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深圳銀保監局組織召開金融賦能高質量發展首場新聞發布會。
【資料圖】
會議通報了2022年深圳銀行業保險業運行情況,截至2022年末,轄區銀行業資產總額12.22萬億元、同比增長8.47%。各項存款余額8.85萬億元,同比增長12.49%,各項貸款余額8.49萬億元,同比增長7.93%。深圳保險法人機構總資產6.44萬億元,同比增長9.1%。全年轄區保險市場實現保費收入1527.7億元,同比增長7.1%。
繼續推動金融要素向制造業傾斜投放
深圳銀保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將繼續推動金融要素向制造業傾斜投放。主要包括指導銀行機構加大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信用貸款支持力度,重點支持高技術制造業、深圳“20+8”產業集群,推進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提高制造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加大對傳統產業在設備更新、技術改造、綠色轉型發展等方面的中長期資金支持。圍繞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等市場主體,增加信用貸、首貸投放力度。優化制造業外貿金融服務,支持汽車、家電等制造業企業“走出去”。
2022年,深圳銀行業、保險業圍繞“制造業當家”等重點領域持續發力。截至2022年末,深圳內開發性政策性銀行投放基金165億元支持30個重大項目建設,累計撬動總投資4425億元。15家銀行共計推進重點領域設備更新改造貸款項目32個,簽約項目15個,投放金額9.25億元,撬動總投資151.4億元。
在信貸方面,截至2022年末,深圳轄區銀行機構制造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0.29%,科技型企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32%,中資銀行外貿企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32.3%,均大幅高于各項貸款平均水平。深圳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超過90%從轄內銀行中獲得過貸款,遠超全國平均水平。
在深圳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逾90%從轄內銀行中獲得過貸款,超全國平均水平。
進一步探索優化“跨境理財通”等創新業務
深圳銀保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借助全面通關契機,發揮深港跨境聯動優勢,進一步探索優化“跨境理財通”、跨境人民幣貸款、本外幣雙向資金池、跨境資產轉讓等創新業務。推動跨境醫療險、跨境車險等產品服務優化升級,更好地促進深港澳地區保險市場互聯互通。
據悉,“跨境理財通”業務開展以來,深圳轄區共有25家銀行獲得試點資格。截至2022年末,開立“跨境理財通”相關賬戶1.88萬個,辦理資金跨境匯劃6.8億元,雙向投資產品交易額4.2億元,約占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總量三分之一。深圳轄區23家人身險公司推出64款創新型跨境醫療險和專屬重疾險產品,10家財產險公司開展跨境車險業務,實現“三地車險一地投保”。香港大新銀行于2022年在深設立直屬分行,成為全國首家擁有內地法人子行和直屬分行的“雙牌照”外資銀行。
跨境業務也成為不少機構著力的方向之一。太平洋產險深圳分公司副總經理賈佐指出,太平洋產險深圳分公司將攜手深圳市貿促委打造深圳市首屆跨境貿易生態峰會,整合跨境貿易全鏈條服務能力,創新構建“保險+服務”的閉環服務模式,搭建資源鏈接平臺,幫助企業降低銷售成本,積極拓展市場。
工商銀行深圳市分行公司部總經理黃凱表示,工行深圳市分行通過“一點對接全球”與海外機構充分做好信息共享和跨境聯動,與工銀亞洲、工銀澳門、新加坡分行等海外機構,通過銀團、風參及雙邊貸款等產品大力支持跨境投融資。截至2022年末,共發放海外融資22.37億美元,帶動海外機構發放融資19.15億美元,促進了大灣區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