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穩態”到“敏態”,中臺建設的關鍵詞已發生變化,建設“大中臺”不再是金融機構在數字化轉型追求的目標。
此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曾發文探討,以往業務條線“煙囪式”的數據平臺結構無法適應技術架構與數據標準的變化,金融機構通過中臺建設降低數據應用門檻,推動各業務系統根據自身需求自主用數,進一步開發業務場景。
(相關資料圖)
但在金融機構數據驅動業務的實踐中,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多方了解到,以往大一統的中臺模式無法響應各業務條線發展、變化的敏捷性要求,導致開發門檻高、復用度低,“重復造輪子”問題并未改變。
“2024年,預計中國數據中臺市場規模增速將從2020年的80%下降至20%。”艾瑞咨詢近日發布的《2022年中國數據中臺行業研究報告》顯示,數據中臺行業的集中度和成熟度持續提升,增速已趨于平穩。
過去幾乎成為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標配”的大中臺,逐步拆分為各項業務中臺,在金融機構在建設“大中臺”的這幾年遇到過哪些困難?當下機構如何通過組織架構變革實現中臺建設的敏捷化發展?
“大中臺”之痛
對于金融機構而言,大多體會過中臺建設的困難。
某券商平臺架構負責人向記者直言,期所在團隊探索中臺建設已逾10年,在數據質量、業務流程、系統穩定性與安全性、業務系統整合、中臺接口復用度方面都曾遇到過一些問題。
如在數據質量方面,中臺的數據來源可能較為復雜,數據質量問題常常會影響到系統的可靠性和決策效果,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數據管理體系,包括數據采集、清洗、存儲等環節,并加強數據質量控制。對于證券公司而言,來自不同廠商的大量業務系統整合難度也很大,需要集成較多后臺系統能力,在整合過程可能會遇到數據格式不一致、系統接口不兼容等問題,從而增加整合難度。
“特別是中臺接口復用度的問題。”前述總監告訴記者,對于中臺來說,復用度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業務需求定制化偏多,導致原子性不足,容易拉低中臺的復用度,這個是目前行業內中臺建設普遍存在的問題,需要中臺的建設人員要有業務視角和需求分析能力采用原子化設計和逐漸沉淀迭代的方法來打造可復用的原子服務。
多位受訪對象向記者提及當下中臺應用過程中的復用度問題。所謂中臺的“可復用”是指將業務的核心能力抽象沉淀下來,將這些數字化能力或技術能力交付到業務手中,使其可以進行快速創新。但在實際中臺的建設過程中,技術與業務的融合不足,導致業務側的實際中臺應用不足。
“就拿基礎數據標準來說,信息技術部門牽頭制定的標準可能就不符合業務部門的使用習慣,而財務部門制定的數據標準又是另外一套邏輯體系。”有銀行數據管理部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影響業務側使用中臺意愿的因素有很多種,基礎數據標準不統一就是最直觀的體現。
對于中小型金融機構而言,是否要建設大中臺也是一個重要命題。“我們沒有像大型金融機構那樣建設數據中臺,中臺建設其實存在一些難度。”有基金公司科技部領導曾向記者提到,數據的標準化邏輯需要長期摸索,小型金融機構的科技團隊規模較小,無法全部投入數據中臺建設。
如何保障業技融合?
如何真正實現中臺對業務的賦能?記者多方了解到,從技術與組織架構層面,機構都在探索自己的解決方案。
一方面,機構在技術側推動中臺的靈活化與敏捷化應用。
“我們從2011年開始嘗試自主建設中臺體系,經過三次重大迭代,從SOA/ESB架構到微服務架構,目前通過自研的微服務分布式架構提高了系統的運維效率和可視化程度。”前述券商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同時,在業務運營等領域其團隊還采用低代碼技術提高交付效率。
前述基金公司科技部領導也告訴記者,由于其團隊規模較小,因此參照中臺建設,其在前臺、后臺中間建立起企業級數據中心,通過組建模塊管理的形式實現數據指標的靈活共享,給到相關部門進行二次加工或展示。
據記者通過此前上市公司公開財報梳理,招商銀行搭建了低代碼平臺,降低應用開發門檻,為快速響應業務需求提供平臺級能力,通過技術中臺共享組件。
另一層業技融合的保障則是在組織架構方面。
如前述券商通過分層設計,目前將中臺劃分了六大業務領域和十九個服務中心,每個中心都有對應的原子服務。“這種拆分方式可以幫助我們快速響應業務變化,滿足各種創新業務需求。”該券商相關部門領導向記者表示。
“很多企業中可能都存在這樣的情況,”某科技公司數據開發總監向記者坦言,“中臺的資源是有限的,很難把每個業務條線的數據需求都交給中臺的開發團隊來開發。”如果要支持好業務部門的需求,必須要業務導向地解決一些關鍵問題,沉淀平臺化能力,形成數據治理的機制與文化。
據記者了解,在金融機構業技融合的組織架構中,某頭部股份制銀行采用“部落制”,將產品經理、開發團隊、技術測試等人員組合,與每個業務模塊想配合,讓科技團隊與各個業務團隊一起“摸爬滾打”,從而提升其業務能力。也有券商機構以敏捷小組的方式推進業技融合,在業務部門建立IT聯系人機制,針對各業務部門及子分公司,由IT聯系人進行需求對接與溝通。
“隨著業務量的增長與業務的拓展,中臺建設會變成一個可持續的問題。”前述科技公司數據治理總監表示,中臺團隊與業務條線的高效協同,會成為業技融合的保障。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