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小企業協會發布的4月中小企業發展指數為89.0,雖然高于2022年同期水平,但低于2021年同期水平,仍處在景氣臨界值100以下。尤其該指數最近連續兩個月下降,說明中小企業仍然面臨很大困難,需要各項扶持措施持續發力,不能過于樂觀。
中小企業發展指數是中國中小企業協會通過對國民經濟八大行業的3000家中小企業進行調查形成,也可以說中小企業發展的“晴雨表”。
開工率和復工達產率有所下降、資金緊張狀況有待緩解、企業效益狀況仍不理想,這些因素導致中小企業發展信心有所下滑,投資意愿也出現波動。這是當前中小企業面臨的考驗。
(資料圖片)
今年一季度的中國中小企業發展指數為89.3,比去年四季度大幅上升1.3點,升幅為2020年四季度以來最高。但這種提高有疫情防控措施優化帶來的影響,有“報復性提高”的因素,并不能完全反映中小企業面臨的發展環境和問題。要讓中小企業發展指數回到100為景氣臨界值以上的空間,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首先是必須充分認識中小企業當前面臨的困難。
我國經濟運行還處在恢復性階段,內生動力依然不強,需求仍然不足,企業生產經營困難較多。這對抗風險能力較弱的中小企業影響更為明顯:成本居高不下、訂單減少、效益下滑、應收賬款拖欠、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等都是制約中小企業重新景氣起來的重要因素。
日前召開的中央財經委會議中提出要“堅持以實體經濟為重”,實體經濟非常依賴民營經濟,中小企業又是民營企業數量最大的組成部分。在充分認識到中小企業面臨的困難之后,就要根據當前面臨的新形勢、新問題,從各個層面上持續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
其次是本著中小企業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促進各項扶持措施盡快落地,真正見到實效。
中小企業最缺的還是資金支持。雖然央行多措并舉在金融方面支持中小企業,實施“精準滴灌”,但對很多中小企業來說,資金來源的渠道并不通暢。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并未真正解決。大量的信貸流動性是在金融體系內“打轉”,在政府、銀行、國有企業等環節之間進行簡單循環,并未實現實際工作量。
有學者指出,目前政策性利率為3%多,給國企的中長期貸款已跌破1.8%,但民營企業融資成本實際平均在6%~10%。而對很多中小企業來說,則是融不到資。
中小企業還缺少市場支持,訂單減少就是重要表現。中小企業協會建議,要積極鼓勵和吸引民間資本參與國家重大工程項目建設,激發民間投資活力。這無疑會為中小企業復蘇發展提供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
中小企業還缺少人才支撐。國家相關部門已經出臺政策,要進一步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中小企業工作,從而推動優化中小企業人才結構。但這首先需要中小企業有良好的發展環境和發展前景。
其三是要加快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什么是關鍵領域和關鍵環節?就是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尤其是各類經營主體平等參與到市場中。如果說中小企業還面臨著應收賬款拖欠等問題,那這個平等的市場機制就沒有完全建立起來。
總之,中小企業發展指數經歷了“反彈”之后又連續兩個月下降,雖然是階段性的,但也需要充分引起重視,這表明在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方面一些深層次的問題還有待解決,包括提振經營主體的信心、加強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進一步完善經營主體平等的市場地位等。這需要在對中小企業扶持力度上進一步加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