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舊貌煥新顏,鄉村借“光”生“金”,博物館里感受美好生活……近年來,江蘇如皋九華鎮聚焦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加大民生投入,辦好民生實事,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整治出新,老街“破繭重生”
(資料圖)
“以前這條老街特別破舊,節假日很堵,真沒想到,現在老街變得這么整潔、道路也寬了不少,為家鄉點贊!”近日,在外忙碌近一年沒回家的九華鎮鄭甸村村民李廣民看到家鄉的變化后十分驚嘆。
鄭甸老街建于1996年,東起鄭甸大港,西至群力河,全長998米。它曾是鄭甸村村民逛街購物的必選之地,承載了村民的回憶和鄉愁,也見證了鄭甸的歲月變遷。由于年代久遠,老街的基礎設施老化,亂搭亂建、出店經營、廣告牌破舊等現象嚴重影響街容街貌。2020年,九華鎮對龍舌路、群力橋進行了改造提升,緩解了老街地段交通出行難的問題。2021年,九華鎮又投資540萬元進行鄭甸老街整治,完成對老街外立面以及綠化帶的改造。
經過一年的改造提升,一條整潔寬敞的老街出現在人們面前:路燈更亮堂了,經營攤點規范有序了,汽車停放更整齊了,路上的行人更多了,綠化帶更精致了……“自從老街改造后,我們超市的人流量明顯增加,營業額提升了10%。”李銀鋒2019年在老街開了一家天平線超市,如今每天看著超市門庭若市,他笑開了顏。
老街美了、人氣旺了、商業火了,截至目前,老街沿街已有商鋪209戶。“今后我們將繼續提升老街功能品質,讓居民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也希望通過集中整治環境改善后,吸引更多的能人返鄉創業。”鄭甸村黨總支書記楊小春說道。
光伏發電,釋放“陽光紅利”
藍天白云,晴空萬里。在九華鎮華勝數碼科技有限公司廠房頂部,占地6000平方米的光伏電站內,一排排光伏電板一眼望不到頭,在陽光照射下正源源不斷地產生清潔電能。
2019年,時任龍舌村駐村第一書記孫美松為村里申請了江蘇省的扶貧資金。利用這筆資金,龍舌村在該公司屋頂投資252萬元建設了500千瓦的光伏發電項目,公司負責人陸新兵表示:“我們公司是紡織企業,用電量大,工業用電是9毛多一度電,村里投資建成光伏發電項目后,將電賣給我們,一度只需5毛左右,給我們節約了不少成本。”“目前,村里依靠光伏發電項目每年能增加20萬元左右的村集體收入。”龍舌村黨支部副書記徐志良喜悅道。
此外,龍舌村的村民們也積極安裝光伏電板。“我家的閑置房頂有100多平米,現在租給公司安裝光伏太陽能,綠色環保不說,我不出一分錢,一年還能有1000元的租金收益。每天看著閃亮亮的屋頂,我的心里也亮堂堂的。”陳金泉望著他家“閃光”屋頂,眼里都是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龍舌村為光伏公司與農戶搭建橋梁,“今后我們將按照‘宜建盡建’的方式,鼓勵、推進符合安裝條件的房屋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探索更多光伏利用場景,實現借‘光’生‘金’。”徐志良堅定道。
盤活資源,助力“土地生金”
一件件擁有悠久歷史的酒產品、一盞盞充滿歷史歲月的酒器、一個個古樸的制酒工具……走進九華鎮姜園村的南通花露燒酒釀制技藝傳承基地、穆義豐酒博物館,處處可以感受到南通酒業的發展歷史、工藝特征和產品特色。
穆義豐酒坊是南通知名的白酒老字號,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以穆義豐酒坊為主體,組建了大型國營企業南通酒廠和南通發酵廠。2019年,穆義豐酒坊遷址至姜園村,由南通能人林俊華投資興辦。“這里原先是一所小學,由于學校開始合并,這里就閑置下來,林俊華在這片閑置土地上建成了地窖、博物館,滋養了村民們的精神生活。”姜園村黨總支書記徐學志介紹,穆義豐酒博物館建成后,吸引了如皋、南通、甚至香港的游客前來參觀,在領略江海文化特色、自我設計定制酒瓶藝術創作中,感受既有“鄉土味”又有“高品位”的姜園村文化公共空間。
依托穆義豐酒博物館,姜園村走出了一條文旅融合的發展之路。“博物館通過鄉土文化展示、手工體驗、拓展教育等方式,反哺了鄉村建設。”徐學志透露,姜園村目前正在打造集觀光、旅游、休閑、民宿等于一體的度假村,通過這張歷史、生態文化為一體的靚麗生態名片,走出一條以文潤富、以文促富的鄉村振興新路子。
民生無小事,件件總關情。如皋市九華鎮將用情用心用力多行利民之舉、多辦民生實事,讓百姓口袋“鼓起來”、腦袋“富起來”、生活“美起來”,繪就百姓幸福生活底色。(張靈若 王玉玉)
[編輯:俞鑫城]關鍵詞: