力提升項目;3)新型阻容元件生產線建設項目;4)繼電器及控制組件數智化生產線建設項目;5)開關及顯控組件研發與產業化能力建設項目。上述項目建成投運后料將有效擴充公司產能,更好地滿足下游高可靠元器件旺盛需求,推動公司業績持續快速增長。同時,據公司11 月4 日公告,公司擬以自有資金10.65 億元訂制13 棟新型電子元器件廠房及配套設施,進一步打開公司產業及產能布局空間。 主動元器件業務已成為核心發展動能,料將打開第二成長曲線。22H1 公司主動元器件業務延續高增長態勢,占營收比例同比+3.06pcts 至32.44%,已成為公司成長核心動能。其中振華永光實現營收7.38 億元,同比+48.03%,實現凈利潤3.29 億元,同比+95.78%;振華微實現營收5.07 億元,同比+53.84%,營收占比13.21%,實現凈利潤2.10 億元,同比+81.45%。我們預計“十四五”期間公司主動元器件業務收入年均復合增速將達到近50%,核心成長動能已切換至主動元器件業務,厚膜集成電路、MOS 管、IGBT 等產品有望打開公司第二成長曲線。同時,公司估值或將逐步由被動元器件公司向主動元器件公司切換,估值中樞有望進一步提升。 風險因素:局部地區疫情沖擊軍工產業鏈;軍品被動元器件需求恢復進度不及預期;公司新增產能達產進度不及預期;公司主動元器件產品拓展不及預期。 盈利預測、估值與評級:振華科技被動元器件業務提效明顯,未來核心受益下游需求恢復;主動元器件業務已成為核心發展動能,料將在提供第二增長曲線的同時抬升公司估值中樞。結合2022 年前三季度經營情況,我們微幅上調公司2022/23/24 凈利潤預測至24.5/32.0/41.8 億元(前預測值24.0/31.6/41.5 億元),對應EPS 預測為4.73/6.18/8.07 元,當前股價對應PE 分別為25/19/15x。選取宏達電子、新雷能為可比公司,當前可比公司2023 年Wind 一致預期PE 均值為25x,給予公司2023 年25xPE,目標市值800 億元,對應目標價155 元,維持 “買入”評級。【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關鍵詞:
00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