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4月4日電 據“市說新語”微信公眾號消息,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4日通報2022年市場監管總局組織眼鏡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情況,抽查不合格率為3.2%。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據悉,2022年,市場監管總局組織眼鏡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
本次抽查343家企業生產的347批次產品,涉及老視成鏡、眼鏡架、眼鏡鏡片等3種產品,發現11批次產品不合格,抽查不合格率為3.2%。
對3種產品的68個項目進行檢驗,其中直接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安全項目有35個,占檢驗項目總數的51.5%。在抽查發現的11批次不合格產品中,有5批次產品安全項目不合格,占比為45.5%。
本次跟蹤抽查到上次抽查不合格企業18家,其中有1家企業產品仍不合格,17家企業產品合格。
不合格企業為:瑞安市圣視光學有限公司。
截圖來源:“市說新語”微信公眾號
具體來看,老視成鏡抽查不合格率為4.9%。本次在流通領域抽查7個省(市)60家企業生產的61批次產品,發現3批次產品不合格,抽查不合格率為4.9%,較上次抽查下降3.6個百分點。該產品近3年抽查不合格率分別為6.0%、8.5%、4.9%。
本次抽查重點對老視成鏡的球鏡頂焦度偏差(主子午面一)、球鏡頂焦度偏差(主子午面二)、柱鏡頂焦度偏差、光透射比、光學中心水平偏差、光學中心單側水平偏差、光學中心垂直互差、兩鏡片頂焦度互差、裝配質量等9個項目進行檢驗。發現不合格項目涉及球鏡頂焦度偏差(主子午面一)、球鏡頂焦度偏差(主子午面二)、光學中心水平偏差、光學中心單側水平偏差,均為安全項目。經技術機構分析,不合格原因主要是,裝配加工技術水平較低,未進行必要的原材料進貨檢驗和成品出廠檢驗。
本次抽查主要涉及產業集聚區浙江省、江蘇省企業生產的產品,分別抽查檢驗29批次、21批次,抽查不合格率分別為6.9%、4.8%。
眼鏡架抽查不合格率為0.8%。本次在流通領域抽查7個省(市)123家企業生產的126批次產品,發現1批次產品不合格,抽查不合格率為0.8%,較上次抽查下降1.8個百分點。該產品近3年抽查不合格率分別為2.8%、2.6%、0.8%。
本次抽查重點對眼鏡架的高溫尺寸穩定性、機械穩定性(鼻梁變形)、機械穩定性(鏡片夾持力)、機械穩定性(耐疲勞)、抗汗腐蝕、阻燃性和尺寸偏差等7個項目進行檢驗。發現抗汗腐蝕項目不合格。
本次抽查主要涉及產業集聚區廣東省、江蘇省企業生產的產品,分別抽查檢驗59批次、19批次,抽查不合格率分別為0%、5.3%。
眼鏡鏡片抽查不合格率為4.4%。本次抽查7個省(市)160家企業生產的160批次產品,發現7批次產品不合格,抽查不合格率為4.4%。該產品近3年抽查不合格率分別為10.3%、8.0%、4.4%。
本次抽查重點對眼鏡鏡片的球鏡頂焦度偏差(主子午面一)、球鏡頂焦度偏差(主子午面二)、柱鏡頂焦度偏差、水平棱鏡度偏差、垂直棱鏡度偏差、光透射比、太陽紫外A波段透射比、太陽紫外B波段透射比等52個項目進行檢驗。發現不合格項目涉及厚度偏差、鏡片尺寸(有效尺寸偏差)、鏡片尺寸(使用尺寸偏差)、太陽紫外A波段透射比、折射率、阿貝數、光透射比。其中,太陽紫外A波段透射比、光透射比為安全項目,分別有1批次產品不合格。經技術機構分析,不合格原因主要是,鏡片模具使用錯誤,原料配方沒有嚴格控制,未嚴格按標準要求進行成品出廠檢驗。
本次抽查主要涉及產業集聚區江蘇省、浙江省企業生產的產品,分別抽查檢驗87批次、38批次,抽查不合格率分別為4.6%、7.9%。
截圖來源:“市說新語”微信公眾號
(中新經緯APP)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